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山东省潍坊市关工委发挥协调推动作用 健全校家社共育机制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4年07月12日  来源: 山东省关工委、潍坊市关工委
摘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助力教育改革创新、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潍坊市关工委坚持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建设,积极推动教育部门主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助力教育改革创新、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提升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一招”。近年来,潍坊市关工委坚持高度重视家长学校建设,积极推动教育部门主导、关工委协调、学校主动、家庭尽责、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1.jpg

当好“吹哨人”

协调推进校家社共育工作

“家庭教育工作,必须加强部门合作,凝聚工作合力,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才能取得实效”。2021年,潍坊市关工委牵头召开潍坊市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与市妇联、市教育局达成共识。

市关工委把机制建设作为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先手棋”,积极会同市教育局、妇联等部门,整合专业机构和专家资源,成立潍坊市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深化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潍坊市关于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等,架起校家社协同育人四梁八柱。

“三年来,我们积极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品牌,下设农村社区家长学校、传统文化宣讲、婚姻家庭辅导三个子品牌,带动寿光市家庭教育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寿光市关工委主任王茂兴介绍。

为进一步推动校家社共育工作机制建设,潍坊市关工委开展品牌建设三年计划,指导县市区、开发区打造家庭教育工作品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品牌建设带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创新创优。同时,采取“部署、调度、考评”三位一体的推进方式,扎实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开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年初关工委工作会议、年中关工委工作理论研讨会都把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列为重点。每年年初制定印发《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考评办法》,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作为主要内容细化分解,着力提升可操作性。年底,市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各县(市、区)关工委主任组成督导组,集中开展全市面上督导点评,大力推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落实落细。

做好协调员

打造家校社共育工作平台

市关工委在集中调研、深入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联合市妇联、市教育局确定“县级有指导中心、镇级有公益指导站、村居和社区有家长学校”的架构,并推广寿光市关工委在农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学校建设家长学校的经验做法,建设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2806所,社区、村家长学校552所,实现校家社共育资源全覆盖。

2.jpg

“诸城市关工委成立了‘五老’家风家训工作室,借助工作室,我们一起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护航青少年成长。”诸城市“五老”志愿者高秀琴说。

各级关工委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五老”工作室、“四点半学校”、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等关爱工作平台,建设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辅导站,就近就便为青少年家庭提供指导服务。同时,不断拓展丰富教育内涵,以党史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宣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为家长学校教育主要内容,持续深化“践行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主题活动,形成了规范、行之有效的关工委工作平台载体,使教育活动开展有场所、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有教材。

干好鼓与呼

构建校家社共育人才支撑体系

市关工委将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校家社育人质效的“重要一环”,协同市教育局等部门从全市范围内遴选优秀教师和“五老”志愿者等组建工作队伍,为校家社共育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在学校与家庭的运转中,老教师的积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家校合作注入了坚实的力量。”奎文区家长学校校长谢国辉说。

各级关工委引导“五老”志愿者参与家长学校建设并组织“五老”志愿者当好家长学校辅导员,帮助家长解决难题。充分利用好家长学校开学周、家庭教育宣传周等契机,组织各级“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结合线上线下开展宣讲,用良好家风家教关爱育人。动员“五老”带头搞好家庭建设,自觉主动参与“践行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等活动,通过亲身示范、现身说法,让青少年感受榜样力量。

3.jpg

同时,还会同教育等部门积极组建涵盖专家、名师、骨干教师、志愿者4个层面10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团队,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帮教团、家庭教育帮教团、家委会建设帮教团等多个专业组织,成员由医院、高等院校、研学机构及家庭教育名师、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师、家庭教育协调员等组成。主要围绕下沉式教研、师资培养、订单式送课助教、在线精准家访、家委会建设等五个方面,以“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志愿帮扶活动,助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