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关工委在中国关工委的有力指导下,在教育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时代性和有效性,取得积极成效。
一、突出“五老”优势,在教育引导青少年真学真懂真信真行上发挥独特作用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教育系统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政治坚定、理论功底深厚,懂教育、爱学生,能讲善讲会讲的优势,着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阐释,坚定青年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一是当好“宣传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通过“五老”报告团、讲师团、主题教育、“老少共话”等形式,组织“五老”深入校园,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形式和语言,开展党的基本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和校史校情等方面的宣讲。截至2019年底,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有各类“五老”报告团224个,近五年累计做报告近1.2万场、受益学生达122.5万人次。二是做好“领路人”,助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组织老同志积极参与“青马工程”,指导青年学生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使青年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为契机,组织召开东北三省高校关工委“青马工程”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提升“青马工程”品牌内涵。吉林大学“M ?M”学习研究会、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等经验,得到中央领导批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长篇报道。三是干好“组织员”,教育引导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全国高校已累计聘请11万余名老同志担任“特邀党建组织员”,参与入党积极分子谈心谈话、讲授党课等,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使其真正从思想上入党。
二、坚持“三贴近”,打造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新品牌
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变化、新形势,教育部关工委按照“贴近中心、贴近青少年、贴近实际”的工作思路,主动作为、创新实践,积极打造富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自上而下、有序推进。一是“读懂中国”活动全面开展。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党和国家发展历程重要节点,组织在校青年学生与本地本校“五老”结对交流,以短视频和文章形式记述和传播老同志为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奋斗的故事,旨在通过身边人讲自身事、感动影响身边人,使广大青年学生受到生动鲜活的“四史”教育。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全国有726所高校的100.45万大学生参与,采访优秀“五老”14075名,中国大学生在线微博“2019读懂中国”话题阅读量达524.3万人次、喜马拉雅收听量115.4万人次。活动被主渠道誉为高校思政工作“形神兼备”的典型做法、“内外兼修”的经典案例、“标本兼治”的成功探索。二是“院士回母校”“杰出老校友回母校”“工匠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推进。2016年起联合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和全国总工会,邀请院士、杰出老校友、工匠大师进校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分享求学求艺、敬业报国的经历和感悟,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改变以往“你讲我听”的灌输式思政工作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面对面的现场访谈、互动交流以及“微博墙”“热门话题”“微信扫码发表感言”等形式,突出了学生群体的参与热情和思想交流,达到了“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教育效果。据不完全统计,4年来,“院士回母校”“杰出老校友回母校”活动累计开展1.7万场、受益学生达1093.5万人次,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对其进行了报道;“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累计开展4700余场、受益学生达509.9万人次。三是“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持续开展。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德育工作的部署,在中小学校开展“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通过读书征文、朗诵演讲、参与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使广大青少年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锻炼品格。活动源自“五好小公民”活动,已连续开展22年,累计5亿多青少年参加。
三、适应新形势,推动线上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教育系统关工委广大“五老”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斗争,及时转换工作方式,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形势,推动线上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一是做好“云部署”。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及时印发《致教育系统关工委老同志的一封信》《关于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积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通知》,指导各地各校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与时俱进地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二是开展“云活动”。积极拓展线上思政教育方式,开设“院士回母校、大国工匠进校园——线上讲堂、重温经典”栏目,在教育部关工委微信公众号和中国大学生在线全媒体平台同步推送,目前点击量达1214.8万人次。很多地方和高校关工委创新开展了“云端讲座”“线上党员教育”“在线知识竞赛”“线上故事会”等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在助力教育行政部门共同上好“战疫思政课”、关爱学生心理健康、帮扶困难学生等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三是搭建“云平台”。各地各校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工作,建立“互联网+关工委”工作新模式。福建教育系统关工委创建“中国五老说”在线直播关爱育人平台,东华大学关工委建立“老教授‘易班’工作坊”“咨询微视频”“课程微视频”老少互动平台等,有效推动了线上思政工作的开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教育系统关工委愿与全国同仁携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五老”力量,着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