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关工委的五老志愿者田顺荣,现将我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立志奉献爱心
2013年10月,我光荣退休了。全家人都期待我回家养老,安享晚年。正在这时,镇党委书记找我谈话说镇关工委执行主任缺位了,急需补充,大家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就来做这个善事吧。一边是家人的期盼,一边是组织的安排,我该何去何从呢?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回想起曾经读过习近平总书记《之江新语》中关于“慈善就是道德的积累”的论语和他关于关心下一代的系列重要论述,回想起自己入党时的誓词,想到农村那些留守儿童和贫困孩子,我毅然决定接受镇关工委工作。担任镇关工委执行主任八年来,我累计接待青少年家属来访5600多人次,受理来信750多件,书写关爱工作文稿35万多字,整理关爱工作档案210多卷。每天都要接听困境儿童家属的电话,都要接待他们的来访。现在全镇已经形成孩子有困难就找关工委的习惯。
二、赤诚服务中心
我所在的镇有5个重点贫困村,5946个贫困人口。其中贫困青少年1521人,占贫困人口的25%;有留守儿童500人,困境儿童64人,决胜脱贫攻坚的任务异常艰巨。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指示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我们把关心下一代工作融入决胜脱贫攻坚之中,落实了“三个精准”的帮扶措施,取得明显成效。一是精准识别困难对象。将全镇75名五老编成小分队,入户上门,走访到人,对困境青少年精准识别,逐人建档,一个不缺。今年我们收到上级关于解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政策后,立即组织进行清理,摸排出全镇有7名此类困境儿童,当即收集整理资料,协助民政办核实登记申报,一个月就全部落实每人每月900元的救助政策。二是精准清理落实政策。对涉及青少年的优惠政策进行一次大清理、大公示、大宣传、大落实,把清理出的45项政策公示到村组、社区和学校。全镇7名孤儿、7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名重病儿童、5名重残儿童和43名特困儿童,我们积极主动协助民政办整理资料、填表登记,办理手续,全部纳入政策救助,他们的生活、教育、医疗得到基本保障。天宫村70多岁老人看到公示的政策后,领着读二年级的孙儿厍博东来到关工委办公室,反映他家儿子因病死亡、儿媳改嫁失联、无力抚养孙儿的具体困难后,我当即给他捐助现金500元,协调民政办给厍博东落实了困境儿童救助政策。三是精准联系关爱到人。认真落实市区关工委关于开展“三联系”的要求,对64名困境儿童,组织五老志愿者“一对一”联系做到全覆盖,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做到了“五个一”,即每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进行一次家访,送去一份礼物,发给一盒口罩,开展一次防疫病、保健康的宣传教育,全镇实现疫病“零报告”。我联系的贫困青年苟腾芳,父亲因病逝世后产生厌学心理,我亲自到家慰问,又到学校与老师交流,终于让孩子走出了阴影,坚持勤学苦练,连续两次荣获四川女子武术散打冠军。今年4月,沙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焦顶富在宁波务工的儿子意外死亡、儿媳服刑入狱,两个留守儿童焦纯韵、焦域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可是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认为,他家儿媳是杀人犯,老人是个“扯筋客”,怎么照顾他们呢?针对这些争议,我耐心地解释说,大人虽有罪,孩子是无辜的。本身就是建卡贫困户,现在又遭人祸,真是困中之困、雪上加霜啊!政府怎么能够不管呢!终于说服了大家,我帮助填表登记、书写申请、办理手续,立即向民政办做了反映,当月就为两个孩子落实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政策。
三、倾情温暖童心
在助力精准脱贫的工作中,我们实施了“五助”的扶弱济困项目。一是“爱心助学”项目。组织发动社会各界捐款124万元,资助45名贫困家庭大学生、140多名贫困家庭学生圆梦学业。水宁村4组兜底贫困户王学明智力低下,妻子二级残疾,13岁的大女儿王红梅和11岁的王雪梅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我及时联系社会爱心人士进行救助,从2019年起一直捐助两姐妹读到大学毕业,消除了辍学隐患。这些年来,全镇无一人失学辍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指示落到了实处。二是“爱心助业”项目。对全镇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131名青年开展培训,通过介绍全部就业。贫困无业青年王明森通过培训后,联系他的五老志愿者李承映介绍他到杭州数控厂上班,月收入达到8000多元。三是“爱心助困”项目。我们开展“精准关爱防返贫、助力成长育新人”活动,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进行分析,摸排出8名困境儿童返贫风险较大,便逐一落实帮扶措施,消除了返贫风险,巩固了脱贫成果。四是“爱心助残”项目。争取市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补助6万元,为一级听力残疾青年李永刚进行听力康复救助,收到明显成效。五是“爱心助医”项目。在体检中发现陈慧岚同学眼睛视力差、生活情绪低、不想读书的情况后,立即与其另嫁的母亲联系,督促她送孩子去市人民医院医治,帮助解决经济困难,孩子视力改善后继续上学读书,她母亲深深地感谢说:“关工委对我孩子的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子孙一样,比我们当母亲的还做得好啊!”通过实施这些爱心项目,全镇困境儿童做到一个不失学、不失管、不失亲、不失爱、不失志,连续十年无未成年人犯罪、无青少年失足、无自闭抑郁症、无安全事故。经过巡查验收,全镇贫困村已经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我们关工委为此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17年,省关工委在巴中召开精准助孤帮困座谈会,在我镇参观现场,推广我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