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详情页
曲阜市关工委:凝心聚力 倾心关爱留守儿童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6月06日

来源: 曲阜市关工委

近年来,曲阜市以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才为目标,充分发挥“五老”优势,协调发挥部门作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为全市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凝聚一个合力,形成共同关爱局面

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协调、社会参与”的原则,不断强化组织网络建设。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将任务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成员单位和责任人,建立了关工委主任、副主任联系镇街,成员单位、镇街联系学校、村居等制度。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大造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舆论氛围,发放《关爱留守儿童倡议书》,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关爱队伍,参与关爱活动。形成了关工委统筹协调、部门协同服务、志愿者社会关护、家庭沟通监护的全社会关爱的良好局面。

夯实三个基础,关爱网络全面覆盖。

积极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网络,确保关爱工作全覆盖。构建一个网络,夯实家庭教育基础。成立市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处,设立咨询站、辅导站9处,建设各类家长学校343所。招募了一批由“五老”和社会热心人士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者,组建了有58人组成的家庭教育志愿者讲师团,他们深入学校、深入镇街、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培训200余场次,组织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等监护人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好两个档案,夯实关爱工作基础。建立学校档案。以学校为单位,建立了留守儿童数据库;建立村级档案。以“四点半学校”、留守儿童活动站为依托,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村级留守儿童家庭情况数据库,使关爱工作有的放矢。组建三支志愿关爱队伍,夯实关爱服务基础。组织各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教师以及热心的老教师成立校内志愿者关爱队伍,组织法律专家成立青少年维权专家服务团队,组织热心“五老”成立专项关爱团队。及时更新调整市级法治宣讲、革命传统宣讲、科普辅导、家庭教育、才艺辅导五大关爱团组成人员。村居(社区)普遍成立关爱分团,把具备特长的“五老”吸纳到队伍中来。充分利用“四点半学校”、留守儿童活动站等平台开展关爱活动。

搭建四个平台,关爱质量全面提升

搭建留守儿童活动专业关爱平台。建立了27所留守儿童活动站和10所妇女儿童家园,高标准配备了电脑、体育器材、图书等设施。组织“五老”、青年志愿者、村优秀党员干部,通过活动站开展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等关爱帮扶活动。设置留守儿童“温馨话室”,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在外务工父母电话、视频,拉近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灵距离。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疏导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帮助“留守儿童”正确认识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推进170社会学堂”建设。针对中小学生一年170天课外时间的特点,在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从准入资格认证公开、师资规范、业务培训、资源整合高效化利用、社会志愿者参与、功能室标准提升、行业协会组建等方面入手,不断改进完善,使“170社会学堂”管理上更加规范,功能服务上更加完善,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突出发挥“五老”作用,组织有才艺、有爱心、有热情的“五老”为学堂管理和留守儿童教育提供义务服务,在留守儿童的思想引导、学习教育、才艺提升、爱心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村级留守儿童教育阵地。在村居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组织各中小学校成立“周末合作学习小组”,将学生周末、节假日空闲时间有效管理起来。创新“四点半学校”建设,力“乐和家园”,挂牌成立“四点半学校”,利用社区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现有场地资源,开辟满足“四点半学校”功能需求的活动场所。辅导老师由“乐和家园”招募的青年社工和社区征募的“五老”志愿者共同组成。在组织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同时,开展思想教育、文明礼仪、兴趣小组、社会调查、心理健康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建设校内关爱平台。在学校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在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了学生公寓,让留守儿童寄宿学校,由专门的教师或学校关爱团的退休老师负责,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上引导、心理上疏导,学习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成立“义务爱心班”,每天由志愿者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对学习上有困难的留守小学生无偿辅导,效果显著。在中小学校挂牌成立儒风少年国学课堂,传授传统文化及儒家思想,培养他们国学素养和个人道德修养,使他们知礼、诚信、感恩,为留守学生的思想引导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建立现代化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架起沟通留守学生和家长的桥梁。一些中小学建立了“飞信彩虹桥”,一些学校开通了“QQ亲情视频专线”,让留守儿童不出校门就可以和父母见面聊天;实行“三个一”活动,即“每月一次家访,每周一个电话,每天发一条温馨提示短信”,让关爱始终伴随留守学生成长的过程。

开展四大主题活动,关爱品牌彰显特色。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题,融入党史国史教育、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教育等内容,借助“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创建这一载体,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开设“两史”教育、传统儒学文化课程,举办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制作专题板报等活动,教育青少年牢记历史、奋发图强、知礼扬善,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操,助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引导留守儿童融入“彬彬有礼” 道德城市建设中,弘扬中国正能量。开展“给远方亲人的一封信”征文、感恩母亲征文、少儿书画摄影比赛、环保创意比赛等活动,引导广大留守儿童接力中国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知荣辱、懂感恩的好少年。

打造“特色化”关爱服务品牌。组织了“爱心妈妈”和“五老”与孤困、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一帮多”的模式,与留守儿童结对,让“留守儿童”感受“爱心妈妈”的关怀,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家教缺乏、监护不力等实际问题,让留守儿童在“爱心妈妈”的关爱中健康成长。联合市卫计局等部门每年为全市1000多名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免费查体,建立健康档案,系统掌握全市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

深入推进青春导航行动以树立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导向为目标,依托农村儿童活动站等农村阵地举办了“关爱明天 普法先行”农村法治课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行为规范、行为养成教育。通过举办“科技点亮梦想,青春与爱同行”送温暖活动、“美丽童声润色圣城,经典童谣唱响文明”童谣诵读汇演活动、“最美励志少年”评选活动等,激励农村留守儿童立德立志、积极进取。

认真开展好牵手关爱、希望工程等工作。通过织开展“牵手关爱行动”“爱心鸡蛋”“真情相伴 缘系一生”“圆梦助学”“儒家文化伴成长”等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积极开展亲情陪伴、微心愿圆梦、感受城市生活、助学帮困、疾病救助等关爱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累计发放各项救助资金200余万元,近万名留守儿童得到关怀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