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时代,开创新领域,一直以来石家庄市关工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先进经验。其中,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协助开展村志编写工作,为推动全市完善村志编写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五老”在编写中,坚持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展开。这项工作也得到了全国关工委和省关工委的肯定。
挖掘史料勇担重要使命
编写一部村志,从统一思想、选取人员到搜集资料、篇章设置,再到征求意见、几易其稿,可谓工程浩繁。不仅如此,还面临着写作人员匮乏、经费不足、史实考证分歧等困难。在各级关工委组织指导下,广大“五老”编写人员上省走市查资料,跑村入户访乡亲,爬山进沟细考证,灯下挥汗写书稿,不辞辛苦开展编纂工作。
“遍访乡亲父老,翻阅众多档案,细勘文物古迹,握笔挥汗成卷……”在鹿泉区星火革命史展览馆门口,立有一块“鹿泉村志编修纪念碑”,碑文记载了鹿泉区历经十余年艰辛编写乡村志的经过。鹿泉区关工委积极落实区委部署,组织动员全区1700余名“五老”协助开展乡村志编纂工作,到2022年底,全面完成208个行政村及13个乡镇区志书编写。
在赞皇,全县212个村的村志已经编纂完成。先后有400余名“五老”参加村志编写,成为全县村志编纂过程中的主力军。这些遍布全县的“银发力量”发光发热,带动了全县212个村(社区)4万余人参与编写、提供素材资料,挖掘红色遗址、红色故事等112个,发掘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147个。
资政育人传承红色基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编写地方志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任务都是立德树人。乡村“五老”队伍,既是村志编写的参与者,又是能利用村志资源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四史”教育的言传身教者。
随着乡村志编写不断深入,各级关工委组织和广大“五老”意识到,编修乡村志具有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应当编用结合、编以致用,充分利用村志文化资源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
鹿泉区关工委组织部分老同志,利用村志编写收集到的“四史”资料编写鹿泉党史讲义50余篇、150余万字,以及《鹿泉好故事》等文化专著。组织“五老宣讲团”“五老艺术团”“五老朗诵团”,深入机关、企业、社区、学校、军营开展宣讲和巡演活动。通过“鹿泉红色故事汇”“读村志,讲村史,领党恩”等系列活动,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高邑县关工委、村志办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起了村志史料入党课、入校园、入农户、入企业活动,“大手拉小手”,加强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教育,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搭建平台完善各级组织
通过编写村志工作,各县(市、区)关工委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五老”发挥余热的平台更加完善。
鹿泉区、赞皇县、高邑县、长安区、平山县等地以村史馆、阅览室为活动阵地和办公地点,对活动阵地提档升级;以村志编写组成人员为队伍基础,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关工委组织架构,目前村村建起了村级关工委组织。鹿泉区关工委利用村志挖掘出来的资源先后筹建了鹿泉革命史展馆等8处教育基地,还有20多名农村“五老”在家建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室,利用这些场所和文化资源,鹿泉区关工委组织青少年参观学习,推动了文化传承。
下一步,市关工委将进一步发动“五老”助力村史志编写工作,用好发掘整理编写村史志过程中的红色基因,讲好西柏坡故事、正定故事、石家庄故事,不断激发青少年对石家庄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