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 聚力新发展
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南京市江宁区关工委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宁区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市关工委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五老”的优势和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标找差、聚力发展,立足基层、真抓实干,主动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青少年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绩,整体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依靠党委重视支持,关工委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关工委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关工委工作只有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工作才能融入大局,纳入规划,适应要求。江宁区关工委紧紧依靠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不断深化党建带关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四纳入、四同步、四到位”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关工委的各项工作。区委区政府将区关工委工作“四纳入、四同步、四到位”,形成了“四个一”的工作常态,自2007年以来,区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并审议一次关工委工作报告,区委每年转发一次区关工委年度工作要点,区委每年召开一次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区委主要领导在每年举办的基层关工委干部培训班上讲一次话。区财政每年安排区关工委办公经费30万元,校外教育辅导站专项活动经费50万元,社区电子阅览室电脑更新经费50万元,其他专项活动经费40万元。这为区关工委推进工作,开展活动,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全区各级党组织十分重视基层关工委建设,全区各级关工委组织、班子、队伍和制度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区有关工委组织622个,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有8700多名。全区10个街道8个部门、系统、园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均由退下来的同级老领导担任,均配备了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的工作人员。全区201个社区(村)关工委全部实现了“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目标。区关工委十分重视基层关工委干部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将每年举办的基层关工委干部培训班纳入到了全区干部培训主体班次,统一规划,统一安排,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13期。区委一直关心重视区关工委办公室建设。在编制机构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区委保留了区关工委办公室编制并明确为区委组织部内设机构,进一步加强了关工委办公室建设。
二是紧扣立德树人中心,关工委活动内容丰富多彩。
一直以来,江宁区关工委坚持立德树人育人的根本方向,以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青少年中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党史国史、“八礼四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坚持每年突出一个大主题,先后开展了“三爱一践行”、“学雷锋,迎青奥”、“爱我中华,放飞梦想”、“学史明志,爱党报国”、“学史立志,崇德向善”、“传红色基因,共话新时代,放飞青春梦”、“弘扬爱国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等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围绕教育主题,注重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泥土芬芳的特色“乡土教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关工委组织主动深入社区(村)、学校、企业、自然村,利用校外教育辅导站、社区家长学校、道德讲堂等各种宣讲阵地,向广大青少年宣传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引导他们心向党,履使命。同时,全区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志愿者还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各类法制教育和关爱工作,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每年作法制报告260多场次,受教青少年达5.4万多人次。目前全区已有197个社区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占社区总数的98.01%。加强“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对全区的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机室的监管工作,采取营业性网吧与所在社区签订《共建文明网吧协议》等措施。此外,江宁区关工委根据青少年教育的实际需求,扎实组织开展科技教育、家庭教育、幼儿教育等青少年教育辅导活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进一步完善,教育成果进一步显现。
三是主动适应发展要求,关工委工作举措创新务实。
多年来,全区各级关工委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不断适应形势要求,创新工作举措,工作始终保持强劲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创新举措,在发展格局上,全区关工委成功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即: 2011年实现了全区201个社区的校外辅导站全覆盖,2014年实现了全区201个社区的电子阅览室全覆盖,2015年实现了校外教育辅导专项工作经费补贴发放全覆盖,2016年实现了全区201个社区的在职教师进站辅导全覆盖,2018年实现了社区电子阅览室活动监测全覆盖。近年来,区关工委紧紧围绕“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的目标要求,以巩固和提升“校站结合”工作机制为抓手,积极提升校外辅导站的办站质量和办站水平。目前已发展成为区有总站、街道有中心站、社区有辅导站、自然村有辅导分站的青少年校外辅导教育网络,全区有各类校外教育辅导站、点560个,有“五老”辅导员2460人,在职教师辅导员462人,大学生志愿者2400多人,参与社区辅导站教育活动的各类社会教育组织59个。形成了“好家风传承”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悦读助成长”活动等一大批在省、市知名的特色活动项目和品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积极推进社区先进电子阅览室创建活动,先后有3个社区电子阅览室被省关工委评为全省先进电子阅览室,2个社区电子阅览室被市关工委命名为先进电子阅览室,有23家社区电子阅览室被命名为区级先进电子阅览室。目前,全区201个社区电子阅览室,有电脑2308台,有10台以上电脑的社区163个,占81.09%。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组织“五老”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联合区司法局组织成立了江宁区社区矫正协会,为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转化以及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提供及时有效的关爱教育服务工作。目前,区社区矫正协会,有210个帮教小组,750多名“五老”志愿者,近5年里有效转化497人,转化率达90.6%。着眼乡村振兴战略,积极组织各级牵头社会各界资助困难学生,积极开展“三扶两创一促进”工作,目前全区涌现青年农民创业示范基地8个,青年农民创业之星13人。此外,近年来,区关工委积极打造社区特色科技小阵地建设,开发了诸如“三模”特色科技、“3D”特色打印、“仿生机器人”等特色科技小阵地,为青少年就近就便参与体验科技活动,学习了解科技知识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全市校外辅导站工作现场推进会、2017年全市“三扶两创”工作现场推进会均我区召开。今年10月份全市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现场推进会也将在我区召开。
积极推进青少年实践基地建设。联合区教育局充分利用本区的红色教育资源,着力打造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开发利用好江宁是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资源,2012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投资5000万元,打造了集生态型、开放型、公益型于一体的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2018年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来基地视察后,区委区政府把基地提档升级工程列入了议事日程,按照打造“全国知名、全省一流,全市领先”的标准,全面推进基地提档升级。两年间,区里先后再次投了8000多万元对基地进行了统筹建设,新建了党史国史馆、安全教育馆、学农基地,扩建了天文教育馆等场馆。目前基地各场馆已面向中小学生开放,年接待学生达14万人次。
四是注重发挥部门优势,关工委工作合力不断增强。
江宁区各级关工委在充分发挥各部门、系统、园区关工委作用的同时,还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协调、配合他们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教育关爱工作。努力构建多部门、全社会都关心、参与关心下一个工作的大格局。在校外教育辅导站内涵建设提升上,区关工委积极与区教育局加强沟通协调,多次与区教育局联合下发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让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五老”辅导员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员;学校的校领导兼任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副站长,使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和学校建立了良好的互动。目前,全区有88名中小学校领导兼任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的副站长,有113名“五老”辅导员兼任学校法治副校长、思想道德教育宣讲员。民企关工委工作是省、市关工委工作的一个重要特色品牌。2016年“三局合一”和2017年工商所划归街道管理后对民企关工委工作有一定的冲击。为此,区关工委主动加强与区委组织部、区“两新”工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联系,在区委领导的重视支持下,今年由区“两新”工委牵头,组织成立了全区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兼任,全区16个相关部门、10个街道、3个园区的分管领导参加,建立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理顺了区民企关工委、街道关工委、基层工商所和区民营企业关工委四者的关系,有效促进了区民企关工委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此外,江宁区关工委还主动加强与宣传、教育、文化、民政、政法、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以及与相关涉老组织的联系,不断巩固和形成全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