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关于对拟表扬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市、区)进行公示的通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9年11月05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关于对拟表扬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县(市、区)进行公示的通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展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市、

武汉市汉阳区关工委事迹材料

   

汉阳区地处长江汉江交汇口,与汉口、武昌隔江鼎立构成武汉三镇。面积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万,其中青少年18万。汉阳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晴川阁、归元寺、龟山、古琴台、汉阳造、汉阳树、向警予烈士陵园、辛亥铁血战士公墓等久享盛名。

汉阳区关工委成立于1989年5月,全区共有关工委组织204个,成员近2000人,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五老”10000余人。全区建有区、街(委办局)、社区(学校)、组(村湾组、楼栋)四级关工委组织网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全覆盖。区关工委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是湖北省试点单位之一,国棉社区被评为“全国五好基层关工委”,张志成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近年来,汉阳区关工委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遵循中关工委“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关工委的精心指导下,坚持党建带关建,关建促社建,组织和动员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立足两图(图事业身体力行做愚公,图未来老少携手做知音)创业绩,坚持“五主工作法”聚活力,实施“23345” (“23345”工程,即“两图”、“三心”、“三治”、“四经”、“五和”社区。“三心”:红心、同心、善心;“三治”:自治、法治、德治;“四经”:“读学做讲”四字经;“五和”社区:环境和美、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关系和顺、身心和乐社区)战略,共建共治共享,创造了“老少携手创新社会基层治理”、“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党建带关建,关建促社建”、“金晖关爱行动”、“金晖志愿者监督网吧”、“五老参与帮教矫正”等一大批特色品牌工作,为汉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培养新时代合格劳动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了努力。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关心下一代工作举起一面旗

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关工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不仅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大力支持,经费上充分保障。更重要的是在全区高高树起了关心下一代、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一面旗帜。

一是宏观大局上统筹领导。关心下一代工作纳入区委、区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党代会、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要求。纳入国民经济“十三五”规划,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建目标,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关爱突出贡献奖;区委常委会专题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全区27个职能部门一把手特邀列席常委会并逐一汇报发言,结合本单位实际创造性开展好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明确任务和落实措施。

二是工作落实上统筹督导。区委、区政府明确有领导分管,经常听取汇报,帮助协调解决关工委本身难以解决的问题。每年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每五年,以区委、区政府名义召开总结表彰大会;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下发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点,简报、屏幕刊登宣传老同志的典型事迹;重要事项区领导亲自批示。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到了与其他工作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总结和有一次党委会听取、讨论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一位党政领导分管和专职人员办事、有必要的活动经费和阵地、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品牌的“四同步”、“四有”的要求。

三是需求保障上统一指导。区委、区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上需求和遇到的问题全力解决和协调指导基层落实。区关工委的工作经费每年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重大活动、重要事项专报申请。从2010年开始,将全区11条街道和区委政法委、机关工委、教育局等关工委专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下拨2—5万元专项经费。此外,按照“五好”基层关工委示范点建设的要求,每年向重点街道、重点社区、学校下拨2—3万元经费,用于支持和巩固发展阵地建设。仅2016年以来,下拨基层阵地建设经费58万元。

二、坚持党的领导,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硬化一片基

高度重视区关工委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在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力量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结合“红色引擎工程”,以“五好”基层关工委示范点为抓手,强化基层关工委的红色阵地建设。全方位、大面积强化优化硬化关心下一代工作基础。

一是持续优化工作环境。在工作条件上,为区关工委设立了独立的办公室、会议室,为主任们坐班办公配备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解决办公问题;并配备一台工作用车,解决老同志出行之忧。在工作力量上,为区关工委办公室选配2名综合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重要事情、重大事项,团区委全体同志共同参与。在工作安排上,充分尊重老同志意见。同时,要求团区委全力以赴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是持续优化硬件设施。建成1000余平米的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打造张晏生关心下一代工作室;在江欣苑社区打造汉阳青少年非遗传承园;将向警予烈士陵园、建港中学等建成 “一社一校一基地——教育养护聚活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汉阳模式” 龟山向警予烈士陵园获批“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区教育局在局机关专门设置和优化局关工委办公室;墨水湖社区建成关心下一代文化广场和500余平方米的党史国史园;在洲头社区、建港小学开辟共建基地,建成“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文化展示墙;市五医院关工委将白求恩纪念馆建成“武汉市中小学生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新街澜菲溪岸社区架空层幸福驿站生态主题雕塑,汉博佳园社区浮雕形象墙,永丰街、楚才中学VR戒毒基地等,都是关心下一代的主阵地。

三是持续优化关工队伍。高度重视班子建设、队伍建设,通过个别谈话、组织发动、考核选拔,挑选有能力、有热情、有爱心、刚退出领导岗位的老领导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指导区直相关单位和街道配齐配强由老同志担任的主持工作常务副主任,协助分管领导开展工作。围绕“五老”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由区委举办在职领导培训班,增强工作主动性;举办“五老”骨干培训班,从如何关心下一代、怎么关心下一代着手,强化“五老”的责任意识。开展“万名‘五老’进社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实践行”活动。成立红色基因宣讲团,让身边人以身边事讲道理。选树最美“五老”张志成、张晏生,参与全区先模人物“事迹报告会”,讲述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事业中创业、兴业、乐业的感人事迹和图事业携手追梦做知音、图未来身体力行做愚公(“两图”)的奉献精神。涌现“爱心奶奶”彭金玉、“爱心妈妈”邱建军、“大师爷爷”刘汉泽、“五朵金花”胡春来、李群娣等大批基层“五老”典型。全区共建有包含党政机关、学校、社区、民营企业等基层关工委组织204个,关工委成员1838人,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五老” 10083人。

三、坚持党的领导,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擦亮一排匾

品牌源于创新。为了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建设,区领导亲自动员,亲自部署,要求全区一盘棋,共同往前推。区关工委先后创造了“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五老参与基层治理“23345”工程等一大批品牌工作。

一是“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上升为全区战略。由区委、区政府红头文件印发《汉阳区关工委关于开展“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实施方案》,并纳入区委宣传部编制的文明创建十大工程,作为指导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规定程序为了引导全区重视,推动全社会参与,区长主持了“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启动仪式,区委书记就做好这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关工委领导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由此推动了该项活动的有序开展,使一个由群团组织的活动上升为区委区政府指导督导的工作,也使关工委一家主导实施的活动变成了全区各单位共同参与、协同完成的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并及时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区委办公室多次转发了不同单位探索的不同做法。区委书记、区长等几大家领导分别批示,要求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区直部门、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好这项关系汉阳未来、助推汉阳崛起的希望工程。全区各街道、社区、学校和区直有关单位主动将“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作为本单位重要的份内工作狠抓落实。“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被市委主要领导评价为是值得系统学习、推广、复制的大工程,有思想、有追求、有创新、有特色、有成效、有经验,是在认真思考、创造性工作的基础上创造的汉阳模式。

二是“五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经验日趋成熟。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大力实施“23345”工程(“两带”:一老带众小、众小带万家;“三心”:红心、同心、善心;“三治”:自治、法治、德治;“四经”:“读学做讲”四字经;“五和”:环境和美、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关系和顺、身心和乐),力所能及的为社区居民人人共享和乐幸福全面探索。以红心促自治,把引导青少年始终保持一颗热爱党、热爱祖国,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的红心作为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线;以同心促法治,紧紧抓住适应社会,拥抱社区这个同心轴,把关心下一代事业和基层治理相结合,形成同心共治、同心法治的合力。把“读学做讲”作为拓展崇善向善塑造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达到以善心促德治。去年,省、市关工委联合在汉阳区召开全省关工委参与社区(村)社会治理创新暨武汉市社区关工委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向全省、全市推介。

三是“党建带关建 关建促社建”推动一系列新老品牌创新发展。全区推行“党建带关建关建促社建”,让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做共建的生力军、共治的谋划者、共享的引领人,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实到基层关工委工作创新实践的全过程。全区各级关工委、广大“五老”立足基层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经验做法受到中关工委领导充分肯定。今年,全国关工委工作会议在武汉汉阳召开,汉阳区“党建带关建关建促社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经验向全国推广,中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主任等一行高度肯定,称“党建带关建在武汉市见到了实效,在全国具有指导意义”。党建带关建进一步推动了“关工”小组进楼栋、老少共建星级文明社区、“金晖志愿者”监督网吧、帮教矫正工作、“金晖关爱助学行动”等一大批新老品牌的创新发展。

四、坚持党的领导,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密织一张网

在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强化联合,主动融合,成立以区委副书记、区委政法委书记范礼奎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革鸿、区关工委主任李德禄为副组长,区关工委常务主任、部分委办局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党建党关建 关建促社建”领导小组,全区努力织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核引领,六个融合”的关心下一代爱心网。

一是与组织部、老干局、区委党校、老年大学融合。以党建带关建,群策群力服务大局。联合区委组织部、区委统战部、等10部门下发《关于加强全区“党建带关建 关建促社建”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意见》文件,推动“党建带关建 关建促社建”落地、落实。联合区委组织部、老干局下发《关于动员离退休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文件,广泛动员,把优秀“五老”充实到关工委工作中来。加强与区老年大学的联动,充分发挥老年大学老年人才荟萃、资源丰富的优势,动员更多的老同志积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为关工委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是与区委宣传部、党史办、教育局、民政局、文化局、文明办融合。联合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文明办等部门开展老少共建星级文明社区评比工作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将区关工委纳入全区文明创建“十大工程”责任单位之一;联合区委党史办向区委提交《关于汉阳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建议案》,设立以萧楚女、夏明翰两位英烈姓名命名的道路、公园、学校,将“红色广场”打造成“红色教育集中展示区”经典范例;充分发挥“金晖志愿者”网吧监督员作用,联合区文化局在暑期集中开展“百日行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三是与统战部、非公工委、工商联融合。加大与统一战线的融合,充分发挥新社会阶层资源优势,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统战部部长曹裕江亲自听取汉阳区汇报,多次作出批示,肯定汉阳做法。加强与区委统战部、区非工委、区工商联的联合,共同做好下一代在面对网络、面对信息正确健康的引领工作。充分发挥区工商联在帮扶下一代工作中的资源优势,在区非工委、工商联的组织动员下,九州通集团、黄鹤楼酒业、健民药业等大型民企纷纷加入“金晖关爱助学行动”,圆了无数困难家庭青少年的求学梦。

四是与共青团、总工会、区妇联融合。加强与共青团、工会、妇联的联系,积极参与寒暑假托管工作,组织“五老”深入四点半钟学校、托管班进行革命传统、思想道德宣讲;联合区总工会加大对困难职工子女的帮扶力度,连续11年开展“金晖关爱助学行动”, 共筹集资金414.05万元,资助各类大、中、小学生2213人;重视家风、家训、家教工作,联合区妇联召开学校、社区家庭建设、家长学校经验交流会,推选出“优秀”家长,分享教育子女的经验和做法汇编成册

五是与政法战线、公检法司融合。抓住失足青少年特殊性、特殊事、特殊人的特性把脉需求,“五老”帮教员把挽救失足青少年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任务,主动与政法机关融合,积极参与帮教、矫正工作。联合区法院在湖北省未成年人犯管教所共建帮教基地,连续9年组织“五老”深入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少年犯进行“一对一”跟踪帮教,送去学习资料、学习用品。联合区公安分局关工委,连续四年深入汉阳区看守所,看望在押未成年人,送去书籍,组织五老“一对一”与在押人员谈心;联合区司法局在全区召开社区矫正工作经验交流会,全面了解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联合区检察院对服刑在教人员子女进行失管帮扶,帮助他们解决上学学费,避免辍学。

六是与民主党派、两新组织融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两新组织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独特作用。聘请民主党派人士担任区关工委“成长成人——成就未来导师团”成员,深入基层进行宣讲;在汉阳造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中的两新组织中,挂牌“汉阳区关心下一代VR体验中心”,通过VR(虚拟现实)的形式让青少年通过现场设备,体验党史国史、红色精神、道德法制、消防安全、自护教育等场景。在九州通集团、汉商集团等中建立关工委组织并发挥作用。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党建带关建 关建促社建”、五老参与基层社区治理、“读学做讲——接力圆梦”工程等形成了中关工委和省、市、区共识。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一是单位之间工作动力、活力、影响力有待加强;二是基层创新性、针对性、实效性有待加强;三是“党建带关建 关建促社建”有待深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广大“五老”,力争我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44/47   首页 上一页 42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尾页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