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就加强我省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关工委)工作提出十个方面共28点实施意见。
此次《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重点在哪儿?又有何创新思路和重要举措?围绕这些问题,相关负责人作出了回应解读。
问题一:《实施意见》的出台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答:2021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对关工委工作作出顶层设计和重要制度安排,为关工委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时代意义和实践意义。
省关工委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要求,认真学习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并从今年3至9月,组织专班,对标中央、结合实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贯彻落实文件,最终提请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新征程上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进一步发挥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在教育、引导、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提出了任务和要求,是我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纲”和“目”。
问题二:《实施意见》的亮点体现在哪儿?
答:《实施意见》的各项规定都是“新要求”,每一条都有“大文章”,系统回答了关工委工作“做什么”“怎么做”和“谁来做”等核心问题。
针对“做什么”,从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引导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和权益保护、实施“五老”关爱工程、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和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针对“怎么做”,强调要加强关工委班子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重视日常工作机构建设,打造高素质的“五老”队伍;要推动关爱服务能力现代化,推进教育阵地建设,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理论研究,提高关爱服务水平。
针对“谁来做”,《实施意见》站在关心下一代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表彰激励机制等方面,理顺和完善了党对关工委的领导机制,确保新时代关工委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
问题三:《实施意见》体现了哪些江西特色和江西元素?
答:《实施意见》最鲜明的特色就是紧密结合江西实际。围绕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奋斗目标,号召广大“五老”积极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为奋力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江西画卷贡献力量;提出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宣传教育,以“作示范”的担当、“勇争先”的气魄激励青少年奋发进取,组织动员他们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六个江西”的火热实践。
《实施意见》特别强调江西的“红色”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明确提出“发挥江西优势,深入实施传承红色基因工程”,要求扎实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系列主题教育,用好用足江西红色资源,为青少年讲好井冈山的故事、苏区的故事、长征的故事。
《实施意见》专门论及江西的“古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强调要充分发挥赣鄱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优势,深入开展“树家风、育新人”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实施意见》还紧紧围绕推动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工作部署,提出要发挥老同志传帮带作用,助力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青年产业工人队伍,助力培养乡村新型青年人才。
问题四:近年来,省关工委创新开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实施意见》对今后开展这些活动指明了什么方向?
答:《实施意见》系统梳理了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领导关工委工作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经验,在继承中求发展,在探索中求创新。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永恒主题。《实施意见》提出要注重实践养成,扎实推进“红色走读”“红色宣讲队”“红领巾讲解员”等特色活动,以“大手握小手”等形式,结合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织青少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五老”关爱工程中,要求巩固拓展我省“一对一”结对帮扶帮教活动成果,因为这项活动为我省关工委首创,并入选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大活动品牌。《实施意见》还提出对困境青少年的帮扶帮教要从物质层面更多地深入精神层面,在生活关爱的同时更加注重思想关心、情感关怀、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在履行好关爱保护职责中,要求持续抓好“珍爱生命 防止溺水”活动。该活动自2018年开展以来,“五老”每年暑期都奋战在青少年防溺水第一线,为全省溺水死亡青少年人数下降作出了贡献。这个成功经验也被吸纳进《实施意见》中。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实施意见》创新性提出推动关爱服务能力现代化,要求推进工作理念、工作方式、组织设置的创新,完善有利于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的关爱服务制度,创设更多社会需要、青少年喜爱、“五老”适合的公益平台,加快形成开放、融合、共享的社会化关爱教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