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弘扬顺德改革精神 不断谱写关工发展新篇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关工委
顺德区位于珠三角腹地,北接广州,南近港澳,面积806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6个镇、205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70.47万。顺德作为广东省改革发展的先行先试地区,是“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地。改革开放以来,顺德人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求实创新,不断进取,在全国县域经济体的发展中成为领跑者。进入新时代,顺德勇当全省践行“四个走在全国前列”的县区排头兵,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3.93亿元,连续7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
200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顺德成立了关工委。区关工委成立18年来坚持弘扬顺德先行先试精神,坚持服务青少年正确方向,不断创新关工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全区关工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佛山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作出了应有的贡献。2013至2016年,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常务副主任刘峰岩,省关工委主任张帼英等领导先后到顺德视察,对顺德区探索构建“党政担纲统筹,部门齐抓共管,五老主动作为,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关工”创新思路和实践给予充分肯定。2012、2013年分获省、全国创建五好基层关工委优秀组织奖。近年来,顺德区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以中国关工委领导视察为动力,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顺德精神,紧紧抓住党建带关建、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充分发挥五老优势等关键环节,锐意进取,不断超越,推动了全区关工工作取得新佳绩,为全省“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的建立完善作了有益探索,得到省关工委的多次表扬。今年9月省关工委《秋光·关心下一代》杂志登载顺德专版《企业建关工 员工有归属—佛山市顺德区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亮点纷呈》,为该刊采写县级关工委的首次。
一、以中国关工委领导视察为动力,推进党建带关建,“大关工”格局再上新台阶
一是全面落实“党建带关建”。把关工委建设纳入党建总体格局,是加强党对关工委工作领导的要求,也是构建“大关工”格局的需求。2012年,在区关工委的推动下,顺德区各级党委把关工委工作纳入党政议事日程、纳入组织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党政年度工作计划,推动了全区“党建带关建”。中国关工委领导视察后,顺德区各级党委进一步在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负责关工委工作、落实联动机制、落实经费、落实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四落实”上下功夫,实行基层党建和关建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同考核,进一步构建完善了顺德“大关工”格局。去年区委组织部、区关工委联合下发《顺德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带关工委建设的实施意见》,揭开顺德“党建带关建”新篇章。
二是统筹推进“三工联动”。关工、义工、社工“三工联动”是“大关工”格局发挥作用的重要一环。在进一步推进“大关工”格局中,区和各镇街都成立以关工委主任为组长,组织办、团委、社会工作局、教育局、宣传文体办等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三工联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三工联动”。各成员单位积极搭建“三工联动”工作平台,凡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都建设为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都建立“三工”队伍服务青少年。目前,全区建有传承红色基因、历史文化艺术、颂扬美德、国防教育、普法、科普、农耕体验等各类基地50多个;建立起696个关工组织、30多家社工机构和一支1万多人的志愿者队伍。
三是多措创建“五好关工委”。建设规范化关工委是确保“大关工”格局常态高效运转的基础。顺德区各级关工委认真对照“五好”条件,落实人员配备,狠抓“八有”(有牌子、有经费、有办公场所、有书柜、有档案柜、有报纸架、有宣传栏、有荣誉栏)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有力激发了基层关工委活力,带动了“大关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区关工委坚持每个月一日集中学习,每年深入基层调研不少于3次,关工委成员分头联系10个镇街,每年进行优秀通讯员评选奖励,为全区关工工作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去年伦教街道下拨全街10个村(社区)各5000元,使“制度上墙”、“规划上栏”,进一步营造了良好工作氛围。目前全区镇街、村居关工委“五好”达标率分别为100%、92%。
二、以青少年现实需求为导向,狠抓品牌打造,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硕果累累
一是不断提升“工作品牌”。区关工委认真贯彻近几年省关工委关于创品牌、打造品牌“升级版”的指示精神,推动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关工品牌建设。一方面,区和镇街联合,组织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和现实需求、关工工作典型经验和亮点载体调研,编印《品牌荟萃》,促进基层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坚持每年组织关工委和“三工联动”领导小组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学习借鉴外地先进做法,不断更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载体、提升工作品牌。目前,顺德区关工工作亮点纷呈、品牌荟萃,其中“‘三工联动’夯实‘大关工’”、“红色大讲堂”、“关爱未来以法护航”、“160工程”等多项品牌工作还多次得到省、市关工委和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扬。
二是扎实推进“160工程”。关心下一代的主阵地在社区,开展活动是社区关工工作的重要抓手。顺德区关工委坚持以“160工程”为牵引,指导基层结合社区资源特点,有计划开展系列关心下一代活动。多年来,各级关工委以品牌建设为牵引,依靠“三工”队伍,大力开展“朝阳读书”、“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红色小传人”、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异地务工人员子女亲情陪伴、小候鸟夏令营等形式多样的社区关心下一代活动,打造了一系列活动品牌。为丰富社区关心下一代活动的内涵,增强活动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近几年来区关工委把建设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列入“160工程”,依托“大关工”格局,有计划地在镇街综合服务中心、村居文化站等场所建设校外教育辅导站、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家长学校等关心下一代活动阵地,受到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如龙江镇关工委与教育局组织实施“五点钟学堂”托管项目,让学生放学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作业、复习课堂知识。家长每天只需交费4元就可以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课后学习环境。目前,该项目已在8所小学开展,受惠人数已达1.1万多人。
三是突出抓好“企业建关工”。顺德是全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拥有规模企业两万多家,在其中青工及其子女有近百万人,而且绝大多数是“新顺德人”。如何让他们“融入顺德”和“后顾无忧”,顺德区关工委积极探索推进企业关工工作。2011年,顺德东菱凯琴集团在全市建立了第一家民营企业关工委。其后,顺德区关工委“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点带面,以大带小,推进全区企业成立关工委,多次被省关工委树为全省民营企业关工委建设先进典型。近几年,顺德区关工委以推动区、镇街商(协)会成立关工委为龙头,推动更多的企业建立关工委、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到关工行列。目前,全区企业、商(协)会关工组织已达到128家,覆盖的服务对象近50万人。这些企业关工组织推动“关爱,形成机制”、“青工,岗位追梦”、“子女,快乐成长”,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关工品牌。如区青年企业家协会建立“益基金”—扶贫解困、“创基金”—助青年创业就业,获得社会各界近295万元的资金支持,举办近百场次公益活动,受惠青工和少年儿童达2万人次。
三、以引领青少年争做时代新人为目标,讲好广东改革开放故事,五老优势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是积极发挥五老讲师团作用。顺德区各镇街关工委都建有“传承红色基因”宣讲团、法制教育讲师团、道德大讲堂五老讲师队伍、家长学校五老讲师队伍等团队,并有计划组织五老讲师团“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去年,区关工委先后承办佛山市关工委“关爱未来以法护航”普法教育暨青云中学法治教育展示、“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佛山新一代”160工程暨顺德协会关工委品牌启动仪式等活动,市关工委盛赞顺德五老讲师团“水平高”、“发挥作用好”。今年容桂街道关工委联合多个部门和单位举办村田杯“美丽家园,从我做起—书信容桂”比赛活动,收到参赛信件10530封,超1/4在校学生参与,讲师团将《重读抗战书信》奖品送到各学校,并作辅导报告,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二是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顺德区关工委高度重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教育培养青少年,指导基层围绕孝、信、礼、廉等文化传统,开展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围绕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家风传承、敬老助老等活动;围绕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开展非遗知识普及、非遗技艺传承等活动。并每年联合有关部门和单位举办系列竞赛或评比活动。龙舟、美食、刺绣等民间艺术“进校园”活动成为顺德各镇街关工委每年“必修课”。杏坛镇关工委与文化站围绕水乡杏坛特有的文化名片—龙舟说唱、八音锣鼓柜、人龙舞、永春拳等开展系列活动,打造出一项深受青少年喜爱的关工品牌。
三是积极运用新媒体提升青少年教育实效。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青少年教育的吸引力和有效性,顺德区关工委对此非常重视。2017年在全市率先搭建了关工委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并开办家长学校和青少年心灵驿站等栏目。目前,全区互联互通的关心下一代多媒体网络已经搭建完成,并很好发挥作用。如区安全生产协会和特种设备协会关工委在举办“安全小卫士”活动中组织开展“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手机视频创作大赛,入围上线作品42篇,参与投票学生5千多人,有力地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