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育才志如松
银龄返乡传帮带 青农接力富乡野
近年来,贵州省关工委认真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立德树人工作迈上新台阶,服务中心大局彰显新作为,加强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多次得到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批示肯定。
坚持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推动政治引领走深走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强化理论武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跟进学习中央重大会议精神,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入脑入心。开展宣传宣讲,组织各级关工委班子成员和宣讲报告团赴基层、学校开展宣讲阐释,引导“五老”和青少年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践行者。省关工委百名“五老”宣讲报告团坚持开展“示范宣讲三走进”活动,定期评选“五老”优秀宣讲员,带动全省“五老”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宣讲。强化教育培训,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关工委系统干部培训必学内容,依托各级党校、党性教育基地,采取理论授课、实地观摩、座谈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集中培训。5年共举办培训班1500多期培训4万余人次。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教育,认真贯彻《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暨“游基地、学党史”、缅怀革命先烈、红色研学等主题实践活动,以及知识竞答、读书征文、展演演讲等主题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活动中传承红色基因、汲取信仰力量。5年来开展活动2.8万场次,教育青少年720余万人次。开展法治宣传,召开省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专题会议部署推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每年12月开展青少年道德法治集中宣讲月活动,引导青少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5年来共开展活动2.6万场次,教育青少年610余万人次。弘扬优秀文化,发挥“五老”优势开展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创作,开展传统文化传播和民族民间技艺传承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等活动,用文化帮助青少年涵养人格、砥砺品行。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持续助力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组织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集中开展农村青年实用技能培训,领衔建设农村青年科技服务示范基地,帮助农村青年提高科技素质,培树农村青年创业典型,为乡村振兴培养青年人才。5年来集中开展培训3200期培训125万余人次,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基地370多个。助力乡村教育,实施学前教育“双助”行动,集中开展农村幼儿教师培训60余期培训1万余人,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研培中心”300个、“全省关心下一代幼儿教育基地”9个,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研培活动,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助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助力乡村治理,发挥“五老”熟悉社区情况、影响广泛等优势,以创建“五老”工作室为依托,动员引导“五老”积极组织凝聚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环境整治、维护和谐稳定,推动农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营造文明新风尚。
坚持实施“五老”关爱工程,持续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办实事。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开展关爱慰问,为留守儿童发放关爱金,组织“五老”为困境青少年发放关爱金并开展结对关爱,5年来共覆盖青少年1.7万人次。积极争取关工委成员单位、省慈善总会、社会力量等支持,广泛开展“六一”关爱、走访慰问、捐资助学等活动,捐赠款物累计1.32亿元,受益青少年544万人次。加强家庭教育,深化省关工委家长“尽责优教”讲堂品牌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组织开展家长培训,引导家长和青少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教育人数达217万人次。优化成长环境,依托老年大学、社区资源、“五老”工作室等,开展暑期学校、假日课堂等关爱服务活动,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加强青少年“五老”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工作。创建青少年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青少年劳动教育集中实践活动。
坚持党对关工委工作的领导,持续夯实关工委工作基层基础。坚持党建带关建,持续加强关工委组织建设,夯实关心下一代工作基层基础。强化组织保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工委工作的意见》,全省9个市(州)也下发了实施意见。党委常委会坚持听取关工委工作汇报,全省从省到县均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兼任同级关工委第一主任。党委办每年转发关工委工作要点。各级财政将关工委工作经费列入预算,为全省关工委工作提供坚强保障。抓好组织建设,按照“哪里有党组织、有老同志和青少年,就在哪里建立关工委组织”的原则,不断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全面覆盖,积极推进基层关工委组织联建、资源共享,不断优化基层关工委组织建设。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关工委组织26091个、“五老”工作室1515个、关心下一代活动阵地5434个,“五好”基层关工委达标率超过90%。加强队伍建设,在坚持“五个一批”做法基础上,按照“新老交替、有进有出、进出有序”原则,充实和配强关工委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五老”关爱激励机制,强化服务保障和关心关爱,带动更多老同志加入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