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详情页
留守儿童“代理家长” ——“代理家长”情深重,大爱撒播“留守孩”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6月06日

来源: 重庆市关工委

一、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的由来及进程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大批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出现“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不仅人数多,而且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少家庭教育和亲情呵护,他们的健康成长问题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此情况下,重庆市南川、巴南、长寿、江津、垫江、荣昌等部分区县关工委急党政所急,及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发现全市多数区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小学、初中学生总数的40%48%,边远贫困县达70%以上,最高达到89%。这些孩子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学业荒废、道德异常、被引诱犯罪等。关工委的老同志们真切感到如不引起重视,将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成长成才及新农村建设,由此激发了他们关爱留守儿童的责任感、使命感。

200611月,重庆市文明委联合市关工委、市教委、市妇联、团市委,在南川区召开“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会”,宣传推广南川区关爱留守儿童的几种模式。重庆市关工委贯彻“南川会议”精神,决定选择符合关工委工作特点又能发挥老同志优势的“代理家长”这一形式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并把它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

2007年,重庆市关工委首先在21个区县试点,制定工作方案、下达工作任务、举行启动仪式,向首批“代理家长”颁发了聘书。各试点区县关工委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建立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制度和档案,“五老”担任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就此展开。

20088月,重庆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将完善和推广“代理家长制”的任务明确赋予关工委,这是市委、市政府对关工委开展“代理家长”工作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深化“代理家长”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重庆市关工委召开了全市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就扩大和深化“代理家长”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二、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深入调研、提高认识。2007年,重庆市关工委对留守儿童现状开展调研,提高了“五老”对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关注。2011年,重庆市关工委再次深入学校、家庭开展调研,对留守儿童数量变化、成长状况、突出问题作了分析,形成了《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为有关部门加强和改进留守儿童工作提供了参考意见,也为关工委对留守儿童从物质帮扶转变为从思想上引导教育、情感上亲近体贴、学习上辅导帮助、心灵上影响塑造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立足基层、典型引路。留守儿童分布在广大农村,而越是边远的农村留守儿童越多。几年来,重庆市各区县关工委依靠街道、乡镇、村和社区关工委开展“代理家长”工作,创造了丰富的经验。长寿区在村(社区)设立“关心下一代工作室”,村工作室对留守儿童全面摸底基础上,根据每名儿童的具体需求进行分类,选择合适的“代理家长”开展帮扶工作,留守儿童都将村工作室当成他们温暖的家。巴南区各街镇建立了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建章立制,落实经费,把“代理家长”任务落到实处。长寿、垫江、合川、丰都等区县注重培植典型,树立样板,对工作出色的“代理家长”每年进行表彰。江津区关工委利用《重庆日报》、《青少年与法》、《晚霞报》、《老同志生活》等媒体,广泛宣传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感人事迹,感召和带动了一大批老同志和在职干部,使“代理家长”队伍得到不断壮大。

(三)加强培训、不断创新。面对不同的留守儿童履行“代理家长”职责,必须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探索创新。不少区县开展“代理家长”岗前培训,让新聘任的“代理家长”明确工作意义和任务要求,了解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达到顺利上岗、有效作为的目的。大足区举办“代理家长”学校,拟出了《知心·育爱》等20个专题,定时间、定地点、定教师分别对“代理家长”进行系统培训,提高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能力素质。綦江区开办“代理家长”培训班,把解决“代理家长”和孩子的情感融洽问题作为重点,使“代理家长”对留守儿童萌生关爱之心,留守儿童对“代理家长”产生依恋之情,效果良好。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就要开展符合少年儿童特点、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活动。如:石柱县组织留守儿童课余兴趣小组,丰富课余生活,培养特长爱好,促进全面发展;梁平县开展留守儿童“别人与我比父母,我与别人比明天”心理教育活动;涪陵区组织部分城市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交流,互帮互助;綦江区组织留守儿童到父母务工地探亲等。代理家长”定期了解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情况,辅导功课,指导读书,组织参观,开展文体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既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又丰富了知识,增长了能力。

(四)建立机制、强化管理。重庆市关工委实行“市关工委指导,区县规划管理,街镇具体实施”的“代理家长”工作体制,即市关工委组织调研,全面部署,提出要求,颁发聘书及总结推广经验,组织评选表彰;区县关工委根据本地实际制定计划,下达任务,建立制度,健全档案管理,负责督查评估。街镇关工委负责动员遴选,确定被“代理”的留守儿童并落实“一对一”帮扶,掌握“代理家长”工作情况等。各区县关工委为了使“代理家长”工作更加规范扎实,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江津区关工委建立的“代理家长”准入制、培训制、家校联系制、工作交流制、督查评比及总结表彰制度,垫江县关工委建立的“代理家长”和留守儿童个人情况档案管理制,涪陵区以党政领导为主导、以大学生村官和其他社会志愿者为辅助、以留守儿童活动阵地为载体的“3+1”工作模式,合川、永川、黔江等区县建立的“三知、三多、三沟通”制度,这些机制有特点、有创意、有实效,推动着“代理家长”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三、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的成效

八年来,老同志们不讲条件,不计报酬,无私地把爱心、温暖、余热奉献给留守儿童,推动着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目前,重庆市农村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工作已实现全覆盖,担任留守儿童“代理家长”的“五老”达3.2万人,其他各界人士担任“代理家长”达6万余人,10余万名留守儿童得到关爱,30%以上的留守儿童进步明显。“五老”担任“代理家长”,带动了社会各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许多在职领导干部、学校教师、医务工作者、企业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加入到“代理家长”行列。

重庆市基本构筑起留守儿童成长教育的良好环境,极大缓解了留守儿童困难群体的成长教育困难,遏制了留守儿童监护教育缺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效解除了外出务工群众后顾之忧,涌现出大批具有广泛影响的先进感人事迹,赢得社会广泛赞誉。江津区关工委袁焕芳老人自筹60万元建立留守儿童学校,10年如一日尽心照顾每一个留守儿童,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代理家长”,并于2011年作为十大农民工先进人物代表参加了全国“倾注三农,情系农民工”综艺晚会,受到张德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涪陵区年近七旬的退休教师何国政,结对帮扶30多名留守儿童,每个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都有进步,有的中考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重点中学,深受留守儿童和家长的尊敬和爱戴;80高龄的退休教师刘国臣担任4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每周23次步行几公里为他们辅导功课,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并荣获“感动重庆十大人物”提名奖。很多留守儿童因有了“代理家长”的关爱,渐渐走出父母不在身边的孤独无助,增强了生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