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喜爱孩子,只要是与孩子相关的事,都是我时刻关注的内容”,这是上海市奉贤区关工委“夕阳红”讲师团成员蔡锡豪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退休前,他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退休后,他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五老”志愿者”。
是老校长,也是“蔡爷爷”
从事教育事业40年的蔡锡豪,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天起,就将育才当成了毕生的事业,讲台下一双双明亮的小眼睛是他的挚爱。2001年退休后,他从蔡校长变成了“蔡爷爷”,但每年寒暑假,一批又一批学生都会结伴来到他家中,听他讲述红色故事、家乡发展。他也常常到中小学为青少年讲课,与他们促膝谈心。还记得2018年的暑假,在接受团区委“暑托班”授课的邀请后,他意外摔伤,行走十分困难。虽然大家都劝他休息几天,但他坚持拄着拐杖为孩子们讲了一节又一节的课。孩子们看着眼前连路都走不利索的“蔡爷爷”,眼中不禁泛起了泪光。暑期结束时,许多孩子围着“蔡爷爷”不舍地说道,“爷爷,你下次还来好吗”。平时上课之余,他还经常告诉自己,“我的课不仅是要放在投影屏幕上,更是要上到听众心中去”。还记得有一年的六一,他为奉贤区头桥中学的学生讲述本地红色革命故事,真挚的情感、动人的故事,激起了孩子们的共鸣。课后,一位孩子拉着“蔡爷爷”的手,流着眼泪诉说着自己曾祖父当年是如何为了革命牺牲的。蔡锡豪说,“每一次宣讲,如果能得到听者的认可和共鸣,我就会从心底里感到欣慰”。
是宣讲达人,也是云端引领者
退休20多年来,蔡锡豪逐渐成为上海市奉贤区关工委“夕阳红”讲师团的宣讲骨干,他走进村居、走进学校,把党的声音、社会的正能量传递给更多的人。十八大以来,520余场宣讲,近8万听众,他用“星星之火”照亮一代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之路。已是耄耋之年的他,备起课来一丝不苟。每次2万多字的资料库,2千字的讲课提纲,40页的PPT课件,是他始终坚持的“224”备课法。如今,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蔡锡豪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探索在云端引领青少年成长。他在老小孩网站开设“豪韵情怀”个人博客,讲述红色故事,抒发个人感言,迄今已发布博文60余篇,点击量近25万次。今年3月,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们不得不进入网课时代。他又主动与奉贤区育秀学校联系,为孩子们上起了“大手牵小手”思想教育第一课。课上,学校三个年级26个班近1000名学生,在云端共同收看了蔡老师制作的《向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致敬》视频。镜头记录下的一幕幕感人画面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课后他们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言,“长大了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舍小家为大家,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
是“黍苗家园”指导员,也是“党群微家”掌门人
2018年,奉贤区关工委在区育秀实验学校设立了“黍苗家园”教育实践基地,蔡锡豪担任基地指导员,他通过学校公众号的“黍苗专栏”,向家长们、学生们推送有关家庭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佳作,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其中,由他和另一位“五老”共同原创的短文就有二百多篇,深受家长们和学生们的好评。当社区要建立“党群微家”时,他主动请缨,把家里的客厅整理出来,建起“党群微家”,设立“党建带关建”示范点,他本人也当起了掌门人,引领着社区的其他离退休干部党员共建红色美好家园。2022年暑假,寻访社区老党员活动成了社区少先队员们记忆中不同寻常的实践经历。“原来自己就读学校的老校长、优秀社区讲师、优秀党员志愿者就住在我们自己小区里呀”一名八年级少先队员小雯激动地说道。随后,他们相约来到蔡老师家中,一起老少牵手讲起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故事,共同打造好社区少先队幸福圈。
几十年来,蔡锡豪始终坚守一位老党员、老教师的初心和使命,以坚定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精神风范、丰富的人生智慧、关爱青少年的赤诚之心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无私奉献,赢得了广大青少年的爱戴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他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上海市教育系统“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我愿一生与教育事业同心,与青少年同行。”这是蔡锡豪的人生追求,也是他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