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详情页
高密市关工委:“宝德书院”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天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7年06月06日

来源: 高密市关工委

每逢节假日,高密市经济开发区冯家庄村周边的留守儿童便不约而同的来到宝德书院,在这里学习、娱乐,成为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宝德书院是农村教师李济远和单美华夫妇于20137月创办的,前身是清末高密东乡耆硕李符道先生在村内创办的私塾“宝德斋”。多年来,书院秉承“人间至宝是有德”的古训,致力于为家乡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热心关心下一代,传播社会正能量,受到周围群众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腾出自家住房  创办宝德书院

2013年,身为人民教师的李济远和单美华夫妇看到许多孩子因家长忙于工作或长年在外打工,致使孩子放学后无人管理,无人看护,经常在街头追逐打闹,安全问题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过落水溺亡的悲剧。痛心之余,他们便腾出自家住房,全家总动员开办“宝德书院”,将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留守儿童放学后接到这里,义务承担起辅导孩子作业,管护孩子安全的任务。通过为孩子们提供一处免费学习娱乐的场所,从而最大限度避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切实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

万事开头难。李济远和妻子单美华结婚多年一直省吃俭用,但为使孩子们有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夫妇俩把自家的南屋、两个厢屋和一间正房腾出来,重新进行了布置,并拿出多年积蓄,安装了一直没有舍得装的空调,新添了书架、课桌、电脑等设施。采购图书为了省30元油钱,夫妇俩便选择骑电动车,辗转市区各个书店,精心选购符合孩子兴趣特点的图书。由于路途遥远,回家路上电动车没电了,单美华便在后面帮丈夫推,上坡下岭十多里路程,两口子走了3个多小时。到家后,劳累的夫妇俩顾不上休息,赶紧将图书归类、上架,等忙完已是午夜时分。

书院成立之初,只有不到五个孩子前来。婆婆告诉他们,书院筹备时,很多村民都在观望,有人说这是开书店卖书,有人说这是办辅导班赚钱,还有人更是肯定地做出结论:分文不收、免费来学习,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根本不存在!当夫妇俩精心准备、忙忙碌碌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成果,被这些闲言碎语否定的时候,他们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与难过。误解归误解,收拾好心情,夫妇俩重新振作精神,相互安慰对方:“天道酬勤,咱们管不了他人的评价,只管用心做事,只求问心无愧!” 渐渐地,书院专心做事、公益教学的做法传遍了全村,起初观望的村民们纷至沓来,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孩子送到“宝德书院”,交给他们照看。从此,不管是白天学习还是晚上学乐器、做游戏,家长们都是心悦诚服,书院里总是天天爆满。

社会大力支持  助力书院发展

书院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5年,高密市关工委在这里挂牌建设了“四点半学校”,先后投资4万余元,为书院配备了桌椅、电脑、投影仪、国学机以及图书、书法、绘画、乐器等学习活动用品和设施。并从孩子的健康成长出发,建立了一套科学、完备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让孩子们在这里学有所乐、学有所获。同时,团市委、市妇联、市教育局等部门也关心关注书院的发展,积极为书院的发展排忧解难。社会热心企业、爱心人士也经常到书院走访慰问,为留守儿童带去学习和生活必需品。

宝德书院“四点半学校”在大家的鼓励支持下,直至今日,天天处于忙碌和充实之中。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半放学后,孩子们便站着整齐的队伍,一路唱着国歌或者诵读着国学经典,在单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书院写作业、玩游戏、阅读、练书法等等,等到家长下班后,安全接回家,实现了管理的无缝隙。每周六、周日,是公益讲堂和兴趣课堂时间。书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等内容充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李济远主要负责教授孩子们思想道德、国学知识、党史国史等方面的教育,单美华主要负责孩子们的课程辅导、课外阅读、法治宣传等方面的教育,在外地上中学的儿子每当大休回家,就自觉负责孩子们的硬笔书法、智力游戏等方面的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书院共组织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主题报告会、党史国史教育讲座,以及书法绘画、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12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6000余人次。

除了教学,书院还经常组织孩子们参加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如到敬老院进行敬老系列汇报演出、走进社区进行卫生清理、为残疾或贫困儿童进行公益捐助、到莫言文学馆参观学习等等。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30余次,使孩子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自我,磨炼了品质。在高密市关工委的协调下,还吸纳了许多“五老”志愿者、太极拳协会、书法绘画协会等组织和个人参与书院的教育和管理;每到节假日,青岛农业大学手拉手义务支教队等30余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团队便来到书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音乐、书法、绘画、舞蹈、摄影、体育等方面的特长教育,他们将新时代大学生的风貌带到书院,带到乡村,不但使孩子们更加开心快乐,还丰富了农村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年近八旬的高密市“五老”志愿者、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郭文政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便组织20余名霞满凤城“五老”志愿者来到书院,向孩子们传授剪纸、泥塑、扑灰年画、茂腔等技艺,传承和弘扬高密传统文化,他们还将中国梦、党史国史教育、上级会议精神以及市里的重大决策部署等内容融合到教育青少年的过程中来,在培养孩子们动脑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四点半学校”的建立,使本村及周边村庄的留守儿童有了学习活动的场所,解除了广大群众特别是职工、农民工家庭的后顾之忧。截至目前,在“四点半学校”学习活动的学生和留守儿童达130多名,参与书院教学服务管理的“五老”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在职教师等达680余名。

全家齐心协力  小家变成大家

书院建起来了,也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但面对丈夫一个暑假瘦了十多斤的身板,单美华有点心疼丈夫了。但李济远坚定地说:“我一直想把祖辈的家风发扬光大,让宝德书院再现风采。”

公益如灯,奉献如歌。在他们共同努力的过程中,单美华也庆幸有一位好婆婆:公公去世得早,母亲苦力支持丈夫读书、直到工作。结婚后,他们没有在城里买楼,陪婆婆住在农村。并且让老人住在正屋,他们住南屋。书院开办以来,婆婆每天默默支持着他们,协助照看孩子,冬天提前生好炉子;夏天早早打开空调。现在的公公,是李济远的的继父,是保安公司退休职工,这些年来他任劳任怨,和婆婆一同撑起这个家。书院成立后,他主动担负起书院的保卫工作,和婆婆一起为孩子们提供后勤服务;大伯是村里的“五老”志愿者,他经常到书院给孩子们讲村里过去的故事;二叔主动腾出房屋给他们使用,解决了他们五口之家的住房难题;三叔是特校教师,在书院筹建过程中,天天靠上负责;爱好传统文化的小叔和李济远,根据教学实际,充分挖掘当地传统文化的精华,共同创编开发了书院启蒙教材《宝德童蒙录》,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经过三年多的努力,书院现有图书12000余册,并免费为周围青少年开放,每年前来借阅图书的人数达600余人次。书院的创办过程中是艰辛的,但有全家人的支持,有社会好心人的帮助,有一切为了孩子的信念,他们坚定地坚持了下来。

李济远、单美华夫妇先后荣获“山东十大凡人善举”、“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优秀教育志愿者”、“齐鲁书香之家”等称号。今年515日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殊荣称号,受到李源潮、沈跃跃、宋秀岩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有人会说,宝德书院全家奉献,分文不收的做法是傻了!但是,他们却认为,正是因为全家奉献,才让他们的家庭更加幸福,人人更加快乐!他们说,能为家乡的留守儿童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全家倍感荣幸,心甘情愿,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