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力共育“新”少年健康成长
北京市通州区中仓街道西营社区家校社共育“五老”工作室
2019年12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关工委的大力支持下,中仓街道西营社区试点“家校社共育‘五老’工作室”项目。四年多来,工作室以助力解决家长师生急难愁盼问题为目标,坚持探索创新思路,聚合多元力量,线上线下结合,实现了家校社三方“真合作”。目前,工作室已经成为专家畅谈育子方法、解答育子难题的平台,家长改善育子观念、提高育子水平的基地。
一、坚持党建引领,明确指导思想
在社区书记的带领下,工作室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街道四有四服务党建工作机制,认真学习上级文件指示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需求导向,坚持家长尽责,坚持创新发展”的“四坚持”指导思想,邀请毕金仪、闵乐夫、宗春山、尚秀云、苏金良等涉及心理、教育、法律等各领域的专家和辖区的成教中心、东里幼儿园等单位的老师组成团队,形成健全完善的组织构架体系,帮助家长分析当前家庭教育难点、热点问题,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落实好“信息通、资源通、人才通”,来实现“责任同、目标同、理念同”,最大限度的运整合教育资源,为共育工作开展提供专业支持。
二、强化阵地建设,拓宽服务能力
工作室以家庭、家长、青少年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护苗队”、筑梦未来早教基地、益民书屋、“和音坊”声乐班、二十四孝文化长廊、国学堂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活动阵地,围绕亲子关系、隔代育儿、家教热点、假期实践、健康成长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让家长与孩子有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碰撞思想、拉近亲子关系的途径,确保家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逐步实现社区阵地建设多元化、家教知识普及化。由于父母工作比较忙,亲姐妹洋洋、轩轩由奶奶带大,祖孙3人非常喜欢工作室组织的活动,可以说是场场不落下,通过参加一系列活动,奶奶表示:“我的教育观念、家庭教育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以前对于教育孩子总是畏手畏脚,怕教育理念跟不上,怕说错,通过专家现场授课,增长了见识和底气。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也都得到提高。现在我们三代人住一起,相处十分和谐。”经调查了解,社区部分孩子寒暑假期间无人看管、容易沉迷手机游戏,工作室迎难而上,组织社区“五老”志愿者担任青少年的假期代理家长和心理疏导员,帮助家长解决燃眉之急。为了社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工作室不断增添动力,拓宽能力。
三、聚合多元力量,全维度开展创新活动
工作室紧紧抓住节假日、寒暑假契机,汇集多方力量共建教育平台。围绕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亲子教育三方面内容定期开展关于红色教育、安全、青少年心理、文明礼仪、禁毒等相关知识讲座,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青少年红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青少年实地参观、聆听周秉德、苏金良等名人名家作报告,培育青少年爱国爱党爱家乡的高尚情操,传承红色基因。针对孩子们青春期心理特点,邀请教育专家闵乐夫开设“玫瑰讲堂”和“小小男子汉”教育,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青春期。围绕垃圾分类、创城创卫等社区治理重点工作,组织青少年开展“文明新风我传承”、“消防零距离”参观消防站、“礼阅家庭”读书会、“救”在你身边——地震仪手工坊制作等大手拉小手活动,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在社会实践中实现成长锻炼、体会生活意义,社区家庭的幸福感普遍提升。
四、探索创新思路,达成1+1>2良好效果
工作室坚持把发挥好“一老一小”在家庭和谐稳定中的作用摆在突出位置。为了能够详尽地掌握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心理动态,工作室成员经过入户走访、实地调研、集体讨论,分别开通3个100余人的“社区青少年之家”微信群,畅通服务青少年渠道。针对父母面对幼小衔接过渡焦虑、陪学陪考焦虑等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以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为核心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父母课堂”系列主题活动,通过和教育专家零距离互动,帮助家长掌握正确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技巧,提升社区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再通过“助力冬奥亲子运动会”、“相遇大运河”等亲子互动系列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理解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从而促进亲子间沟通的有效性,提升家庭幸福感和获得感,推动良好和谐家风的建设。针对父母上班忙,隔辈家长带孩子的现状,组织开展“我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成长”系列活动,通过共读一本好书、共唱一首红歌、共做一件好事、共讲一段党史,既发扬了爱老敬亲的优良传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从孙辈上学习了新鲜知识。三年级学生雪莹内向、腼腆,通过参加讲故事,亲子阅读、义卖等活动,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学校主动帮助老师发作业,帮助同学讲难题,在家主动帮助父母收拾屋子,帮助奶奶读报纸等。“下一代”和“老一辈”两类特殊群体紧紧聚合在一起,收到了1+1>2的良好效果。
一名工作室新加入的队员这样说:“我是接了老父亲的班,算是第二代队员了,参与关爱下一代公益行动很有意义”。社区一位年轻妈妈讲道:“我婆婆是护苗队员,她今天不舒服,我来替班。因为婆婆一再说,一周轮到她这一次,家里人替工也不能耽误值岗出勤!”朴实的话语诉说着工作室的初心和担当。工作室将不断总结经验,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活动开展,为家校社共育协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