以人为本抓教育 真情谱写关爱曲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关工委
近年来,准旗关工委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关心下一代工作规律,重视思想引领,立德树人,以红色基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广大“五老”积极发挥优势作用,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服务帮扶中彰显更大作为;以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为抓手,强基固本,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关工委工作充满生机活力;积极创办各类家长学校,完善家庭育人功能,推动家庭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旗关工委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工作亮点,展现时代新作为,用心用情努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为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出了新贡献。
以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不断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我旗各级关工委秉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践行为要”的理念,立足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成长规律以及各种现实问题,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经验、威望优势,每年突出一个主题,面向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这几年开展的“学党史、颂党恩、跟党走”“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老少共筑中国梦”“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等主题教育活动,较好地帮助青少年解决思想迷茫和模糊认识,逐步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各级关工委重视发挥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蕴含的宣传教育作用和党史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平台作用,对青少年进行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有效地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宽了教育渠道,使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增强。每年清明节,旗关工委、教体局关工委与沙圪堵镇关工委共同组织沙镇地区中小学师生到革命烈士纪念塔祭扫,缅怀英烈,其他中小学也分别开展了网上祭英烈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传承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2015年,围绕“我的中国梦”的主题,在青少年中开展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正能量”读书活动;2016年,我们以纪念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契机,重点开展了党史国史教育;2017年以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模范自治区——辉煌与梦想”主题教育活动;2018年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开展“中华魂”(腾飞的祖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主题教育活动;今年,我们围绕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腾飞中国、辉煌70年”为主要内容,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把“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在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中,旗“五老”宣讲团成员发挥独特优势,多次走进校园进行宣讲,用老同志们的亲身体验和深切体会,讲自己的故事,讲身边的故事,讲当地的故事,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党和国家的光辉历史,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道德模范、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与青少年进行交流,通过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五老”宣讲团成员周福娥,年逾古稀,上有九十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几岁的孙子都需要她照顾,她仍然挤出时间备课、查资料、做课件,进校园入社区进行宣讲;“五老”宣讲团成员刘显亮,坐着轮椅,拖着病体,仍然担任三所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为学生宣讲,还做心理辅导。各中小学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党史国史进校园,把党史国史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并利用主题班会、团日、队会等活动,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国史教育。同时还组织师生到旗党史馆、博物馆、国防教育基地参观。中小学普遍开展了以党史国史教育、“三爱”教育为主题的读书会、故事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通过这些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持续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使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扎根在青少年的心中。准格尔旗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旗,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旗关工委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在青少年中不断深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民族团结内化为理念,外化为行动。一是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旗教育主管部门研究和制定了中小学、青少年民族知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礼仪等学习宣传教育工作方案,有的学校编印了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知识、传统专门教材,中小学增加了政治课、社会课程中民族历史文化和风俗礼仪的教学比重,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红色基因教育以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教学育人全过程,把爱我中华、民族团结的种子植入各民族青少年的心灵深处。2017年,旗关工委以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为契机,与有关部门配合,大力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组织“五老”人员进社区、进学校进行宣讲,宣传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建设伟大祖国、建设美丽家乡的生动实践、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团结进步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今年,各中小学在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同时融入了民族团结的活动内容。准格尔召小学关工委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祝祖国好”系列活动,举办民族团结绘画比赛,并通过班会、故事会、朗诵会等形式,激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准民小举行了“草原儿女齐心向党,民族团结献礼国庆”民族团结进步月启动仪式,并与薛八小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互助活动,有200多名蒙汉小朋友结对“手拉手”,互赠小礼物,互帮互学,增进感情;薛家湾友谊幼儿园组织教师开展“民族一家亲”家访活动;沙圪堵第五幼儿园组织小朋友观看《草原英雄小姐妹》《孔雀公主》《阿凡提的故事》等民族电影。这些活动,践行了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的理念,激发了青少年增进民族团结、和谐共处、守望相助的信心和热情。二是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生活的场所,也是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近年来,街道、社区关工委组织社区“五老”人员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发挥“五老”人员的优势,开展邻里互助、矛盾纠纷调解、歌咏舞蹈、老年健身、体育比赛、老年志愿者等活动,广大“五老”人员从一言一行中带头加强民族团结,倡导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并从社区居民的日常交往和日常生活入手,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努力搭建各族群众相互了解、彼此尊重、和谐共处的平台,使各族群众在社会生活、社会参与等各方面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近年来,涌现出迎泽街道湖西社区、南苑社区等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兴隆街道站北社区、沙圪堵镇民乐社区等市、旗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三是不断加大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创业、学生就学的资助力度。大力开展少数民族职业技能培训,对取得技能培训证书的少数民族群众,在享受全旗职业技术培训补贴的基础上,政府渠道再根据培训内容给予1000至3000元补贴;对少数民族规模化养殖户,旗财政根据其投入给予每户3万至10万元的资金补贴;对未就业的少数民族贫困户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府渠道在全旗创业扶持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每人再给予1万元的创业补贴。为减轻少数民族学生生活负担,旗财政每年按时足额发放少数民族寄宿生补贴金、大学生就学补助金、困难学生救助金,近五年,每年为2800左右人(次)发放补贴资金近800万元。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强化服务帮扶工作,为青少年营造健康成长的法治和社会环境。这方面,我们紧紧抓住法律保护和服务帮扶这两个重要环节开展 工作。在法律保护方面,以连续三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为抓手,结合全国青少年“中华魂”(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实现各类青少年群体法治教育有效覆盖。我们与宣传、教育、司法、共青团、妇联等相关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组织工作,把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部署中,与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家庭教育工作、社区教育工作,以及监所的服刑改造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协调开展,增强教育活动的时效性。旗公检法司、交警等部门,经常深入社区、学校和包扶村,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并结合“三下乡”活动,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旗“五老”宣讲团成员进学校、到社区积极参与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宣讲法律知识,组织消防、避险演练,开展安全教育。各中小学都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在开展“中华魂”(遵纪守法,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过程中,始终坚持读书育人的宗旨,把读书活动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同学校日常的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学生的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青少年道德规范养成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老敬老、助人为乐等美德少年不断涌现。
在服务帮扶方面,一是各基层关工委与乡镇(街道)综治、社区矫正等工作机构配合,着力开展“五失”(失足、失爱、失学、失教、失亲)青少年以及服刑人员子女等重点青少年群体的预防犯罪工作,充分发挥临界预防、重点预防作用,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积极参与零犯罪学校、社区(村嘎查)创建活动,与重点青少年群体建立稳定联系,提供关爱支持;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二是组织“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积极参与“净网”护苗等专项整治行动,配合文化市场管理人员定期不定期地对辖区内的网吧进行检查监督。这些老同志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加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治理、打击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行为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三是积极开展扶困助学活动,帮助困难家庭的青少年完成学业。对于特困生、单亲儿童、孤儿、双差生、残疾、留守儿童等,苏木乡镇(街道)关工委和社区学校平时都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状况,每学期都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关爱档案。每年秋季入学时,教育、民委、民政、低保办、残联等部门,以及苏木乡镇(街道),都要对这些弱势群体进行资助,保证他们按时入学。纳日松镇十多年来,每年筹资20多万元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实现助学常态化。除政府保障外,关工委尽其所能联合学校、社区动员爱心单位、爱心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困助学活动。“王三成助学奖励基金”从2012年开始,连续四年每年捐助准旗民中50万元;海外华人“黄土高原资金”资助准旗贫困生项目近三年每年发放资助金5万多元,已资助100多名贫困生;2018年,珠江电厂为魏家峁小学捐资30万元,用于助学活动;旗“五老”宣讲团成员刘显亮,近十年用自己的退休金和打工挣来的钱资助了48名贫困大学生,投入资助金33万多元。近年来,涌现出准格尔义工协会、准格尔志愿者协会、准格尔爱心协会、安达爱心车队等志愿服务组织,他们在资助旗内贫困学生的同时,还向外省区贫困山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现在爱心单位、爱心企业和社会上爱心人士参与扶困助学的越来越多,助学活动也走向了长效化、常态化。这项活动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的实际困难,也让广大青少年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积极创办家长学校,不断提升家长素质和家教水平。近年来,我旗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延伸,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体系,积极推动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家教水平,共同加强青少年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5年,旗关工委与旗教体局,文明办、妇联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旗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家长学校的组织领导、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办学效果、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已建成的家长学校,大力推进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家长学校管理水平。到2018年底,全旗共建成社区家长学校、社区学校联办家长学校、村校联办家长学校33所,中小学实现家长学校全覆盖。这些家长学校都建立了校长、教师、家长等职责和制度,做到了“十有”“五落实”。旗关工委与有关部门在办学经费、设备方面予以支持,还专门订购了100多套全国实验区家长学校教材。旗关工委组建了由10名老干部、老教师组成的家长学校讲师团,专门为家长学校授课,提高和改善家教质量。近年来,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完善家庭育人功能,推动家庭与学校、社会共同形成教育合力,旗关工委将“三个注重”作为家长学校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围绕“三个注重”,丰富家教内容,编写家教教材,创新宣讲载体,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讲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故事、新生家长第一课、隔代家庭教育、残疾和单亲家庭等特殊群体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等,切实提升家庭教育培训质量。广大“五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带头亮家风、讲家教,带头立家训、定家规,用他们的丰富阅历、品格风范以及亲情优势、威望优势,引导家长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开展好家教,传承好家规,涵养好家风,在弘扬良好家教家风方面积极展示“五老”作为。除“五老”人员讲课外,有的家长学校聘请教子有方的家长和有教育经验的学校老师进行讲课,旗教体局关工委还邀请中国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专家为旗家庭教育大讲堂讲课,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老师和家长深受教育和启发。五年来,共举办家长学校培训(包括学校自己组织授课)350多期,受培训人数达61800多人(次)。我旗的家长学校建设特色明显,富有成效,被自治区关工委推送为工作品牌并在全区推广,教育部关工委将我旗确定为全国家长学校实验区。
以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为改变过去基层工作相对薄弱的状况,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抓基层基础工作,组织基层广泛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好、五老作用发挥好、制度健全执行好、积极探索创新好、活动经常效果好”的“五好关工委”创建活动,制定了考核方案和考评细则,细化目标任务,实行量化考核。各苏木乡镇街道关工委对照“五好”标准抓落实,紧紧抓住教育、服务青少年这个根本,想青少年所想,尽关工委所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抓组织协调,抓队伍建设,抓活动育人,基层面貌发生很大变化。2018年底经考核验收,全旗14个苏木乡镇街道关工委“五好”达标率达到了100%,实现全部达标。基层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从旗、苏木乡镇(街道),到村(社区)、学校的关工委组织网络。近几年,在乡镇党委、村(社区)两委换届后,及时明确了分管领导,调整充实关工委班子成员,做到班子健全,人员落实。基层关工委人员、办公场所、经费逐步改善,为进一步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保障。
为了适应新时代信息化发展要求,准旗关工委重视网上关工委建设,2017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苏木乡镇街道关工委、中小学关工委的常务副主任和工作人员都加入了微信公众号,关工委的工作活动及时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交流;2018年建立了旗关工委新媒体中心,把宣传工作创新点对准网络,努力将依托主流媒体宣传、运用自身媒体宣传与拓展网络媒体宣传融为一体,不断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宣传工作水平。2018年至今,准旗关工委上报的信息被《中国火炬》微信公众平台、《关爱下一代》网站、《内蒙古关心下一代》网站采用180多条。
以人为本抓教育,真情谱写关爱曲。准旗关工委在教育、关爱、引导、服务青少年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关心下一代事业蓬勃发展,充满活力,富有成效,得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旗关工委和“五老”宣讲团成员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旗关工委先后获得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区先进关工委、全区营业性网吧社会监督工作先进关工委、全旗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旗关工委“五老”宣讲团2019年2月被评为全市优秀“草原学习轻骑兵”,受到市委宣传部表彰;旗“五老”宣讲团成员刘显亮先后被评为全市道德模范、自治区道德模范,2015年5月荣登“中国好人榜”,2017年、2018年先后荣获全国“最美五老”提名奖和全区“最美五老”称号,受到中国关工委和自治区关工委的表彰;王俊才、袁立志、弓占胜、周福娥、赵延寿、刘保仁等老同志也多次受到上级关工委和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