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袁生权从湖南省资兴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岗位退休,2010年3月任资兴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他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十年如一日,用“五老”精神托起朝阳,用关爱情怀点亮少年儿童心灯。2015年1月,他入选“中国好人”榜,同年8月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2017年8月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先进个人”,2013年10月、2021年12月先后获得“湖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2019年,资兴市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关工委”。
一、不忘初心献余热。袁生权退休后,挑起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担。服从组织安排。任职前后,妻子曾因患甲状肿瘤和脑肿瘤先后3次到湘雅医院动大手术,但都没有影响他的工作。他坚持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两个月以上,全面深入了解青少年成长情况,不断探索新时代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方法和路子。他推动建立了336个关工委组织和110个“五老”志愿服务团队、20个青少年教育基地,创办了16个不同类型的示范点,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网络。
二、红色教育培新苗。袁生权和市关工委一班人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创办红色教育基地,引导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他多渠道筹集资金,先后创办了井冈山根据地外围龙溪游击区等三个党史国史教育展览室,先后吸引了4万多名青少年参观学习。为深入挖掘革命老区龙溪游击区红色资源,他21次深入边远山区湘南特委驻地杨家坪走访瑶族同胞,踏着荆棘丛生的山间险道,寻找收集红色史料。同时,组织编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英雄颂》,先后有3万多名青少年观看演出,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创新“家教”育人才。袁生权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新路子,充分发挥家庭主导作用、家校联动作用,“五老”助推作用,齐心协力抓好家庭教育,培育了一大批“家教”典型。先后组织全市家庭教育培训班、现代家庭新问题及对策专题讲座、隔代家庭教育讲座等一系列活动。为落实“五老”家庭教育联系责任制,他带头联系3户家庭,取得明显教育成效。2017年,兴宁镇税里村胡家组学生李某,在市职业技术学校读书,李某由于父亲患癌症,思想压力大,对生活失去信心,袁生权多次到学校和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还组织亲戚筹钱筹物到他家里走访慰问。经过一段时间后,他走出阴影,毕业后圆了就业梦。2015年资兴市创新家教工作的经验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肯定,作出批示在全国推介。
四、普法帮教护春蕾。为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组织“五老”对失业、失亲、失管、失足等青少年开展结对帮教活动,对问题青少年进行社会矫正。通过组织开展模拟法庭、高墙铁网警示教育、法律知识抢答赛、法律知识考试、学法守法演讲比赛、学法用法宣讲和禁毒宣传等活动,引导失足青少年走向新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每年举行一次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多形式的全市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实现法治教育全方位普及。为了帮助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袁生权多次与市检察院有关人员到郴州市看守所探视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面对面帮教。2017年,资兴市荣获“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称号。
五、扶贫帮困暖人心。多年来,袁生权每年深入边远山区、革命老区、矿区、库区,调查了解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情况,组织开展心连心、面对面“五老”结对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活动,让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2018年,他发起成立资兴市关心下一代专项基金。几年来,募集资金100多万元,资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达2000余人。黄草镇乐桥村洋冲组13岁女学生何某,父亲因癌症病逝,靠母亲打工维持生活。为解决这位学生家庭困苦,营造好家庭生活学习环境,袁生权主动结对帮扶,他3次进校入户,每次来回200余公里山区公路,先后帮助她家解决了饮水、改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