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建德市区30公里的大同镇,是一个山区镇,也是杭州留守儿童最多的乡镇之一,现有250多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但是他们并不孤单,因为这个地方有“大同书院”,创办者就是汪国云。
创办书院
汪国云自小就酷爱读书,这份热爱在后来的人生中始终有增无减。他40多年来坚持买书藏书、读书写作,家中的藏书早已“破万卷”,曾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阅读推广人、杭州市十大“藏书人家”、杭州市十大书迷、杭州市十佳学习型个人等。
饱读诗书的汪国云,深知读书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阅读可以增加人的知识,提升人的品格,如果让没地方去的留守儿童喜欢读书,对他们的成长肯定很有帮助。很快,他就找到了大同镇党委政府和建德市文广新局,提出捐书为留守儿童建个书院的想法。
他说:“我小时候读书条件比较差,从小学到高中没有读过一本课外书,这给我留下了深深的遗憾,这也正是我后来喜欢买书藏书读书的原因。现在把这些书搬到农村,让孩子、村民一起享受读书的快乐,我想它的作用会更大。”这个想法得到了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于是,2011年年初,汪国云将个人近万册藏书从建德城区的家里搬到了大同乡下,办起了浙江省第一家农村书院——建德市大同书院。
辛勤耕耘
“大同书院”自创办以来,就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家长们也很放心地把孩子留在这里。看着这些热爱读书的孩子,汪国云的心里便多了一份责任。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书院里组织各种活动,如开办“读书轮坛会”,让孩子们自己上台演讲,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胆量;组织“作文点评会”,通过对孩子作文的点评指导,提高其写作水平。大同书院创办8年来,开展“读书轮谈会暨作文点评会”活动189期、古诗词朗诵会127期、《论语》讲座77课,累计辅导留守儿童一万多人次。《今日建德》曾开辟“汪伯伯荐作文”栏目,有136篇中小学生作文经过汪国云辅导、推荐得以在报刊杂志上发表。大同一小教师吴志平说:“现在,很多孩子都养成了放学就跑到书院看书的习惯。”
爱心传承
汪国云创办“大同书院”的行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当地的许多学生和家长经常来书院看书学习,甚至还有新安江城里以及其他乡镇的中小学生,也有组织地成批来书院参加各类读书活动。大同镇人民政府宣传干事傅庆玲对“大同书院”赞不绝口:“汪老师把自己家里的好家风、好习惯,通过书院和给少年儿童上课的方式送到文化礼堂里,把小家风变成了大家风。”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媒体对汪国云到乡下义务创办书院的事迹都作了宣传报道,吸引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爱行动中,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汪国云也获得了浙江省“春泥计划”志愿服务优秀个人、浙江省、杭州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先进工作者、建德市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建德市关工委“五老”宣讲团副团长、市德文化讲师团成员,他每年都会去机关、学校、企业宣讲德文化和阅读主题课,累计讲课90余堂。
8年了,汪国云说,他要把书院一直坚持办下去,给自己的人生增添一点亮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的“大同书院”,让更多的孩子得到关爱,让爱不断延续下去,让爱心不断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