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政治、育新人
学科技、助振兴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关工委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途径,充分发挥农业老专家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培养和引领农村青年,着力打造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一、提升站位树品牌
银川市关工委在工作调研中了解到,全市“五老”队伍中有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农业老专家,他们热爱农村、热爱农业,扎根基层,与农民有深厚感情。而农村青年热情高、盼致富,但缺少技术技能。动员农业老专家发挥专长和余热,培养和引领农村青年学技术、长本领,带头致富奔小康,是国之所需,群众所盼,青年所愿,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银川市关工委2011年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奔小康”活动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方法、基地创建 、产业布局、经费保障、监督考核等方面作出安排,着力打造“讲育学奔”工作品牌。
银川市关工委在永宁县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市推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主任对此作出专门批示,对银川市关工委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时任中国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闵振环曾到永宁县调研并给予指导。宁夏回族自治区关工委在银川市召开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推动工作品牌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10多年来,银川市关工委始终如一、坚持不懈抓品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实现,这一工作品牌的内容已由“助力奔小康”调整为“助力脱贫攻坚”,进而又调整为“讲政治、育新人,学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目前,“讲育学助”品牌已成为银川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多措并举创品牌
一是建立示范基地和服务队伍。银川市关工委先后聘请农业老专家49名,建立示范基地58个,帮扶指导农村青年6900多名。贺兰县农技推广研究员殷正勤先后建立种植、果蔬等示范基地14个1万多亩。贺兰县关工委组建以老农业专家为带头人的科技服务队,成立粮食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温棚种植等4个服务队,开展科技培训和咨询义务服务,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注入科技活力。永宁县高级畜牧师马怀玉退休后克服家庭困难,毅然参加老专家科技服务队,为青年致富带头人王瑞刚肉牛养殖厂提供全程技术服务,使企业规模由200多头发展到目前的6000多头,牛肉直销澳港市场。
二是着力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老农业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圈舍,手把手教技术、解难题,培养青年致富带头人。农业研究员王学义指导青年农民赵建文推广选用水稻新品种,利用稻田进行立体种养,使水稻、鱼虾、螃蟹、鸭鹅和谐共生,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种植区内每亩节水35%以上,有机稻亩均增效5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永宁县关工委聘请农技推广研究员杨进宝、李留金、裘志新、马怀玉、毕秋香等21名资深老科技专家,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和经验优势,依托有机水稻种植、春小麦育种、肉牛养殖、设施园艺等5类基地,对青年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增加致富技能。
三是提升青年农民科技素养。银川市关工委组织老专家800多人次对3.5万名青年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支持建立电商基地16个,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通过强化技能培训,培训温棚瓜果蔬菜、食用菌等高端绿色种植业技术人才8000多人次、畜禽养殖技术人才1.2万人次、水产养殖技术人才5000多人次,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0万人次。通过科技示范带动,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闯市场的新型青年农民脱颖而出,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四是创新模式引领带动。农技推广研究员王金燕退而不休,秉持“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富”的宗旨,建立联农、带农、扶农机制,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移民乡镇建起集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并开办“田间学校”,每年培训青年农民2000多人次,带动188户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中国关工委顾秀莲主任先后两次前往考察指导,给予高度评价。在王金燕的支持帮助下,退伍军人张亚东利用直播带货对接餐饮机构和机关、学校、企业食堂等,采取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互联网+物联网+农产品”模式,实现优质农产品与餐桌有机连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总结经验亮品牌
一要找准定位,主动作为。想为、敢为、善为,不断创新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路子,最终实现“无为者可成其为、有为者终得其位”。只要摆正位置、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就会发挥积极作用,有为终得其位。
二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新时代,关工委组织动员农业老专家积极培育青年农民、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意义深远。只有主动把“讲育学助”品牌创建工作融入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才能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三要统筹谋划,推动落实。把“讲育学助”作为重点工作决策部署、布置检查,通过现场观摩会、工作推进会、专题协商会等形式,交流信息、对接项目、表彰奖励、总结工作,调动了“五老”和青年农民的积极性,彰显了品牌效应。
四要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在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和组织农村青年学科技中,高度重视农村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文化素养、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适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