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品牌优秀案例——重庆市万州区关工委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1月15日  来源: 重庆市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党的二十大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庆市万州区关工委充分发挥科技“五老”专家作

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


党的二十大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总体部署,“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庆市万州区关工委充分发挥科技“五老”专家作用,帮助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青年农民创业就业,精心打造和培育“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工作品牌,走出了一条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路子。

一、注重全面保障,精心谋划“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

(一)聚集人才优势。万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传统农业大区。2021年以来,万州区关工委把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关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打造培育“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工作品牌,集合一批包括种植、养殖、园艺、植保、畜牧、食品、中医药等方面的“五老”科技专家,加入到关工委大家庭,激发他们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动力,让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发挥智力支持和技术指导作用。

(二)组建工作机构。“五老”科技专家多年来,足迹踏遍万州的山乡田野,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青年人才。2021年,在科技辅导团基础上,组建学科体系更为全面的科技专家工作室,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工作品牌的内涵外延。科技辅导团团长黄文章是原三峡农科院副院长、二级研究员、连续三届重庆市政府参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十五”水稻育种攻关首席专家,他带领团队常年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2023年,荣获重庆市第三届“寻找巴渝乡村振兴榜样”十大年度人物提名奖,被重庆市关工委评为“最美五老”。

(三)健全运行机制。区关工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调查了解科技辅导基地生产经营情况,落实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专门负责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科技辅导团挂靠区科技局,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得到保障,确保各项活动正常开展,实现工作长效化、常态化。

二、注重优势发挥,深入实施“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

(一)分类实施菜单培训。以农村青年农民为服务对象,科技“五老”专家坚持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开展科技辅导和培训。创新建立“提供清单、基层点单、对接派单”的“菜单式”科技辅导模式。按照科技辅导专题讲座和科技指导现场实作分类,设置多样化选题,更好地实现服务和需求的精准对接。科技辅导团还组织“五老”科技专家到农村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

(二)重点打造科辅基地。以帮助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发展特色产业为工作内容,先后在有关镇乡建立16个科技辅导基地,引领青年农民增收致富。2021年以来,“五老”科技专家深入到科技辅导基地进行技术指导达500多次,帮助基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150多项,指导内容涉及稻鱼种养、中药材种植、果树栽培、畜禽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生产过程的技术指导细化到品种选择、保花保果、清园修枝、育秧技术、病虫防治、水肥管理等具体环节,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为基地建设和发展撑起了一片蓝天。

(三)支持指导项目落地。2020年以来,发挥资源优势,利用相关政策积极协调上级部门,支持指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长岭镇安溪村、溪口乡玉竹村创建市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2个,在恒合土家族乡创建区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园1个。园区在“五老”科技专家的指导下,打造现代农业创业创新平台,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种植咨询、人才培训、技术支撑等服务。2022年,区关工委还在恒合土家族乡实施市人社局专家服务团项目,项目引进优质水稻和淡水鱼新品种,优化高山稻田高效生态种养模式,栽植优质水稻1700亩,稻田养鱼200多亩,促进农民增收800多万元,有效提高了稻田综合效益。

三、注重成果转化,持续擦亮“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

(一)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养。2021年以来,“五老”科技专家为52个镇乡150多个村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270多场次,培训青年农民骨干2500余人次,走进农村学校和村社开展科普教育讲座31场次。通过这些活动,极大提高了青年农民的科技素养和农业实用技术技能,在中小学生心中播撒科技种子。

(二)基地带动推动产业发展。16个科技辅导基地在“五老”科技专家的精心指导和培育下,相关产业得到极大发展。恒合土家族乡石坪村水果基地的蜂糖李、黄桃种植在“五老”科技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实现改良升级,带动83户181名农户每年增收总额120万元以上,170亩蜂糖李产值达10多万元,140亩黄桃产值达40多万元。罗田镇梓桐村石斛基地成功打造石斛繁育、栽培、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建成野外石斛60万丛规模。甘宁镇冠丰村村稻鱼基地发展优质水稻和生态鱼5000余亩,促进农民增收600多万元,基地负责人李达山,2023年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授予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全国种粮标兵”称号。

(三)项目落地赋能创业就业。长岭镇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占地8000平方米,累计入驻各类型企业110家,生产总值累计达到3000余万元,入园企业每年给当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分红20余万元,带动农村青年1120人实现就业。恒合土家族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除核心园区外,还建成餐饮民俗示范园、畜牧养殖示范园、腌腊制品加工园三个分园。园区以“创业促就业、创业促发展、创业促创新”为导向,已经有45家企业入驻园区,吸纳农村青年就业人数300多人。溪口乡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占地500亩,集农业生产种植、技术培训、展示销售、电子商务、农产品初加工、创业孵化为一体,入驻创业主体66家。2022年,园区实现产值1268万元,带动农村青年518人实现就业。园区负责人郦小燕获得重庆市“巴渝巾帼新农人”称号和重庆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在今后的工作中,区关工委将认真贯彻中国关工委安徽芜湖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一步深耕和打造“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工作品牌,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20字方针做文章,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科技辅导和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育一批农村科技型企业和科技致富带头人,从技术指导上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引导农村青年兴业创业,让“科技助力希望的田野”成为长期坚持、具有辨识度、受到农村广大青年喜爱的工作品牌。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