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工委工作综述之一: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工程走深走实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9月09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传承红色基因工程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传承红色基因工程是关工委系统把党的创新理论“讲深”、把红色故事“讲活”、把时代新人“育强”的年度标志性工程。五年来,各级关工委按照爱国主义教育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条例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规律,突出老少携手、知行合一,推动将传承红色基因工程打造为常态化、长效化育人品牌,呈现出“高位推动、资源盘活、数字赋能、知行合一”的鲜明特征。

一、“五老”领衔,壮大红色故事宣讲矩阵

20250909_095353_000.jpg

2024年11月4日,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你们结合亲身经历,向市民讲历史,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关工委持续推动“五老”宣讲团专业化、规范化和服务能力建设。各地普遍建立特色党史宣讲团,如北京“五老”宣讲团、浙江“薪火相传”宣讲团、黑龙江“阳光进校园”宣讲团、湖南党史故事讲解队、甘肃四部“五老”宣讲报告团、宁夏“塞上银龄”宣讲团、新疆“天山松”宣讲团等,既在熟悉党史的“五老”中遴选补充“五老”宣讲员,同时还组织动员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老教师、老专家加入其中,通过专题辅导、读书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不断发展壮大宣讲队伍。五年来,全国累计组建5万个“五老”报告团、42.4万名“五老”校外辅导员,建立“省有专家库、市有讲师团、县有宣讲队、校有辅导员”的四级网络。宣讲内容突出“小切口”折射“大主题”,既有《半条被子》《真理的味道》等经典故事,也有“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新时代佳话;宣讲形式坚持“线上+线下”“菜单+点单”,辽宁“四专四红”学党史模式、江苏“老少同台”情景剧、福建“红色三绝”革命历史题材系列剧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欢迎。五年来,全国共开展党史主题宣讲95.8万场次,3.2亿青少年受教育。

二、资源整编,推出“红色基因地图”

20250909_095353_001.jpg

中国关工委自2018年以来,连续公布了6批368个社会影响大、在当地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依托368个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和2151个省市级阵地,各地串珠成链推出“百条红色研学精品路线”。北京市整合香山革命纪念馆等306个市级基地,联合津冀举办启动仪式,实现京津冀红色资源共建共享;广西崇左市“青少年流动课堂”获《人民日报》“行走的思政课”专题报道;宁波启动“走近历史走向未来”宁波市青少年社会教育基地初心、寻根、崛起、科智“四旅”,260多个关心下一代教育阵地(基地)串点成线,5年来开展研学实践5000多场次,参与青少年近百万人次;辽沈“红色六地”红色文化、新疆兵团边境哨所等特色线路年均接待青少年超百万人次,形成“基地+课程+活动”的立体教学场景。

三、课程融入,健全“大思政课”运行机制

20250909_095353_002.jpg

2022年,教育部、中国关工委等十部门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教育部办公厅和中国关工委办公室联合设立香山革命纪念馆等81个党史新中国史教育专题实践教学基地。各地把党史学习月作为“大思政课”重要单元,顺应青少年成长的特点规律,联合党史研究部门,结合“五老”参加革命、建设的亲身经历,讲好红色教育精品课,带动一大批红色薪火小队、红领巾小讲解、红色小导游等活跃在校园内外,开展了“‘五老’+红领巾进基地”“‘五老’带‘五小’”等老少宣讲活动,推出了“党史学习大讲堂”“百名小小红色宣讲员讲红色故事”等特色宣讲品牌。天津编写出版《金色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作文集》5.5万册,赠送给全市少年儿童。宁夏固原市关工委联合相关部门连续29年组织2000余名师生徒步108里到任山河烈士陵园开展祭扫英烈活动,《人民日报》以“一堂行走的思政课”为题作了报道,获评全国大思政课优秀案例。广西百色市开设102个“文秀班”,开发《黄文秀的青春答卷》系列课程,培养“红领巾讲解员”2300余名;河池市实施“新三好”教育工程,组织老红军与青少年共绘“东巴凤革命路线图”1800余幅。河南在网络平台推出“思政微课堂”,助力“大思政课”建设,点击量达200多万次。福建、江西每年举办全省“五老”思政课优质课程评选,浙江引领1700名“五老”校外思政辅导员、高校党建组织员,做优“红色品牌”,推动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常态长效。

四、数字赋能,创新“云端红色课堂”

1.jpg

顺应青少年网络原住民特点,建设“网上关心下一代”云平台,上线红色地图、云游展馆、在线答题、微视频征集等模块。吉林打造了“吉林省关工委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微信小程序,山东联合省社科联、省委党史研究院开发上线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在线学习宣传平台”,上海与人民网等相关媒体联合制作50部“人民的城市”精品短视频,四川成都策划制作了15部党史主题动画片,青海拍摄制作了《丰碑—走进原子城纪念馆》《信仰—走进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专题教育片。江西依托1342个基地开发VR数字展馆,把井冈山斗争史、长征出发情景“搬”进校园。中石油《石油五老讲历史》系列访谈节目点击量超百万人次,山西电视纪录片《红色风华——讲给青少年的山西故事》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省委确定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与重大庆祝活动,在电视和多种媒体播出后,阅读量超过2000万人次。数字化手段使红色故事跨越时空,实现“24小时不打烊”。

五、知行合一,打造“青少年党史学习月”育人品牌

党中央发布《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以来,中国关工委重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加强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建设,自2022年起,每年将7月定为“党史学习月”,坚持“学—思—行”,通过开展“青少年游基地、学党史、颂党恩”活动,引导青少年用脚步丈量革命道路的艰辛,身体力行感受革命精神和信念的力量。同时,在青少年中持续开展“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以读书、演讲、实践为载体,赓续红色血脉,已覆盖20多个省区市,累计覆盖亿万青少年,成为关工委立德树人品牌工程。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将党史学习月与重大节庆、红色研学、劳动教育、国防教育同谋划、同部署,推动“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安徽建立了“1+4”党史学习教育月体系(1场启动仪式+百场专题学习、百场重点报告、百场实践活动、百所基地建设)。山东通过调研督导、推广典型、文件指导等方式,打造“读看唱讲演诵赛画”八位一体青少年党史学习活动。陕西加强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托陕西师范大学成立省关心下一代理论研究中心,编撰出版了《陕西省关工委青少年党史教育指南》。四川结合“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活动,开展了十三届全省万名青少年主题夏令营,近5年组织了15万余名青少年免费参加。辽宁省关工委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带领辽宁大学师生开展“用脚步丈量辽宁红色六地 学党史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主题活动,身临其境感受“五史”的魅力,激发了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的情怀。五年来,全国累计举办红色主题研学、劳动、文艺、科技等活动84.4万场次,1.29亿青少年在体验中把信仰“种”进心田。


Copyright©1990-2025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