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对拟表扬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市、区)进行公示的通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11月05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关于对拟表扬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市、区)进行公示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市、

凝心聚力施关爱 真情服务育新人

以新担当开辟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境界

青岛市胶州市关工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是涉及到亿万家庭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也是确保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工程。近年来,胶州市关工委从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和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健全组织、强化队伍、搭建载体、完善机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党政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五老支撑、教育主体、关工委协调的社会化工作新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开展,先后荣获全国“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关心下一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及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抓组织强队伍,筑牢关工委工作坚实基础

工作要推动,组织是保证,领导是关键。近年来,着眼于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深入扎实开展,我市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共同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是以党建带关建。近年来,胶州市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党建带关建的长效机制,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行动之中,统一安排部署,统一检查指导,统一考核评比,统一总结表彰,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保障到位。同时,为高效高质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建立三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即每年召开一次市委常委会议,专题听取市关工委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总结回顾上年度工作,安排部署本年度的工作;每年以两办名义下发文件,将关工委的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的督办范围。

二是密织组织网络。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要求,建立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架构,加快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立体式的组织网络体系,全面打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其中,市关工委设立专门的办公室,配备编制3个,设秘书长、主任、工作人员各1名,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市财政保障,并根据工作需要,安排专项活动经费;各镇(街道)、村(社区)均成立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担任本级关工委主任,聘请德高望重的五老担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实现组织机构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关工组织1个、镇(街道)关工组织12个、村(社区)关工组织811个、教育系统关工组织120个、企业关工组织97个,基层关工委五好达标率90%以上,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出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事的良好局面。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五老队伍建设,创新搭建市老年大学关工委、一缕阳光夕阳红义工队、老年体协五老志愿者三大平台,按照组织推荐、本人自愿、身体健康、有工作能力、年龄适中等条件,对五老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分类建立档案,不断扩大五老队伍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覆盖面。目前,全市共组建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等五老志愿服务团(队)82支、5360余人,服务热线12条,服务室(站点)1800多个。

二、抓活动创特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着眼不同青少年群体的新需求,以独具胶州特色的感恩教育、经典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为载体,打造了关爱助学、青少年法制教育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活动品牌,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本地区本部门发展大局凝心聚力、点赞喝彩。

一是服务大局育新人,着力推动青少年立德树人工作。立德树人是关工委工作的根本。近年来,胶州市紧贴形势任务、紧贴青少年特点、紧贴胶州特色文化,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先后开展了两史三爱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老少共筑中国梦”、改革开放40周年腾飞中国辉煌70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增强青少年对党、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坚定了青少年从小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为契机,深入开展身边人讲身边事活动,组织广大五老深入社区、中小学校,用自身经历教育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累计开展300余次教育活动、涉及青少年10万余人次。深入开展最美少年评选活动,引导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面激发青少年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争先创优,先后有60名青少年荣获胶州美德少年荣誉称号,其中我市大学生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浩博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创新中小学思政教育新模式,实施一主两线六环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党在心中·伴我成长党建带关建特色品牌,组织编印10万套中小学红色教育教材,加速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作为全省改革典型案例,上报中央深改办在全国推广。

二是主动作为抓阵地,着力创造青少年成长良好环境。聚焦校外教育阵地建设,通过自建、共建、共享等方式,先后搭建了胶北玉皇庙抗战纪念馆、宋家屯第一党支部、雷锋精神永恒展室等15处青少年教育基地,高标准建设航空科技馆、湿地科技馆2处科技教育基地,确保青少年校外教育有课堂、活动有场所、安全有保障、五老参加青少年教育有平台。为破解孩子放学无人管、无处学的困难,积极创办四点半学校,认真实施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实现了家长放心、学生开心、教师宽心、学校安心。积极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搭建青少年健康成长中心,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五全工作法(全过程指导、全天候呵护、全员化参与、全方位合作、全区域推进),获评青岛市十大教育科研成果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相关做法得到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的批示肯定。积极引导青少年增强科技创新意识,开展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加速形成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第二中学被评为“2018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荣获宋庆龄发明奖

三是真情关爱塑品牌,着力为青少年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落实中国关工委“十百千万”五老关爱行动,积极推进五帮扶(帮德、帮教、帮困、帮学、帮富)活动,实施“1121”关爱帮扶工程(即叫响一个品牌、打造10个儿童之家、选树20名青年致富带头人、帮扶100名困境青少年),打造关爱到位、温暖到家服务品牌,成立130万元的尚德少年慈善基金,先后对1000多名困境青少年、特困大学生、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帮扶救助,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60余万元。牵头发起牵手关爱行动阳光救助工程等为主题的爱心助学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响应,捐助资金500万元,资助家庭困难学生2800余人次。扎实推进中小学标准化食堂建设,全市93处学生食堂全部达到了青岛市标准化要求,3.1万名农村学生全部免费吃上营养午餐、喝上营养奶。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父母课堂等普法教育活动,累计为全市107所中小学配备专兼职法治教师460名,发放《青少年学法读本》近2万册,加速搭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网络,第八中学、实验小学获全国青少年普法零犯罪学校称号。

三、抓机制重长效,推动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坚持把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与日常工作同思考、共谋化,创新建立协调联动、培训教育、表彰奖励、宣传引导等机制,加速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开展。

一是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按照党委领导、部门配合、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成立由市委副书记为分管领导的工作推进小组,建立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推进机制,会同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委老干部局、市总工会等37个部门、单位协同作战,合力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效开展。同时,着眼于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效能,创新建立三级联动机制,主动协调教育、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的教育网络,使青少年在全部时间空间里,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二是构建培训教育机制。着眼于提升五老队伍的专业素质,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不定期举办政治、法治、组织建设、关爱帮扶等各类培训班、理论研讨班或经验交流会,邀请市领导、专家、教授和先模人物主讲,并定期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释和理解关心下一代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及五老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时代价值,使之得以不断发扬光大。截止目前,全市累计举办各类班会近50期(次),受训五老达2000多人次。

三是构建表彰激励机制。为总结经验、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激发全社会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我市创新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定期召开五老工作经验交流会,用五老精神凝聚五老力量,全面激发五老的工作热情和奉献精神;每两年召开一次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不断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全面开展。截至目前,我市先后表彰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148个、先进个人190名、优秀五老122名、突出贡献奖12名。

四是构建宣传引导机制。充分运用金胶州、党建服务平台掌上胶州胶州发布板块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五老风采录》、《才艺小明星》等专题栏目,对有时效性、动态性、经验性的会议、活动、典型等进行及时报道,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加速营造全社会关心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36/47   首页 上一页 34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