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工委35周年专栏 | 上海市关工委五年工作综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5年08月29日  来源: 上海市关工委
摘要:石库门下话初心老少结对传薪火 童心闪耀映申城5年来,上海市关工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石库门下话初心

老少结对传薪火 童心闪耀映申城

5年来,上海市关工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五老”作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和“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20250829_085538_006.jpg

基层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始终坚持党建带关建,在打造形成以街镇、社区(居民区)关工委为节点,有机链接学校、企业、行业及各领域关工组织的基层关工网络基础上,持续探索关工组织建设与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工作融合发展、一体推进。2020年,全市各级关工委组织结合成立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和完善组织“五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相关制度建设,促进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专业化。如,浦东新区关工委依托区离退休干部党工委,组织动员全区200余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加入关心下一代队伍,成为关工战线“生力军”。在此基础上,全市积极探索和推广关工委组织向“两企三新”拓展延伸做法,按照“需求导向、供需适配”原则,持续选派优秀“五老”到企业担任党建(关建)指导员,进一步扩大关心下一代工作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关工组织约3.6万个,“五老”关爱工作团约3000个、“五老”讲师团(报告团)约1000个、“五老”工作室610个。

主题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结合建党百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重大节庆,每年组织开展以“从石库门再出发”主题活动为平台的党史国史学习教育,打造和形成具有上海特色、深受老少欢迎的读书、宣讲、寻访、观影、实践、征文共6项活动平台。比如,先后在四行仓库、黄浦码头旧址、马桥文化发源地等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举办启动仪式和定向赛,组织“老少结对”寻访红色印迹。编印《上海英模谱》《上海红色乡土故事选》《上海红色遗迹里的故事》等系列丛书,为“老少共读一本书”活动提供辅导读本。联合百视通IPTV、互联网公司等单位开展暑期观影活动和党史知识学习等,较好发挥传统手段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引导功能。全市各级关工委同步设计区域性活动,上下呼应、同步推进,形成矩阵效应。基层关工委组织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老院士回母校”“争当新时代好少年”等实践活动,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5年来,全市组织“五老”作宣讲报告约7.8万场,教育青少年737万余人次。

品牌建设成效日益凸显。始终将品牌建设作为关工委建设的抓手,“以品牌建设促进工作发展,以工作发展推动品牌创新”,先后培育出“从石库门再出发”“老杨树宣讲汇”“高校特邀党建组织员”“听爷爷奶奶讲故事”等知名品牌。比如,结合中国关工委党史国史教育部署,对标市委品牌战略,每年在全市开展“从石库门再出发——学习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活动,打响品牌“战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在此基础上,聚焦“一江一河”“五大新城”“美丽乡村”等人民城市建设亮点,先后组建“老杨树宣讲汇”、企业关建指导员、网络巡访团、“半马苏河”红色研学队等宣讲团队,讲述人民城市建设的生动故事,生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营造特色品牌“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2024年11月,在人民城市理念提出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回信,为新时代上海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和人民城市建设汇聚起新的澎湃动力。

关爱帮扶实施精准精细。持续推动“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市关工委先后编印《“沪航成长”宝典》《“沪”老有法》《“沪”家有法》等系列普法宣讲读本,完成《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善”法有效转化和利用。开展清朗网络空间的E行动,通过摄制红色短视频、预防网络暴力与沉迷等微视频微电影,为青少年安全用网、健康用网保驾护航。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组织支持具备相应专业专长的“五老”志愿者,以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等形式关爱青少年,提升青少年抗逆能力。重点关注残疾青少年、低收入家庭青少年、家庭监护缺失青少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以及对口支援地区困境青少年的现实需求,精准开展助学、助困、助医、助业等活动。如,指导奉贤区关工委组织相关企业青年职工集体返乡与子女团聚,不仅解决青年员工家庭“思念之苦”,也进一步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5年来,全市各级关工组织累计筹集发放各类助学金、补助款约4191万元,受助青少年约3.2万人次。

Copyright©1990-2025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