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石,男,汉族,1942年6月出生,1958年参加工作,1978年入党,2002年退休,现任第六师五家渠市关工委“五老”讲师团团长。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继续奋斗。2005—2017年任师市关工委副主任,2018年创办了“红色文化”老党员银发工作室,担任“五老”讲师团团长。他17年如一日,努力挖掘兵团红色资源,为传承红色基因倾注了大量心血,把红色种子播入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的心田,让兵团精神代代相传。
他是红色文化的坚守者。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不顾年事已高,坚持追寻兵团历史,3次赴北京、天津、重庆、西安、兰州、乌鲁木齐,采访老部队的30多位老红军,50多位老八路,上百位老军垦,搜集了大量的抗日战争、保卫延安、转战西北、解放新疆、剿匪平叛、屯垦戍边等时期的珍贵史料和图片,经过辛勤整理,编写了13本400余万字的红色书籍。他主编的《新四旅、十七师、农六师大事记》获兵团二等奖,他编写的《五家渠文史》第一、第二集获自治区政协“精品图书”奖,他收集的300多首《枪杆诗》被列入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收集的100多张珍贵历史照片送给五家渠将军博物馆展出,他主编的《美好家园的红色故事》印成3000余册发给青少年,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料。
他是历史资料搜集者。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更好地发光发热,他长期订阅《人民日报》,把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当做精神食粮,将每一份报纸的重要文章和图片,分门别类整理剪贴装订成册,他剪贴了习近平总书记国事活动图片500余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600余幅,搜集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学雷锋树新风、“兵团精神”、民族团结一家亲、生态文明等珍贵图片,17年来搜集剪报资料200余本8000余万字,制作成“红色文化”故事库、图片库,成为讲党课、做宣讲、巡回展出的重要资料,受到广大青少年和职工群众的热烈欢迎。《人民日报》2015年1月2日第四版刊登了《徐金石传递正能量》的先进事迹,受到中央党报的点赞。
他是兵团精神的传播者。他担任8个学校的校外辅导员、7个社区的假日学校教员,坚持讲红色故事,把老红军“翻雪山过草地”抗日战争、保卫延安、解放战争等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兵团艰苦创业的故事,改革开放祖国日新月异的动人故事讲给青少年听;把自己编写的50多首儿歌、童谣教给青少年传唱,让红色基因、兵团精神、亮剑精神在青少年中发扬光大。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居家整理编写了3万多字的《六师老部队著名抗日英烈谱》,创作了30多首战“疫”歌谣,印刷成册,免费发放给青少年阅读。他坚持每年深入基层团场机关、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甚至到老年人日间照料所、边远的边境地区,开展讲课和图片展20余场,17年来共开展宣讲和举办图片展450余场,听众达4.2万余人次。他立志今后每年开展宣讲和举办图片展100场,今年已经完成55场,他说“虽然我80岁有余,但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继续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埋头苦干、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在兵团六师希望的田野上,做一个红色宣传员,当一台永不褪色的红色文化播种机,把红色种子撒播在青少年心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徐金石的无私奉献,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得到了组织和社会的认可,2017年获得兵团“最美“五老””称号,2019年获得兵团“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获得全国“关工委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获得兵团“关工委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