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5日,2023年福建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泉州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由省委老干部局选送的福建省“关爱成长微心愿”志愿服务项目从全省222个初赛入围项目、45个决赛入围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大赛银奖。
该项目为本次大赛中省直机关唯一入围决赛项目,由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省委文明办、福建老年大学联办,征集并通过微信小程序发布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微心愿,发动“五老”、离退休干部、老年大学学员、文明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线上认领、捐赠,两年来共帮助全省46所学校2424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现了微心愿。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福建省“关爱成长微心愿”志愿服务项目吧。
项目源起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城乡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和学习成长相对落后的学生”“教育的目光不能总是盯着花园里耀眼的牡丹花,而要更多投向墙角处不起眼的苔花”。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底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开展了“全省青少年学生所思所想所盼专题调研”。调研中发现,许多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一些简单的学习心愿或生活需求相对微小反而得不到满足。在青少年关爱中不仅要关注他们的普遍性需求,更要注重特殊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广大离退休老同志对党和国家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发挥余热、回馈社会有着十分强烈的意愿。为了给这“一老一少”搭建一个平台,在2019年宁德市先行实践的基础上,2022年起省关工委、省委老干部局、省委文明办、福建老年大学四家联合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关爱成长微心愿”活动,发动关工委“五老”、离退休干部、老年大学学员、文明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广泛参与,帮助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现学习、生活微心愿。
运营管理
主要体现为“注重四个结合”:一是注重精准与精细相结合。重点关注城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较多的学校和镇、村两级的学校,实现对象精准;实行“七步工作法”,确保运行精细、规范。二是注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依托福建政务云平台开发管理系统,并在“八闽下一代”、“文明风”、福建老年大学门户网站以及“福建老干部”App设置链接,实现微心愿的公布、对接、认领;线下通过《福建老年报》、《成长》杂志和属地报刊加大宣传力度。三是注重部门与社会相结合。通过四家联办、省市县三级联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从根本上保障项目的有效开展。同时,积极引导企业、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活动。四是注重物质和精神相结合。每期活动都组织“五老”代表前往学校举办捐赠仪式,并通过感恩教育、畅谈梦想等让孩子们学会关爱他人、感恩社会。
项目成效
两年来,已为46所学校2424名孩子实现了“微心愿”,项目成效明显。一是实现了精准帮扶。让孩子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二是搭建了关爱桥梁。这种简单易行的关爱方式很受欢迎,平均每期5天就认领完毕,许多捐赠者留言感谢搭建了一个好平台,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关爱弱小;一些单位和企业主动对接,说给他们提供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好载体。三是传递了正能量。许多老同志带着老伴,带着小孙子、小孙女一起参与,一些在职干部一口气认捐多个微心愿,还有外省的同志要求认领,多位爱心人士甚至与认捐的孩子形成了长期的帮扶关系。
社会影响
项目得到了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的批示肯定;省委副书记罗东川亲自出席捐赠仪式;《中国火炬》《福建日报》《福建新闻联播》等专题报道10余次。
发展规划
未来,将从三个方面来持续深化,以“小心愿”推动“大关爱”,点亮“新梦想”。一是建立常态机制,每年举办3期以上,5年内帮助1万名以上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现微心愿。二是拓展关爱内容,从实现物质层面的微心愿拓展到精神层面,如心理咨询、亲情连线等。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联系,扩大项目的参与面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