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必贵,男,75岁,中共党员,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关工委主任。自2007年从县人大常委会正处级岗位退休后,他谢绝三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担任县关工委主任。15年来,他开展红色宣讲400多场次,关心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先后4次代表霍山县关工委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并介绍经验,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先后两次荣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安徽好人”、“安徽省最美“五老””、“安徽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六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勇挑工作重担 初心不改献余热
2007年,走上县关工委主任岗位后,他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他不分酷暑严寒走街串巷,下村入户,与退休老同志、老干部及村上有威望的老党员促膝谈心,动员老同志们加入关心下一代组织,并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在他的努力下,县关工委解决了办公用房,增添了办公设施,还配备了工作人员,建立健全了各项关爱制度,规范了工作机制。目前,全县关工委组织达到393个,动员7500多名“五老”同志参加关工组织,形成网格化全覆盖。他关爱留守儿童,每访一个乡镇,就记下一串孩子们的姓名。他呼吁办好留守儿童活动室,要求“五老”从我做起,担当起“爱心爷爷奶奶”。15年来,他的各类奖金和讲课费都捐给了留守儿童,还带动全委捐出1万余元作留守儿童亲情电话费。2016年,霍山县有位未成年人傅某受坏人胁迫参加了犯罪团伙并被判刑,邵必贵得知事情原委后,积极为其寻求司法救助。傅某缓刑归家,邵必贵多次上门与他谈心,并资助他1000元学习电商经营,让傅某掌握了一技之长。后来,傅某靠自食其力买了汽车,还带着爷爷奶奶到上海、南京旅游,成了当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型。
坚守关工岗位 舍弃小家为大家
2019年5月28日,他老伴在县医院查出脑瘤,急送北京做手术。然而,就在手术前几天,宿州市关工委来六安市.开展互学互查活动,市关工委指定霍山县关工委作为互学互查单位,加之合肥市、涡阳县等地都早就约他去做报告,思想斗争许久,向老伴全盘托出要回去的想法。老伴听后沉默了一会儿,说:“老邵,昨天给我主刀医生张主任术前谈话你都在场,像我一个71岁的老人做开颅手术是.有一定风险的,难道关工委工作比我的命还重要吗?”邵必贵心里满是内疚,一边是老伴,一边是工作,无法兼顾。老伴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忍他为难,说:“你还是回去吧,关工委那么多事还指望你,不能因为我而耽误,你是全国先进,家事让公事也是应该的,让儿子留在这里,回去把你的工作干好,我也更放心。”邵必贵握着老伴的手说,“我相信手术会顺利成功,我速去速回。”便连夜乘车赶回参加关工委活动。
2021年4月2日,正值清明,邵必贵正在准备按事先与县委宣传部商定的为霍山二中2000余名师生作红色宣讲时,突然接到医院电话,老伴病情加重。等他火速赶到医院时,陪伴他52年心爱的老伴已停止了呼吸。他失声大哭地说:“老伴你怎么不能多等我一小时!”感动了在场的医生护士痛哭流泪。“多年来,她一直支持我做好每一项工作,没赶上见她最后一面,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和悲痛。”邵必贵含泪说。
讲好党史故事 红色基因永相传
邵必贵的爷爷邵立伍、姑奶奶邵立芹都是壮烈牺牲在战场的老红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父亲邵行彬是一名16岁就投身革命的“红小鬼”。
作为有着52年党龄的老红军及革命烈士后代,他结合自身祖辈两位革命先烈、三位老红军和连续四代五人从军的革命家史,坚持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他的经典式“想想祖国发展史,珍惜今天好时光;想想祖辈革命史,坚定信念心向党;想想个人成长史,永远感谢党培养”,这“三个想想”永远跟着党总能令听众记忆犹新、思悟深刻。
2013年12月,邵必贵因直肠肿瘤大出血近千毫升,昏迷三天三夜后,做了近7个多小时大手术。出院后不久,霍山县二中校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三次请他为师生作报告,盛情难却,他瞒着校方、挂着导尿管去作了一场精彩生动的报告,贏得了全场2800名师生多次掌声!2020年9月3日,他又做了一个5个小时的大手术。出院仅一个星期,在手术未拆线的情况下他就坚持上班,因手术全麻导致声音嘶哑,报告会现场,他用3个话筒扩大音量,为3000多名党员干部、企业家和师生做报告,他赤诚的爱国之心和无私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着在座的每一个人。
十几年来,他共做了400余场报告,足迹遍布学校、军营、企业、乡镇、社区、机关单位等,收获了听众们的一致好评和阵阵掌声。但他从来不收讲课费,实在无法拒绝的就捐赠给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多年来捐赠讲课费近20万元。他把中组部奖给他个人的5000元奖金到账第二天就捐作特殊党费,把安徽好人奖金捐给了抗美援朝老战士家属,连给人当红娘的喜钱都捐给了贫困老人。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睛。夕阳最红,晚霞最靓。邵必贵用红色的基因、岁月的陈酿,为关心下一代无私滋润着这片热土,散发出阵阵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