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照源同志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两史”教育有研究有创新。多年来,他以忘我的精神挖掘当地的红色资源,以顽强的毅力整理撰写红色文献,以这些鲜活的红色历史为教材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一名传递红色基因的优秀践行者,在当地传为佳话。基于他的贡献,相继被聘为黑龙江工业学院客座教授,鸡西市老科协研究员,多次荣获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一、走访调查 挖掘红色历史
早晚常与书为伴,暮鼓晨钟勤笔耕。是对韩照源生活的真实写照。可以说韩照源没有什么爱好,只是对探索地域文化、研究历史文献情有独钟。早在九十年代,就收集了《鸡西工人运动史》、《鸡宁(鸡西的前身)抗日风云》、《鸡西在建国初期》等红色文献,引起社会的关注。为了支持鼓励他挖掘红色历史的开创性工作,市收藏协会秘书长刘鲋把《鸡西档案信息》、《鸡西党史通讯》赠送给他。更激发了他收集研究红色文献的热情。
韩照源退休金比较微薄,他省吃俭用,“一瓶矿泉水,一个面包”随身带。可是对收集历史文献出手非常大方。每个星期天,他都会到旧书摊转悠,遇见有价值的资料,就会果断买下来。《鸡西市志》、《密山县志》就是他花140多元从旧书摊上买到的。当时,这些钱是他月工资的1/3。他收集历史资料的足迹延伸到牡丹江、哈尔滨、大连……《向黑龙江荒原进军》就是在外地旧书摊上买到的。韩照源的精神,感动了一些书摊的老板。曾担任鸡西矿务局第一任党委书记撰写的《杨长春回忆录》就是一位旧书摊老板赠送的。身为鸡西市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的韩照源,结识了很多收藏爱好者。以文会友是他获取资料的一个重要途径。《八五一〇农场史》、《兴凯湖农场史》、《虎林农垦之光》就是鸡东、密山、虎林文友送给他的。听说密山市杨木乡耿玉林先生有很多藏书。他专程去拜访,在那里找到了《密山党史》、《兴凯湖的传说》、《渤海国志长编》意外的收获,使韩照源激动不已,乘车从杨木回到密山,密山的文友林兆丰先生又送给他一部《密山年鉴》,同时,又请了几位文友共同探讨、交流有关寻找红色历史的经验和心得。在交流中,这些文友也都确认《红灯记》的原著地就在鸡西,这让韩照源大喜过望,由于过度的兴奋,韩照源从密山回鸡西乘火车时竟然“坐过站”了,不得已第二天才从梨树返回了鸡西。因“淘书坐过站”的囧事,成为文友茶余饭后口口相传的一段笑料。由于收集、研究红色历史需要资金投入,韩照源采取了“以书养书”的方法,他与老伴在鸡冠区桥东旧物市场摆了一个旧书摊,《刘亚楼将军传》、《359旅密山剿匪》等重要历史文献就是在以书养书的交易中找到的。
与此同时,他还从孔夫子书店网购了《东北老航校》、《密山土改》、《革命自有后来人》等红色书刊。由于韩照源锲而不舍的深挖细找,他收集的历史文献资料2000多件,成为闻名全市的收藏家,被选为鸡西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被业界称为收藏达人。
二、著书立说 留住红色文献
为了留住红色历史,让沉睡的历史成为对青少年进行
“两史”教育的教材,为了让青少年沿着革命先烈的足迹开创未来,他决定著书立说,传承红色经典。
说起著书立说,那是一件枯燥、艰苦的工作。收集的资料需要考证,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需要梳理整合。为了著书立说,他呕心沥血,笔耕不辍。韩照源因公负伤,右手留下残疾,不能提笔写字,硬是靠毅力练熟了用左手写字。凭着他对留住红色文献的执着,几年以来,撰写出了10几篇(部)论文和专著,仅在《鸡西社会科学》、《北疆名人》、《鸡西日报》、《鸡西晚报》上发表的文章就有300多篇。先后参与编写出版了《乌苏里江》、《百年城市故事》、《邮话鸡西》、《鸡西抗日战争文史资料》等专著。近几年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对《红灯记》故事发生地进行了研究和考证,有人说:故事发生在龙镇;有人说:故事发生在吉林;但是,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韩照源同志经过多年的走访调查、潜心研究,得出结论:《红灯记》发生地在鸡西。《红灯记》主人公原型傅文枕当时就是密山国际交通站的红色交通员。抗战胜利后回到密山县担任县长。《自有后来人》的作者沈默君、罗国士当年随10万转业官兵来到虎林,曾在虎林宝东中学当过教员。韩照源历时一年多,三易其稿,写出20多万字的专著《红灯记原创在鸡西》,不仅填补了鸡西红色历史文化的空白,也叫响了鸡西《红灯记》原著发生地的品牌。这部专著荣获了鸡西社科著作二等奖。时任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董濮为该书作序。韩照源同志编著的作品,报刊发表文章被省图书馆、市档案馆、图书馆、学校、社区图书阅览室收藏。部分地方文献曾在市博物馆公开展出。由于韩照源同志收集红色历史,留住红色文献中的贡献,被收录在市委宣传部编印的《鸡西百名文化人》一书中。
三、走进青少年中 传承红色基因
挖掘红色历史,留住红色经典。是为了激活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从他被鸡冠区关工委聘为南山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之后,按区关工委的部署,走进学校和社区采取座谈讨论,演讲报告等方法,以红色历史,红色故事为内容,教育青少年学党史、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他从一位地域文化研究的学者变成了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在角色切换中,彰显了一名“五老”的责任担当;诠释了一名老党员教育青少年的初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韩照源同志经常奔走在学校、社区演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经典。2015年冬天,韩照源在鸡冠区关工委主任李连昆,区关工委理论顾问、原市委党校副校长张云堂陪同下,在鸡西第九中学举办一次《<红灯记>原型在鸡西》的研讨会。以《红灯记》故事梗概;主人公李玉和原型傅文枕;《红灯记》作者在鸡西为内容,与师生进行座谈讨论。九中校长刘景菲深有感触的说:《红灯记》原型在鸡西,这是鸡西人民的骄傲,我们要让红色基因扎根在学生的心里,让强烈的民族意识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2017年春天,韩照源应约到黑龙江技师学院做《鸡西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贡献》专题报告。以鸡西创建解放战争后方根据地,创建煤炭、军工企业基地等内容,讲述了鸡西的奋斗史、发展史和贡献史,幼师班学生张明月表示说:只有不忘历史,才能更加珍惜今天。前辈创业垂千古,圆梦征程有来人。我们一定珍惜青春年华,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
2017年6月23日,韩照源在康新社区,为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青少年讲起民族英雄苏怀田、八女投江烈士之一的安顺福、平阳镇交通站桑元庆等悲壮的烈士故事。2017年12月12日,鸡西博物馆主办《鸡西历史文化系列讲座》聘请韩照源同志做报告,专题讲述《红色丝绸之路--鸡西红色交通线》。
鸡西是一个有着红色历史的边疆小城。当年的红色交通线,曾一度被誉为“红色丝绸之路”。韩照源同志的足迹遍布学校、社区和企业。他以详实的历史资料讲述了日军七三一部队残害革命烈士的残酷罪行,鸡西红色交通线如何演绎成《红灯记》的故事,以及红色交通线当时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让听众了解了当年《满洲省委密山国际交通站》、《吉东特委半截河国际交通站》、《密山二人班国际交通站》、《乌苏里江国际交通站》、《城子河区新阳村抗联四军交通站》、《虎头关帝庙抗联七军交通站》、《桦木林场第二十一号界碑国际交通站》七个红色交通站,负责党政军等人员出入境,传送共产国际、中共中央指示信等鲜为人知的故事。尤其是二人班国际交通员傅文枕一家三窝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革命传奇故事,写进电影《自有后来人》,又改编成《红灯记》,这次《鸡西红色交通线》专题讲座,既是纪念密山国际交通站建立90周年,又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举措,极大的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
近几年来,韩照源做各种报告、讲演20多场次,有5000多人次接受教育。同时,在鸡西市举办的《党旗飘扬,光耀鸡西》大型展览中,负责《解放战争中的鸡西》解说词的撰写,并义务担当解说员,受到了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和公众的点赞。
收集红色历史没有休止符,传承红色基因也不能划句号。十九大之后,韩照源沐浴新时代习近平新思想的曙光,以学习、宣传十九大精神为己任,牢记关爱、教育青少年的使命,自费购买了《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党的十九大学习辅导百问》潜心研究,精心准备,续写收集红色历史、留住红色文献、传承红色基因的“三部曲”。让红色基因伴随青少年健康成长,使红色基因成为青少年放飞青春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