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系铸魂助振兴
“五老”关爱护成长 服务龙江育新人
近5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省委常委会会议修订的《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细则》,全面落实中国关工委和省委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突出重点、抓出特点、创出亮点”的方针,着力从四个方面推进工作,取得较好成果。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强化理论武装,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精准度、实效性进一步加强。以省关工委编印下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资料汇编》为基本教材,采取班子成员领学、专题党课深学、调研宣讲促学等方式,学深悟透创新理论。开展“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突出党史学习教育,传承根植黑龙江大地、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举办报告会、主题演讲等3.2万次,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5300余次,有23.1万名中小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在中小学持续开展争做“十小明星”活动,已评出守法小公民、尊老小孝星、特长小达人等各类“明星”66.3万名,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激发热爱祖国、服务社会、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进一步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注重关爱保护,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青少年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参与对留守儿童、困境青少年等特殊群体帮扶的“五老”11.2万人,受关爱青少年20.5万人,帮扶款物合计7600万元。组织实施“明亮眼睛”关爱行动,全省215万名青少年加入。关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青年成长成才,2023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关爱“快递小哥”行动。目前全省快递员暖心驿站、关爱站等服务阵地4000余个。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一是优化法治环境,切实履行“三法一条例”赋予的法定责任,深入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学校活动,共有2738个社区、9545个村(林场、农垦管理区)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占各自总数的93.8%、94.3%。二是优化校园环境,召开省关工委合力推进和谐平安校园建设联席会议,制定《助力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行动方案》,出台《省关工委联席会议关于防治校园欺凌工作职责分工》,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不断健全,青少年防欺凌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三是优化家庭环境,持续开展“五老”为家庭教育做榜样活动,全省2.87万名“五老”参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服务中心大局,助力黑龙江发展振兴。坚持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总抓手和着力点,认真组织实施“乡村振兴五老行动”。抓政策宣传,组织“五老”宣传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全省有62555名“五老”参加宣传教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人心。抓创业指导,全省有16248名“五老”参与扶持青年农民创业,帮助2.6万名青年农民兴办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致富8286人,年增加收入7780余万元。抓技能培训,助力培养乡村新型青年人才,组织“五老”参与培训班2500多次,培训青年农民23.1万人。围绕发挥“五老”传帮带作用,教育引导青年工人树立和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立足岗位成才。围绕助力乡村文明建设,助力留守困境儿童青少年服务、助力乡村治理,全方位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
加强自身建设,着力夯实履职基础。坚持党建带关建,全省各级党组织普遍建立定期听取并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制度,多数县(市、区)委和省直部门党委(党组)确定每年至少研究一次关心下一代工作。落实党委领导同志兼任关工委领导的规定,全省13个市(地)关工委主任,有10个由副书记兼任、2个由组织部部长兼任(哈尔滨市由退下来的副省级领导同志担任)。关工委领导班子有序更替。县级以上关工委有66名老同志因龄退出,78名新退出领导岗位同志充实班子,实现活力能力双提升。健全组织体系,在老同志和青少年集中地方建立关工组织。与省委老干部局携手在省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干部大学)成立关工委,在企业中建立关工组织,全省每年新入列“五老”1.8万人左右,总量稳定在24万人。加强阵地建设,全省探索建立基层政法部门青少年关爱工作“两站两室”1612个。持续抓好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全省建立网站39个、网页205个、微信公众号70个,线上线下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