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战
合力开创关工委工作新局面
杭州市江干区关工委
多年来,江干区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省市关工委的指导下,紧贴江干发展大局,立足青少年实际,创新联动工作机制,发挥五老整体优势,构建青少年关爱联盟,着力为青少年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创新推进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发展。先后打造了“孝德耀江干”“孝德晴美班”“法眼看名著”等青少年德育品牌,创建了杭州孝道博物馆、杭州清园教育营地、浙宝“润知学堂”等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基地,“弯湾托管中心”、“凯益荟”、“志愿关爱室”等组织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集体,沈雅萍、叶小宝、丁继明、黄慧芳等同志被评为全国、省市先进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
一、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
一是配强工作班子,把关工委组织建设抓在手上。在区级层面,区委高度重视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每年专题听取关工委情况汇报,建立了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区关工委主任、由三名德高望重的区级老领导担任区关工委顾问和常务副主任的区关工委工作班子。在街道社区层面,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关工委组织网络,全区8个街道、143个社区(村)全部建立了关工委组织。在部门系统,先后在教育、卫生、城管等较大系统建立了关工委,形成学校关工委全覆盖,卫生系统勤联动,城管驿站遍全区的工作格局。在企业和两新组织,探索建立了西子联合控股集团、万事利、浙宝电器集团、聚落五号等13家企业关工委,以及“凯益荟”等社会组织枢纽型关工委,形成共同关爱企业职工子女、少数民族子女(包括小候鸟)的良好氛围。
二是创设任务清单,把关工委机制建设抓在日常。坚持党建带关建,按照区委加强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要求,协调关工委各成员单位,创新机制,主动作为,开列关心下一代工作任务清单,纳入全区年度大党建考核,在全区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团体积极配合、关工委主动作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格局。2018年全区22个成员单位,8个街道112件任务,件件落实。2019年所列116项清单正在逐一落实之中,全区关工委各成员单位、各基层关工委组织的能动性、创新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三是加强联系指导,把关工委制度建设抓在实处。协助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 更好地发挥“五老”作用的意见》(江委办〔2015〕24号),制定下发《江干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江关工委﹝2013﹞2号),《“五老”工作规则》(江关工委〔2017〕4号)等文件,从制度层面为“五老”开展工作创造条件。按照一街一品牌、一社一特色的思路,分类指导基层关工委常态化开展各种公益性、便利性、安全性强的关爱活动,把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坚持立德树人,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一是深化“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教育。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主线,主题活动与开展“腾飞中国 ”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五老四团”整体优势,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弘扬“红船”精神争当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我心中的祖国书画大赛,以及已连续开办33期的少年空军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的“钱塘好少年”夏令营、“寻访红色印记”假日小队等主题系列活动,受到青少年和社会各界的欢迎。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以主题征文、演讲、书画、朗诵、微信知识竞赛等形式礼赞新中国,进一步加深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对红船精神的理解、对改革开放40年伟大成就的感悟,进一步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祖国的信念。
二是打响“孝德耀江干”品牌。依托江干区“孝道之乡”的资源优势,坚持20多年不懈努力,编写孝文化读本系列丛书、构建育、行、评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钱江少年经典诵读、寻根问祖访家史、亲子同游孝道馆、家书抵万金书信展示、最美全家福摄影比赛、爸妈休息我当家等活动,引导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明孝理,讲孝心、践孝行、尽孝道,涌现了四季青中学“晴美班”以集体力量接力关心服务敬老院老人、黄慧芳夕阳残红志愿者服务队“以残助残,传递爱心”等孝德集体和个人,赢得社会称赞,打造了“孝德耀江干”工作品牌。
三是建好青少年家门口的教育阵地。坚持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思路,先后筹资63万元,对全区39个社区、学校教育基地进行扶持帮助,积极为青少年建好家门口的课外实践活动阵地。目前,全区已建成14个第二课堂,19个第三空间,36个社会拓展营项目。近五年来参与各类阵地学习体验的青少年达21万余人次。
三、坚持合力合拍,唱响服务首善之区建设大合唱
一是参与美丽江干建设。会同区城管局、团区委、区农业局以“水韵钱塘”为主题,精心策划“韵笕桥”“汇新城”“绘河湖”、等十大具有江干特色的系列活动,引导辖区青少年以寻访最美河道、评选“活力小河长”、“植树护绿·美化家园”、争当“小手分类大爱家园”志愿者的行动,积极助推“五水共治”,助力垃圾分类,参与美丽江干建设。
二是参与平安江干建设。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为载体,加强与政法、工青妇等部门合作,深入开展“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学校”创建活动,积极构建关爱青少年的工作体系,引导青少年在小警察、小检察官、小法官等实践体验式活动中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组织关爱团老同志分析整理历年帮教案例,总结帮教实践经验,编辑法治教育宣讲资料,积极参与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当好平安江干建设的守护者和践行者。
三是参与文明江干建设。以“共创健康江干 共享美丽生活”为主题,组织开展3.5“五老”广场便民服务、健康宣讲等志愿服务活动,助力健康江干建设。发挥讲师团优势,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课程进学校、进社区,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心理咨询。发挥科技服务团优势,把“科技大篷车”开到社区、学校。发挥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团优势,协助文化部门做好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工作,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出力尽责。会同区文明办、区城管局、区民政局、团区委、区残联,成立“五老”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出行从我做起”劝导、当一天城管小队长、“福彩助学”、共融共享阳光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带动更多“五老”和青少年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参与文明江干建设。
四、坚持主动作为,发挥“五老”作用常态化
一是发挥“五老”政治优势,开展义务宣讲。充分发挥关工委五老队伍的整体优势,编制义务宣讲菜单,深入社区、学校宣讲改革开放巨变、宣讲家乡发展成就、宣讲英雄模范故事,得到社会认可。近五年来,共开设家庭教育、红色教育、科普宣传、法制教育等课程780余场次,12万余人次受益。
二是发挥“五老”专长优势,开设特色工作室。支持帮助有专业特长的老同志建立品牌工作室,为社区、学校及社区居民、青少年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帮助。目前,全区已建有志愿关爱、家庭教育、航模科技、门球运动等11个工作室。其中志愿关爱室热心帮教失足青少年47人次,涌现了“面包男孩”感恩社会等感人的帮教事迹。“志愿关爱室”在2018年获得市委老干部局表彰。家庭教育工作室定期开设家长沙龙,交流家庭教育难题,带动青少年健康成长。航模工作室走进学校、走进物产国际小候鸟班,开设航模培训班,服务中小学生,服务楼宇企业。
三是发挥“五老”威望优势,跟踪关爱帮教。完善部门信息互通帮扶联动机制,动态做好困境儿童、残困儿童、社会散居孤儿助学工作,仅2019年上半年就向51名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61000元,及时把政府和社会的关爱送到受助人的心坎上。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建立与公检法等多部门协同关爱机制,发挥“合适成年人”作用,参与未成年人刑事侦查、起诉、审判、出庭等环节,并采取结对帮扶、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成立临时家长小组等方式,跟踪做好失足青少年帮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托管、感化和教育工作。围绕新江干人子女实际需求,多渠道办好暑期公益学校、环卫工人子女夏令营、“四点半”学校,帮助解决青年职工子女放学接管难、小候鸟暑期进城照管难等实际问题,切实做到真心关爱“新江干人”子女,推动新江干人建设江干、融入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