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领航启新程
多元协同有温度 立德树人见实效
近年来,浙江省关工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高擎思想旗帜,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深刻践行“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凝聚“五老”力量政治优势,秉持守正创新时代精神,构建全社会协同育人,持续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浙江力量。
高举旗帜、凝心铸魂,薪火赓续的基因底色更为鲜亮。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发挥“五老”队伍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的工作意见》,一年一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创设“青少年党史学习月”“我是亚运小主人”等实践载体,打造“五老宣讲团”“关心下一代报告团”“银芽快讲团”等老少宣讲队伍,5年来,共开展6万余场次红色报告会,覆盖1000余万人次。1.2万名“五老”开展“‘八八战略’五老说”等宣讲活动,编印650余万册乡土读物,制作1400余个微视频。组织百名“红船精神优秀宣讲员”携手百名“红船好少年”,引领1700名“五老”校外思政辅导员、高校党建组织员,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三级联动打造“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矩阵,推出“百个基地红色行”研学地图,组织“追随习爷爷的足迹”“追寻真理的味道”等4.2万余场研学实践。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浙”里关爱的温暖指数不断提升。联合相关部门实施“银雁关爱”行动,构建关心下一代公益共同体,指导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省青少年英才奖励基金会实施“爱心圆梦”“开学第一课”“美育下乡”等公益品牌,孵化一批“银雁关爱”创投项目。市、县建立45家关心下一代基金会、153个专项基金,每年募集上亿元公益金、惠及5万余名困难青少年。深化“十万‘五老’结对关爱农村未成年人”“共建高质量教育现代化共同体”“老校长支教”等活动,参与建设7000余所“假日学校”,为64万余名新型人才、新居民等子女提供实践平台。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在心中”等法治教育活动,组织1380多名老政法工作者、公益律师等担任法治副校长,开展3900余场次普法讲座,参与打造“阳光驿站”“梧桐树计划”等观护帮教平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守正创新、实践探索,老有所为的时代舞台愈加宽广。1.2万余名“五老”凝聚社工资源,建立1800余个“五老”工作室,为基层青少年提供贴心服务。深化“‘五老’弘扬好家风好家教”“孝老敬贤月”等活动,390余个家风宣讲团参与家长学校建设,编辑《祖辈的智慧》等隔代教育指导手册,推动科学理念走进千家万户。6722家民企关工委开展“匠心筑梦 共话成长”“浙商精神薪火传”等思政教育,促成银雁砺才、师徒结对、技能帮带等1.6万对,引领青年人才和职工子女传承劳模工匠精神。每年开展关心下一代“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打造“浙里关心下一代”应用、新星网站等“数智关工委”平台,首批采集5.3万名“五老”骨干信息,点对点帮扶2400余人次,发放公益金1430万元。
党建统领、深化改革,整体协同的工作格局日益形成。“党建带关建”机制进一步健全,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关工委建设的意见》,建立关工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稳妥推进机构合署进程,组织覆盖100%的乡镇(街道)、92%的村(社区)、5220所学校、1191家机关单位、127家行业协会和商会,推动关工委工作深度融入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格局。选优配齐关工委主任,规范建立3名以上老同志组成的主任常务会议班子,议事规范、结构合理、进出有序的运行机制不断健全。建立健全“五老”工作补贴、探望慰问、荣誉宣传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