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老师,您10多年来一直在做航天科普教育,我代表所有的航天科技人员和航天员,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2006年1月13日晚,在从萧山机场迎接航天英雄杨利伟到平湖的路上,杨利伟曾紧紧地握着姚老师的手这样说。
姚老师就是姚爱英,一个朴实的乡村中学女教师。28年如一日,她始终致力于航天科普教育,热忱地引导和带领着她的学生们崇尚科学,走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民间航天科普教育第一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浙江好人”、嘉兴市“十大好人”“感动嘉兴最美人物”、平湖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7年4月24日航空日这天,我国首部青少年航天科普题材电影《望星空》举行了首映。这部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建院60周年的献礼影片,就是以姚爱英的故事为原型,杨利伟、景海鹏、陈冬等航空英雄都在片中客串演出。
1. 缘起
在中国航天城里,姚老师是无人不晓的“老朋友”。这段缘分要从20世纪90年代初说起。1992年8月l4日,中国航天人凭着为国争光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发射了“澳星B1”。然而当时,已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的航天科技人员依然处在默默无闻之中,更在青少年的视野之外,倒是港台明星你方唱罢我登场,成为青少年追捧的对象。这鲜明的反差让当时任黄姑中学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姚爱英十分心焦。
“澳星B1”在悄然中的成功发射,让姚爱英看到了一条把学生引导到正确理想轨道上来的途径。征得学校同意后,姚爱英组织开展了别开生面的“不追歌星追科星”活动。1992年,姚爱英又建议学生将平时节省的181.2元零花钱和一封慰问信寄给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最朴实和诚恳的语言,向科学家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慰问为国争光的航天科学家们。
姚爱英回忆道:“我把这些看似不成敬意的零花钱,直接夹在慰问信里。据说有几个老科学家,看了后感动得哭了,没想到浙江的小孩子竟还记挂着我们。当时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党委书记肖东太激动地说,这是浙江的红领巾比金子还要珍贵的心,情义无价。”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党委立即给姚爱英及黄姑中学的少先队员回信。当年12月,研究院院办副主任潘昭汉等3位专家,带着火箭模型从北京赶到黄姑中学。在一个星期里,学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听科学家们作报告,看科普录像,开启了一扇航天教育的大门。就此,黄姑中学和研究院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没想到科学家会回信,我和我的学生们都感到特别的意外和激动。”回想当初,姚爱英依然沉浸在喜悦之中,“后来我在班里宣读这封信的时候,学生的情绪特别高涨,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和科学家接触。我就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和组织学生给科学家们写信。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黄姑中学的学生给科学家写信的非常多。” 不追歌星追“科星”,成了黄姑中学学生的集体行动。
而作为召集人和倡导者的姚爱英老师,更是和航天科学家们保持着密切的书信交往。1999年12月15日,“两弹元勋”钱学森委托办公室人员给姚爱英写信,请她代为嘱咐孩子们:希望将来的“钱学森”在学识、人品、思想和情操等方面,都超过当今的钱学森。
2. 追梦
1994年1月,受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邀请,姚爱英带着一名学生代表去北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参观学习,并与著名航天科学家谢光选、王德臣、于龙淮等进行交流。北京之行给姚爱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科学家对下一代这么重视,对我们老师也这么看重,我这个来自农村的普通老师真是受到了极大的震动。” 她暗暗立下了一个誓愿,要用自己的下半生,为孩子们做航空事业的牵线人。从1994年起,姚爱英28次在暑期带队上北京听航天科学家的亲切教诲,受到杨利伟将军及张履谦、钟山、杨宝奎、姜杰等众多院士的接待。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航天科学家也30多次到嘉兴传授航天科普知识,热忱培育科技新苗。
随着年龄增大,姚爱英愈发觉得自己力不从心。但看到学生们追科星、学科学的热情那么高,虽风尘仆仆、满身疲惫,她依然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学生们现在学航天科普、学航天科学家,不是为了个个都要去造卫星、导弹、火箭、飞船,而是为了引导孩子们从小怎样做人、怎样做事。”
退休那年,为了照顾卧病在床的老母亲,姚爱英累得口角生疮。这时,她接到了校领导电话,邀请她带队去北京。老伴劝她,你已经退休了,学校的事情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管,再说家里有特殊情况,你自己身体也不好,还是推掉吧。姚爱英跟老伴谈了很久。老伴拗不过她,只得答应让她去北京。一个星期后回来,姚爱英也成了老伴照顾的对象。
3. 耕耘
“姚老师,这个星期五下午有空吗?能到我们学校来举办一场讲座吗?”从北京回来的第二天,姚爱英就接到了嘉兴市阳光小学校长的电话。“我是他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专门负责向学生讲述中国航天故事。”从农村老家到学校,晕车的姚爱英一趟下来吐得不行。但每次走进校门前,她都会调整好自己,以最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那些渴望的目光。一位老师无意间发现了姚爱英随身备着的晕车贴,才知道她需要辗转好几班公交车才能到学校。于是学校提出派车接送,却被她婉拒了;学校给她报酬时,更是被她严厉推辞。她说:“如果为了钱,我有很多赚钱的方法。如果是为了报酬而来讲课,我肯定也不会大老远过来了。”
为了把航天科普报告讲得更加生动,姚爱英特地学习制作PPT,并根据每所学校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完善。有时为了一次讲座,要花上几个晚上时间进行修改。“有次不小心按错一个键,前功尽弃、从头再来。那天一直做到凌晨3点,只睡了2个小时就出门了。”姚爱英笑着说。现在,金华等地的学校也慕名邀请姚爱英担任校外辅导员。备课、讲课、策划活动,姚爱英把原本闲适的退休时间全部花在了航空科普教育上,她似乎比上班时愈加忙碌了,在学校、部队、机关、社区、老年大学、文化礼堂等作了180多场科普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更多更好地了解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感悟科学精神,姚爱英凭着与航天科学家的密切交往和良好关系,开始撰写《铸造神箭的人》一书。作为一个乡村中学的教师,要写出奋斗在高科技领域的科学家,其难度显而易见。常常是忙完了一天的教学和家务后,当别人家里的灯光渐渐熄灭的时候,姚爱英开始在灯下悄然独坐。“我写在软面抄簿子上,一共有38本,这么一大叠。”姚爱英比划着,“一个英雄的成长是离不开社会和家庭。把这些科学家的事迹写好后,我就一个一个地给他们寄去,让他们本人过目。”就这样,姚爱英先后编著出版了7本航天科普书,免费赠送给各个学校。
4. 收获
在姚爱英的牵线推动下,嘉兴、金华、温州、平湖等地先后建起航天科普教育基地7个,并全部由她担任科普辅导员。其中3个被中国宇航协会评为“中国航天特色基地”。2018年9月,平湖市航天神箭幼儿园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合作并挂牌成立。
姚爱英还积极协助独山港镇政府,促使航天主题公园与航天人项目合作成功签约,并在独山港赵家桥村建立航天科普主题公园。目前,航天主题公园内的“两弹一星”功勋馆正在建造中,100亩的太空农业观光园的太空蔬菜已种植并采摘收获。为教育党员干部学习航天功勋们廉洁奉公的爱国精神,姚爱英还协助镇纪委征集航天功勋的杰出爱国事迹资料和有关物品,得到了航天英雄们的大力支持。
正如中国科学院钟山院士给姚爱英的题词:“你是沟通航天人和黄姑中学的桥梁,你是培育航天幼苗的耕耘能手。”从1992年到现在,有5位毕业于黄姑中学的学生在航天部门工作,还有多名同学正在航天大学里学习。这些同学很幸运,遇到了姚爱英这样一位能够带着他们畅想蓝天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