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叶连平老师是安徽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中小学德育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奋斗者”,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叶老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扎根基层,默默坚守三尺讲台,用爱心和知识帮助成百上千的农村孩子实现了他们的人生理想。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叶连平老师的真实写照。
“怪”老头
叶连平老师,和县卜陈学校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他是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但他又是一位不普通的,不平凡的退休教师。1991年,当组织上通知叶老师退休时,他痛哭流涕,像个孩子。当时我和许多老师都不理解,退休有啥好哭的,应该高兴才是啊!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他为什么哭了。他太爱孩子,太爱教师这份工作,他舍不得离开他所钟爱的三尺讲台。
退休后,叶老师几乎把他所有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奉献给了卜陈的广大学生。他创办了和县第一所校外教育活动站——卜陈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17年被市关工委确定为校外教育活动站示范站。别人补课是为了赚钱,可叶老师补课不仅一分钱不收,还要往外倒贴,来学习的学生的学习用品都是叶老师掏钱买的,这还不包括对贫困学生的资助。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开阔孩子们的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每年春秋两季叶老师还要自掏腰包组织孩子们外出参观,雨花台、侵华日军南京死难同胞纪念馆、江苏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安徽省科技馆、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等地都留下他和孩子们清晰的足迹。有人替叶老师算了一笔账,这些年经他辅导过得学生有二千多,如果按常理收取学生的补课费,叶老师早就是百万富翁了。可他这么多年一直为孩子们义务补课,没收一分钱。有人说他傻,说他是二百五,他总是笑笑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018年9月,中央电视台4套栏目来卜陈拍叶老师的宣传片,耽误了叶老师星期六上午给孩子上课。按原来的拍摄计划还要影响下午叶老师给孩子上课。叶老师当时就火了:“我已经90多岁了,不需要宣传,我需要的是时间。你们走吧!”。弄得采访的记者十分尴尬。后来在保证不影响给孩子上课的前提下,叶老师才勉强同意拍摄,但拍摄周期从原定的五天延长到九天。央视记者后来说,他们摄制组跑了全国很多地方,也采访了很多名人,出现拒拍,还是首次。但叶老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与时间赛跑的拼搏精神深深折服了前来采访的记者。回到北京,他们在第一时间自己掏钱买了一把按摩椅,通过物流给叶老师寄了过来,希望对他的腰伤的恢复有所帮助。并发我微信说:叶老师是他们见过的最令他们感动的一个人。
“抠”老头
叶老师退休工资并不多,一个月也只有五千多元,但叶老师很知足。他不抽烟,不打牌,不游山玩水,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一个月几乎没有多少开销。他生活简朴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他买菜从不买贵的和新鲜的,买的都是剩下的最便宜剩菜。出门连一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叶老师有一件棉背心,衣领都磨破了,穿了62年,他还舍不得扔,还在穿。一件罩衣,穿了将近四十年,洗得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叶老师和他老伴至今还住在由旧教室改造的两间简易的平房中,家里也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叶老师对自己抠门要死,对学生们却十分慷慨大方。带孩子出门,动辄几百块、甚至几千块。他老伴常常抱怨他心里只有学生,没有这个家。
叶老师没有亲生子女,他把他教过的所有的学生都当作了自己的孩子。不管谁有了困难,他知道后都会帮上一把。当年在姥桥代课时的许政委同学家庭困难,叶老师当即拿出一千元资助他,在当时,那一千元几乎是他三个月的代课金。洪瑞瑞是个孤儿,叶老师知道后,将其接到家中免费吃住两年多,并联系乌江镇妇联解决了瑞瑞上大专的学费。毕业后瑞瑞在上海找了一份工作,去上海前,专程来叶老师家与叶老师辞行。叶老师又硬塞给她1000元。瑞瑞一下子哭了,一头扑倒在叶老师怀里。同样在叶老师家吃住过的江明月考上大学,叶老师亲自陪她到马鞍山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送给她,考上研究生后,叶老师考虑到她妹妹江敏正在读高中,家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又亲自送去一万元……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2012年,叶老师拿出积蓄成立了“叶连平奖学金”,十一年来叶老师省吃俭用,将各种奖金,逢年过节上级领导、学生给的慰问金,自己的积蓄共二十八万余元放入了“叶连平奖学金”。十一年共发奖学金294400元,323名同学,17名老师获得了“叶连平奖学金”。
叶老师常说,物质生活可以低水平,但精神生活一定要高标准。
“倔”老头
1986年7月叶老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叶老师对自己的要求更严了,他时刻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因为党性强,说话直,脾气倔,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一年有个学校给学生订的学习资料,叶老师发现错误较多,就认定是盗版的。叶老师实名举报,让该校领导认识到了错误并及时纠正了错误。
2016年7月1日,和县教育局第一党支部与我校党支部共同开展了一次党日活动,请叶老师给全体党员上党课。活动结束后,教育局领导让我把一个装有400元讲课费的信封转交给叶老师。可叶老师又犯起了倔脾气,他说:“一名老党员给党员上党课还收讲课费,那他还是一名合格党员吗?”我对叶老师说“这是组织上交给我的任务,你不收也得收。”第二天,教育局领导打我电话,说叶老师今天骑自行车到局里,把400元扔下就走了。让我到局里把钱领回去。我知道叶老师的倔脾气,他说不收是坚决不会收的。我和教育局领导商量后就把这400元存进了“叶连平奖学金”。我对叶老师说,“你也真是的,快90岁的人了,还骑自行车到局里。你若不收,直接把钱存到奖学金里不就行啦。”叶老师说:“给我钱,我是不会要的。你们把钱存到奖学金里,奖学金是给孩子们的,我没有权利反对,别说四百,就是四千四万我也没意见”。
叶老师每年义务作报告上党课少则十多场,多则数十场。他说共产党员,应该是一名宣传员,做好宣传工作责无旁贷。一次,叶老师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党组织能够肯定他是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就死而无憾了。
“拼”老头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鞠躬尽瘁,死而不已”这十六个字是叶老师的座右铭。叶老师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星球六、星期天分上下午要给四个班的孩子上四个层次的英语课,近两年我们考虑叶老师年纪太大了劝他少开了一个班。就是三个班,工作量也是挺大的。每个班上课两个多小时。星期一、星期二批改作业,星期三、四、星期五备课、印讲义、家访。叶老师经常讲,他的时间不多了,别人是来日方长,他是来日方短,他要与时间赛跑。
叶老师一生只做一件事:教书育人。他尽己所能把这一件事做到了极致。他说,“我希望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呼出!”。他还有一个打算当他死了以后,他要把遗体捐献给国家,捐献给医学院,当做标本。作为一名党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名教师,他真真正正地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叶连平老师无私创办的卜陈留守未成年人之家,201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儿童之家”,他倾情关爱服务下一代,在马鞍山市大江两岸唱响了一曲关爱之歌,他已经成为关心下一代战线上一面旗帜,成了广大“五老”
志愿者学习的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