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工委35周年专栏 | 重庆市关工委五年工作综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9月09日  来源: 重庆市关工委
摘要:铸魂育人志不渝红梅傲雪映初心 健身护航筑根基过去5年,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

铸魂育人志不渝

红梅傲雪映初心 健身护航筑根基

过去5年,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办、国办《意见》和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健心强人、济困助人”上狠下功夫,赋能老同志老有所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连续4年对重庆关心下一代全面工作作出批示,相关市领导作出批示10次,在全国各类会议活动中作经验交流18次,关工委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

抓首要,突出铸魂育人。全市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定期召开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工作团研讨会等,明确工作方向、细化工作路径。市关工委工作团专家深入16个区县开展主题巡回报告会64场次,10万余名师生及家长受益,全覆盖40个区县开展示范报告600余场次。联合市教委、团市委、市委党史研究室、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等单位创新打造“红梅花儿永放光彩”特色品牌,每年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系列活动,组织20余万名青少年参与党史知识答题活动,持续开展教育阵地建设,建成3个“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推荐6批12个基地为创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命名51个“全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红岩精神厉华工作室入选“五老”工作室优秀案例,全市各级关工委开展“少年向上·传承红岩精神 争当时代新人”“行走的思政课——听‘五老’讲红岩”主题宣讲活动2.4万余场次,受益青少年达700余万人次,让红岩精神永放光彩。

抓根本,突出立德树人。“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不断深化,并被纳入市级层面社会事务进校园“白名单”;累计免费向青少年发放读书活动读本570余万册。500余名“五老”作读书辅导报告600余场次;800余万人次青少年参与活动,近5000名青少年参加读书活动征文、演讲展示,近万名优秀师生获全国或全市表扬。编印《一路书香》演讲征文优秀作品集、展播“我与‘中华魂’读书活动微视频”。组织431名师生代表参加夏(冬)令营,多次作为优秀组织单位代表作经验交流。召开重庆市读书活动20周年总结会,顾秀莲主任亲临现场并给予高度评价;组织431余名师生代表参加夏(冬)令营,多次作为优秀组织单位代表作经验交流。扎实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关工委召开专题会议240余次,组织50余万名青少年参加线上法治教育与知识竞答活动,发动15万余名青少年参加法治教育大讲堂公益活动,引导1608名“五老”担任法治副校长,建成法治教育基地147个、法治文化广场等校内外阵地4000余个,‘周妈教法’法治课堂”“蒲公英新生计划”等特色工作品牌,周俐莎法治教育工作室纳入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共享场馆,开展普法活动3.6万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670余万人次,活动被纳入重庆市“八五”普法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内容。

20250909_105032_021.jpg

抓痛点,突出健心强人。重庆市关工委联合市教委等18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与西南大学、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共同建立市关工委青少年心理成长关爱中心和心理成长关爱工作团,组织专家开展免费心理咨询义诊,帮助青少年600余人次,开展心理健康专题交流会、讲座2000余场,《关于做好新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获2024年度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联合市教委等13部门印发《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方案》,开展“一封家书”“与尔同行”专题活动,举办“家校社共育暨家庭教育实践校建设”培训会和家庭教育论坛,命名179所家庭教育实践校,投入160余万元捐赠“三宽”网上家庭教育课程,组织近200万余名家长、教师参与学习,《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实践与思考》获2023年度最佳调研报告。市关工委还牵头组织开展重庆区域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华少儿电影配音推广展示活动,为青少年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抓关键,突出济困助人。持续开展“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银龄计划+老校长下乡”工作,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和困境儿童,3万名“五老”结对帮扶6.3万余人次青少年,“学海扬帆”“正科级以上干部结对”等关爱活动筹措帮扶资金8800余万元;与市慈善总会共同设立“关心下一代慈善基金”,开展“六一”优秀儿童之家慰问和“助学筑梦”行动,累计向19个区县的360名优秀困难大学新生资助180万元,深入市未管所、市特殊教育中心、专门学校捐款捐物近200余万元。紧扣农村两类服务对象抓好三项服务任务,深入实施关工委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深入各区县开展大学生就业帮扶、人生规划、科技体验等专题活动7600余场次,惠及25万余名青少年,培育出1.1万余名青年致富带头人、1300余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抓核心,突出协同育人。市关工委每年印发《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通知》《工作团工作计划》,召开全市关工委工作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涉老单位座谈会、片区联席会议等。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省关工委签订《关于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川渝两地关工委工作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四川省关工委等7家单位在渝启动“川渝青少年探寻红色文脉活动”,召开“川渝携手 关爱明天”渝西川南片区关工委交流会,组织200余名青少年互换交流。深化关工委数字化建设,与华龙网合作改版升级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最美青少年》《最美“五老”》《最美基层关工委》系列报道30期,市关工委领导3次做客华龙网畅谈关心下一代工作,创作《托起明天的太阳——关工委之歌》,在全国及市级媒体发布信息近3万条次。


Copyright©1990-2025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