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关工委事迹材料
江阴市关工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江苏省、无锡市关工委的悉心指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市“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关工委组织网络不断健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重点工作不断深化,工作成效不断显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2015年被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一、江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浓厚
江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始终把关工委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科学谋划,以务实的思路举措有力推进,支持各级关工委主动作为,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取得新发展。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市关工委工作汇报,市委每年召开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市委办公室每年转发市关工委工作意见,市委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长)每年牵头召开市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重要工作专题听取汇报,重要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工作亲自协调。市委常委会对关工委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市主流媒体发布。近几年,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3次对关工委工作作出批示。市镇(街道)两级党委做到“四纳入、四同步、四到位”。市关工委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氛围浓厚,形成了“党政主导、关工委主动、多方联动”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关工委组织力显著增强
2017年,经市委领导同意,市委办公室印发《关于健全完善“党建带动关工委建设”工作机制 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关工委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为推动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和“五老”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1.全面构建关工委组织网络。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已发展到2652个,形成了纵向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委组织全覆盖,横向各条线关工委—学校—企业广拓展。
2.选优配强关工委领导班子。全市着力选优配强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委和条线关工委领导班子。一是调整充实市关工委班子。由原人大主任、副主任分别担任关工委主任、常务副主任。原老干部局长、市教育局副书记为班子成员。原市委几位主要领导任顾问。班子结构合理,素质好、力量强。二是配强镇(街道)关工委领导班子。全市17个镇(街道)均由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兼任关工委主任,组织委员兼任第一副主任,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均由同级党政退居二线或退休的老领导担任。大多数镇(街道)在配优常务副主任的同时,增配1-2名老同志担任副主任,形成团队力量。市关工委办公室有2名在编年轻同志。各镇(街道)关工委办公室均聘请1-2名老同志,并配备1名年轻兼职干部,协助做好办公室的信息工作和其他日常工作。村(社区)关工委班子一般由副书记兼任,所有村(社区)关工委班子中都有“五老”任常务副主任或副主任,并吸纳年轻在职干部参加班子。
3.壮大优化“五老”队伍。全市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达1.3万人,市关工委以关心下一代“五老”志愿者协会建设为抓手,加强“五老”骨干队伍建设,“五老”骨干达3000多人,实施“项目+‘五老’志愿者”管理。全市“五老”关爱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完善,极大地调动了“五老”的积极性。同时,注意引导有关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在部分社会组织中建立关心下一代工作联系点,实施“关工+社工+义工”的联动协作机制。
4.深入开展“五有五好”创建。在“三年基层工作年”活动中,被中国关工委授予“五好”基层关工委建设优秀组织奖。2017年以来,进一步开展“五有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活动,并在广大“五老”中开展“服务下一代,争当好五员”活动。迄今,已创建“五有五好”先进村(社区)关工委229个,占比90%。未成年人“零犯罪”村(社区)249个,占比99%。优秀村(社区)校外教育辅导站80个,市五星级示范企业关工委28个,市示范企业关工委119个。
5.关工委工作保障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全市市镇两级党委、政府和财政部门建立健全关工委工作保障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市关工委工作经费100万元,校外教育辅导站专项经费50万元。全市17个镇(街道)关工委年度经费10-20万元的有8个,20-30万元的有9个,均列入财政预算。村(社区)关工委年度工作经费全都有所安排,市镇村三级关工委“五老”驻会人员的工作补贴也都得到落实。
三、突出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化
全市各级关工委围绕市委工作大局,根据上级关工委要求,配合宣传、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结合重大节庆纪念活动,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坚持不懈、常抓常新。一是主题突出、导向鲜明。近几年来,先后组织开展中国关工委、江苏省关工委提出的主题教育活动。为搞好“两史”教育,市关工委会同文明办、教育局开展“走进华西,走进名企,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的“三走进”活动。10万多名学生参加此项活动,受到生动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市文明办将此项活动列为江阴2016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工作项目,并在省关工委主题教育会议上作了交流。二是形式多样,参与广泛。针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新特点,将传统教育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依托校外教育辅导站,开展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生动活泼、形式多样,注重体验感、富有感染力的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精神血脉之中。三是用好资源,紧接地气。市关工委充分利用本土资源,采取紧接地气的多种形式,注重教育引导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教育活动中,组织青少年开展寻访活动,走进华西,走进江阴知名企业,走访亲历改革开放的“五老”,使青少年在亲身参与中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全市共有12万多名学生走进260多个新农村、知名企业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接受教育,成为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教育受教育面最大的群体之一。今年,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开展“传承爱国精神,争做三有新人”之“奋斗的江阴,我爱您”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寻访、社会实践、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已有20万人次的青少年学生参与活动,接受教育。2016年开始,在“五老”中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优良家风传导员活动。市关工委专门编印了《江阴优秀家训选编》供广大青少年学习。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五老”报告员300余名,平均每年编写宣讲材料400余篇,作宣讲报告700余场次,听讲青少年20余万人次。为搞好主题教育,市关工委不断调整充实加强市镇两级报告团,每年列出宣讲课题,供基层“点单”选择。配合市文明办建好全市4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华西村改革开放富裕之路教育基地被中国关工委列为全国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由市关工委牵头,在全市大集团企业、高新科技企业和现代示范农业基地建立21个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每年有5万余名学生走进基地参加社会实践。
四、把握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正确方向,重点特色工作成效明显
(一)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市关工委配合综治办、预防办等部门,持续推进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创建活动,坚持法治教育、结对关爱、网吧监督等多措并举,不断巩固提升创建成效。据统计,全市现有“五老”法治教育报告员102人。平均每年作普法宣讲报告300余场次,听讲青少年8万余人次;有“五老”帮教员700多名,平均每年帮教帮扶失足、后进青少年200余名,转好率达90%以上;有“五老”网吧义务监督员300名;有80多名“五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市关工委以“三困”(德困、学困、贫困)、“四失”(失足、失管、失学、失亲)青少年学生为重点,动员广大“五老”当好“五员”(思想教育宣传员、校外教育辅导员、“三困四失”帮教员、文化环境监督员、优良家风传导员),实施重点重抓、重点推进。据统计,目前全市97%以上的社区(村)实现了未成年人“零犯罪”。民营企业关工委积极配合检察院等部门,在4家民营企业建立观护帮教工作站,为轻微涉罪的外来青少年在取保候审期间提供关爱帮教。多年来,共观护帮教轻微涉罪外来青少年791人,其中未成年人137人。与此同时,真情关爱青少年中的特殊群体和弱势群体,广泛发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扶孤助残、心理疏导等关爱活动,用心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创新社会治理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祝塘镇关工委在江苏十大感动人物、老教师丁道昌的牵头下,发动有关企业、学校与宁夏海原县关工委结对帮扶贫困学生。几年来,共资助钱物96万元。
(二)积极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协调发展。
市关工委多年来高度重视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省关工委充分肯定与总结推广。一是完善“一站一网”的组织体系。市关工委以辅导总站为抓手,整体推进全区域网络建设。全市各镇(街道)依托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中心建立辅导总站。落实了全市所有中小学、幼儿园与238个村(社区)辅导站结对共建。总站充分发挥统筹协调、指导督查作用,把原本分散、小型、薄弱、粗放的村(社区)辅导站、自然村辅导点全部带起来,构建一个镇总站(中心站)带动辐射村(社区)辅导站—家庭辅导站—自然村辅导点的完整组织网络。全市已建17个镇(街道)总站,238个村(社区)辅导站,58个家庭辅导站,34个企业校外教育辅导站——“彩虹课堂”,56个自然村辅导点。全市社区(村)辅导站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其中实现常态化办班的达到40%(即除寒暑假办班外,每个双休日也开班)。特别是市关工委与市总工会一起发动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校企结合,合作共建针对企业职工子女的校外教育辅导站——“彩虹课堂”,为留守流动儿童架起了节假日学习活动的彩虹之桥。二是强内涵、提质量、上水平。市关工委以辅导队伍优质化、内容形式多样化、阵地建设规范化、教育活动特色化为目标,持续发力,优化育人效果。全市建设一支以“五老”为主体,在职教师义工和大学生村官为主力,其他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志愿者广泛参与的辅导员队伍。已有2754位“五老”、11456名在职教师义工、358名大学生村官、1657位志愿者参加辅导活动。在活动内容上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培育“三有”新人,努力做到切合学生需求,实现活动项目化,注重智力开发,增强活动吸引力,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开展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持续开展“一站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树品牌、创特色活动。
(三)创新发展民企关工委工作,促进企业青工和广大青少年成长成才。始创于江阴的民营企业关工委(江阴模式),在省、无锡市关工委精心指导下,市关工委坚持民企关工委工作指导原则,紧紧围绕企业转型发展这个中心,抓住服务青年职工成长成才这个根本,着力推动民企关工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中关工委在江阴召开全国部分省区市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座谈会。2015年中国关工委作为全国关工委工作品牌推广。2017年中国关工委在杭州召开全国民营企业关工委工作会议,顾秀莲主任进一步肯定江阴经验,号召学习。2017年12月,省关工委提出在全省开展民企关工委工作“单位学江阴,个人学姜滢”活动。近几年来,领导体制上针对工商管理体制调整的实际,探索实施“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新机制。成立市委两新工委参加的市企业关工委工作指导小组,加大协同推进力度。民企关工委组织结构上针对中小企业关工委空壳子现象,在297家中小企业中组建了28家联合关工委。全市建立关工委的企业达到2261家。民企关工委工作内涵上,市关工委紧紧依靠企业党组织,协同企业工青妇,携手开展青年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帮困解难、老青共建、业余文化生活及回报社会等活动,推动这些基本活动常态化发展。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老青结对、彩虹课堂、企业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特色工作。“十三五”期间在青工中深入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当好员工”活动,市青工教育服务团25名“五老”深入企业讲雷锋精神,讲新时代工匠精神,3年来宣讲200多场次,在学习基础上,征集评选出280多名青工“岗位学雷锋,争当好员工”优秀故事,并举办学习雷锋系列活动之“奋进新时代,青春不平凡”事迹分享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近百家企业出资设立助学基金,每年帮困助学人数1200多人,帮助孤残青少年100多人,筹集助学资金300多万元。当前,正实施民企关工委提质扩面三年行动计划。这些活动进一步形成企业欢迎、青工得益、切实可行的关爱青工的工作系列和企业文化特色,为助力企业发展、提升社会责任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