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点燃希望 用行动照亮未来
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关工委
近年来,麦积区关工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关工委的关心指导下,按照“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青少年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组织、强队伍、抓活动、献爱心,全力为青少年做好事、解难事,全区关工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各级关工委工作机构
近年来,麦积区坚持把关工工作摆上区委、区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全区年终考核内容,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自2007年以来,区关工委主任由区委书记兼任,由一名退休县级老干部担任常务副主任,另有三名县级干部担任副主任,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常务副区长兼任副主任。区关工委下设农村、学校、城市、企业、宣传调研、普法帮教5个工作委员会和“五老”宣讲团,全区成立关工组织579个,实现了“全覆盖”。各镇、有关部门及学校、社区、企业的主要领导兼任关工组织负责人,确定1名班子成员具体负责关工工作。邀请938名“五老”人员担任优良传统报告员、思想道德宣讲员、网吧义务监督员等“十大员”。关工委办公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保证关工活动经费10万元,如有重大活动,可再另行申请经费,为关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经费保障。整合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项目资金,在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全部配建了关工办公场所。并在全区建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校外活动中心,校外读书室,开心农场,校园硅谷等中小学生教育活动场所76个。
二、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逐步深化
麦积区关工委秉承“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践行为要”的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先后组织开展“老少共筑中国梦”、“三爱一践行”、“学法崇德”、“学党史、学国史,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基因、争优时代新人”、“腾飞中国、辉煌70年”等主题教育活动,举办专题宣讲报告会60场,接受教育青少年达到1万多名。在宣讲过程中,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其中,在引导帮助青少年树立共同理想,培育民族精神,推进道德实践,养成文明新风上取得了良好成效。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挖掘特色,把主题教育与“双学双争”、“两校一活动”、“讲学创奔”、“育青工程”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强化“百场万人”宣讲,创新举办了“道德讲堂”、儿童美德教育家长培训班,开展了优秀小公民、环保小卫士、老少共筑中国梦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了“党是阳光我是花”、“我的中国梦”、“国旗下的演讲”等主题征文活动和“我的中国梦”演讲和国学经典诵读大赛,举办各类形式的报告会、宣讲会200多场次,丰富了活动内容,拓宽了活动平台,增强了活动效果,为青少年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发挥“五老”的特殊优势,为青少年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创造条件
“五老”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决定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麦积区采取主动上门求贤聘请一批,领导谈话动员一批,做工作推荐一批和为老同志办实事吸引一批的方法,广泛动员“五老”加入关工队伍,根据他们各自的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关心下一代活动。他们当中有的担任报告员,为广大青少年开展以“讲党史、赞英模、颂党恩”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以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及孝老爱亲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等活动,弥补了家庭和学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缺失。有的担任普法宣讲员和法制副校长,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为载体,重点开展“零犯罪学校(社区、村)”创建、“模拟法庭”、法制讲堂等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有的担任校外辅导员,帮助学校和社区办家长学校、“四点半课堂”、留守儿童之家等,为同学们进行假日辅导,开办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文艺等兴趣爱好培训班;有的担任科技培训员,在农村兴办技术培训班或科学讲座,为农村青年传授科学种田、果树栽培、科学养殖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在企业青工中开展以岗代训,以师带徒、现身说法、现场指导等为主要内容的育青活动,帮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创新等活动。有的担任心理咨询员,对学生们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有的担任网吧义务监督员,为净化青少年文化市场做贡献。有的担当城区学校周边的交通协管员,在十字路口,车辆密集地段组织中小学生排队有序通过,减少交通事故。他们退休不退役,本着对青少年的一片关爱之心,默默奉献余热,像关爱自己的子女、孙辈那样,关爱帮扶身边青少年,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救助渠道不断拓宽
近年来,麦积区关工委始终坚持教育引导和关爱帮扶并重的原则,通过建立少儿救助金、开展结对帮扶、实施关爱项目等多种方式,尽心竭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一是关爱模式多样化。按照就近就便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广大“五老”积极参与各类关爱活动,全区600多名“五老”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爷爷(奶奶)”和“代理家长”,400多名“五老”与残疾、困境、网瘾、“五失”青少年结成帮扶对子,走访特困家庭310户,帮助劝返失、辍学儿童120人。物质帮扶和精神帮扶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创建了留守儿童“3+1”关爱模式,开展了心理咨询和疏导。同时,主动配合民政、教育、文化、团委、妇联等部门,整合关教资源,积极参与“留守儿童之家”、“救助失辍学女童”等关爱青少年活动,使有限的帮扶资源做到效益最大化。二是关爱主体社会化。以“五老”结对帮扶为引导,以社会助学为重点,发挥“五老”优势,主动联系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参与捐资助学活动,一大批失学、辍学和生活困难的青少年在关工委牵线搭桥下完成学业。目前,已累计发放救助金100多万元,救助贫困青少年近千人。三是关爱内容项目化。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在中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区有13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备了“春苗营养厨房”设施、40所学校建立了“朝阳计划”卫生室,甘泉中学被中关工委列为全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在西坪初中建立了“开心农场”,这些项目的建立,使我区累计有近3万多名青少年受益。
五、强化四轮驱动,建立“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通过近些年的工作实践、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同时结合区情实际,目前麦积区已基本形成了关工工作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农村在组织“五老”人员为青年农民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传授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乡、村关工组织积极开展各种宣讲活动,疏导民意,化解矛盾,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倡导乡风文明。学校以创建“小公民思想道德先进班级”创建活动、争当“小公民道德之星”为主题,广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孝亲敬老“五个一”、学“双百人物”、唱红歌和“十佳少年”、“十佳儿童”、“优秀小公民”、“环保小卫士”评选活动、拓宽了学校美德教育的领域。社区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努力兴办家长学校和假日学校,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建设,以“老少共建”为载体的“十个一”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深受青少年欢迎。各街道社区普遍创办了“朝阳饭桌”、“四点半学校”、“校外图书室”、“青少年活动室”、“青少年心理咨询室”、“两代人活动站”等平台,很好地解决了课外和假期双职工子女管教、补习等问题。企业按照“宜建则建、稳步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进企业关工组织建设。组织动员社会及企业“五老”人员在企业青年职工中开展“育青工程”,教育青年职工树理想、学技能、强素质,有力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