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五老”优势 助力青年成长 为铁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0年11月17日  来源: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我们西安东车辆段成立于1965年3月,坐落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现有干部职工2803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32%,年修车量1.65万辆。段关工委设有委员15人,下设15个关工小组,“五老”骨

我们西安东车辆段成立于1965年3月,坐落于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现有干部职工2803人,其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32%,年修车量1.65万辆。段关工委设有委员15人,下设15个关工

小组,“五老”骨干60余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工委要坚持服务青少年的正确方向,支持和帮助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要求,坚持青年强则铁路强的信念,教育引导青年职工听党话,跟党走,为“交通强国 铁路先行”贡献力量。

一、开展“基因传承”行动,培育信念坚定的新时代建设者

1.用红色基因滋养青工。立足陕西红色资源优势,每年都邀请“五老”代表、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带领青工到延安、梁家河、照金等红色基地走红军路、唱红色歌、讲红色故事、看红色情景剧,在青工心中注入红色基因。老战士王其盛每逢此时,都会穿上挂满军功章的军装,向青工讲述战火纷飞的革命往事,将革命先辈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精神深植于青工内心。

2.用铁路基因引领青工。“战争年代,志愿军打到哪,咱铁路就修到哪,火车开到哪,咱铁路人就奉献到哪!”在定期举办的老青座谈会上,83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徐正荣讲述着老一辈铁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往事。他还主动请缨,带领青工坐高铁、看车站,向青工细数宝成铁路“手抬肩扛”的建设场景,教导青工珍惜时光,勇挑重担、拼搏奉献。

3.用车辆基因引导青工。70年代女子检车班代表王静书、钱红联等人巾帼不让须眉,参加全路列检快修比赛获得优胜奖,曾经享誉全路。退休后,她们经常重返东辆,向青工讲解铁路货车由滑动轴承向滚动轴承的演变,由30吨到100吨的飞跃,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智能化的转变,用鲜活事例感染青工,激励他们岗位建功。近五年来新入路青工递交入党申请书人数占到新工总数的67%以上,青年入党发展对象比例占到发展总数的63%。

二、实施“技能提升”工程,造就技艺精湛的铁路事业接棒人

1.手把手教,铺设青年成才坦途。充分发挥老专家专业技能优势,搭建青年技能晋升和“五老”发挥余热的“双平台”。定期举办老带新、师带徒仪式,掀起“学、传、帮、带”热潮。“我人可以离岗,但技术和经验绝不能带走”,“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专家”毛新侠、全路车辆比赛获奖者黄博不仅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每逢全路技能竞赛前,他们都会放下家里的事务,坚持数月与青工一同封闭集训,手把手指导青工提升技能。为了提升培训效果,他们还不辞辛苦,根据竞赛项目,结合自身丰富经验,精心改造训练模具,定制口诀锦囊,以赛代练加速青工成长。

2.心连心帮,打通青年成长通道。用好全路关工委刻苦学习岗位成才评先平台,层层选拔推荐,让肯吃苦的青年与老师傅结成“忘年交”。曾担任全路技能比赛裁判的张天海发现青工黄宝平因参加全路技能竞赛成绩不佳,意志消沉,就主动与小黄交朋友,谈心疏导,打破心理“冰墙”,经过两年的陪伴指导,小黄的业务技能突飞猛进,最终在全路技能大赛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晋升为专业技术管理人才。

3.一对一扶,帮助青年担当重任。建立“拔尖子、促后进、带中间”工作机制,组织“五老”骨干与青工签订一对一包保合同,清单式跟踪职业发展。“五老先进工作者”范会杰等老工人与优秀青工结对子,建立线上线下“老新帮教团”,帮促愿意学的青年对焦行业标杆,接续铁路火种,成为蓝领精兵。常年坚持的技能提升工作,推动了青工英才辈出,全段先后涌现出铁路工匠1人、陕西省技术能手4人、全路技术能手13人。

三、打造“文化引领”品牌,锻造争先争优的企业发展顶梁柱

1.打造文化园区。汇集“五老”智慧,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以原女子检车班等先进集体和老劳模老先进为原型,在职工上下班必经之路、公共场所塑造典型群像,让职工在茶余饭后、耳濡目染中接受思想洗礼、明晰职业愿景。历时3年,精心打造段发展历程、货车发展、地域发展史3个文化园区,定期组织青工参观学习,交流体会,激发爱企志报企情。青工于斌从内蒙古分配到室外检车岗位后,由于离家远、劳动强度高,一度产生了离职想法,关工委常务班子成员郭洪涛发现他口才比较好,多次鼓励他参加读书演讲比赛,并带领他了解东辆发展史,一点一滴的教育引导,使于斌很快坚定了理想,还被任命为段文化园区指定讲解员,逐渐成长为异地青工的优秀代表。

2.营造家的氛围。发挥“五老”耐心细致、经验丰富的特点,主动和青工交朋友、拉家常,引导职工敞开心扉,做好青工入职、入岗、调动、婚恋等关键时段的情感疑惑疏导。2009年,段部从西安搬至临潼区后,宝鸡地区上百名青工回家难、休息时间短的问题更加凸显,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安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联合几名老同志利用列席职代会机会,向段上递交了“宝鸡地区职工周中多排班,周五提前下班过周末”的提案并获通过,得到了青工一致好评。

3.倡导健康生活。针对异地青工多实际,配合有关部门创建十大文体协会,连续7年举办文化节、体育节,通过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引导“8小时以外”健康生活。每年举办“老青联谊”篮球赛、乒乓球赛,丰富业余生活,增进情感交流。根据青年岗位分布组建青年班组,参与敬老助学,承担社会责任,倡导向上向善好风貌。打造融媒体、读书社等青年兴趣团队,引领爱学习、求新知的新风尚。文化育人久久成功,近年来共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火车头奖章获得者20人、西铁楷模3人、西铁青年标兵4人。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