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家规家训教育融入庆祝建国75周年主题教育,采用网上征文、随手拍、知识竞答等方式,开展的‘我写 我画 我家规’活动,既让我感知国家和家庭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深切感到学生爱国的表现首先要学习文化,练就本领。这样的活动,我下次还要参加。”这是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生祠中心校三年级向中华同学写给班主任的微帖。
在2024年学生寒假中,靖江市关工委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靖江日报社和冠名单位持续组织线上线下冬令营,其中家规家训教育实践活动吸引三年级以上4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创新纪录。
多年来,靖江市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推进家规家训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来抓,力促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爱党报国情怀。
广采博纳,推崇全市优秀家规家训
组织老少采集上报。靖江人的祖先来自祖国天南地北,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家规家训博大多元。早在2004年,靖江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教育局、市关工委即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精神,在全国率先组织学生收集上报家规家训,旨在让学生知道家规家训,以家规家训规范自己的言行。市关工委发动广大“五老”带领全市近4万名学生收集自家家规家训,筛选上报内容积极向上、文字精练、通俗易懂、原创为主的家规家训。通过一个半月的采集,共收到优秀家规家训5万余条。
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市关工委组织力量,选出1000条优秀家规家训,编印8万册,送给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及部分家庭。西来镇关工委将全镇家规家训按内容分类,组织学生参加“我写 我画 我家规”书法、绘画等活动,印发至全镇1400个家庭。新桥学校在198根廊柱上、马桥小学在700米围墙上,刻画耳熟能详的家规家训。靖城街道北大街社区在各住宅小区,城南园区、莲沁苑小区在路口,竖立家规家训站牌。有的地方开展亲子共读、老少共学家规家训。
选树宣扬典型事迹。近年来,靖江市关工委总结表彰践行家规家训典型,进校园、进辅导站、进社区宣讲。滨江新区宜和村“五老”徐忠以“勤俭持家、勤奋读书”为家训,把3个子女先后培养成研究生、博士生、名劳模等杰出之才;西来镇桐树村钱栋梁家庭以“施恩勿念、受恩勿忘”为家训,在12岁儿子患白血病得到社会各方爱心相助后,母子一起作出自愿捐献器官的决定。这样的“家规家训育新人”宣讲,生动诠释了一条条家规家训的深刻内涵,让优秀家规家训入脑入心。
多措并举,推进家规家训常态践行
以签订协议促践行。季市镇关工委率先开展“我与好习惯签个约、家规家训进千家”的活动,按照统一认识、签订协议、展示交流、共同履约、综合考评五个环节,举办学生与家长集体签约仪式,引导家长与学生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改掉一个坏言行。此后,全市每学年新生进校后,关工委都会同学校组织新生及其家长参加家规家训签约仪式。同时,市关工委联合市教育局连续多年召开“家规家训促成长,社校联动育新人”经验交流会,编印学生《践行家规家训、养成好习惯》事迹丛书,让“三好青少年”精神飞入百姓家。
以道德实践促践行。为配合践行家规家训,各村(社区)关工委把优秀家规家训写在匾牌、楹联、书画上,挂在醒目处;把“践行新家规、养成好习惯”的现实表现列为“文明小庭院”“文明小书房”“文明小卧室”评比的必要条件。西来镇关工委在青少年中常态化开展“我学 我用 我家规”活动,促其把家规家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文艺媒介促践行。采用排演文艺节目,学生写书法、楹联和绘画,请名人讲经等形式,促进学生及家长践行家规家训。“五老”们创作《家规家训就是好》,城北小学改编《朱子家训》,用吟诵的形式呈现《家规家训》,在省精神文明建设颁奖晚会上获得一等奖。城中、莲沁苑、生祠、实验、外国语等中小学,每年举行以家规家训为内容的千人广场书画比赛。全市征集家规家训楹联3万多条,其中有72条被收录《知我中华、爱我家乡——泰州市中小学生中华诗词作品选》。讲经是靖江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市关工委邀请讲经传人王国良在全市学校、书场、会场、电视上,讲解颜氏、陈氏、朱氏、郁氏《家规家训》58场。每年还开展家规家训征文、故事、演讲等比赛活动,普及家规家训。
以“三结合”平台促践行。坚持“三结合”,力促家规家训教育常态化。家规家训与主题教育相结合。2019年,将家规家训内容融入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教育,开展“访村人、讲村史、看村貌、走村路、尝村果”活动,得到省、泰州市关工委的肯定。家规家训与学雷锋常态化活动相结合。将践行家规家训纳入全市每年百名“雷锋小传人”的评选条件。家规家训与“网上夏令营”活动相结合。把家规家训作为连续19年“网上夏(冬)令营”的必要内容,以征文、随手拍、知识竞答等方式,吸引青少年学生积极参加,使家规家训教育常抓常新、务实推进。
打造特色,推广家规家训项目效应
近20年来,靖江市积极发动各级关工委及广大“五老”创新打造青少年教育工作特色、品牌,放大和拓展家规家训项目教育、实践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一镇一品。滨江新区关工委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的“重行为规范、促健康成长”活动,将家规家训细化到《二十六条规范》之列,靖城街道的“红领巾观察社区是与非”、西来镇的“孝亲敬老”、生祠镇的“弘扬岳文化、传承忠孝礼”等教育活动,都彰显出优秀家规家训的元素和特色,增强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生动性、实践性、实效性。
一村一品。经过长期的家规家训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淀,靖江市形成新桥镇孝化村的“孝行天下、善化人间”、孤山镇山东村的“扬乡土文化、当遗产传人”、斜桥镇东阜社区的“跨时代骏马、奔小康前程”等关工委工作品牌,带动、影响、辐射着家风、民风、社风的好转,也哺育着青少年健康成长。
一校一品。学校是家规家训教育主阵地。莲沁苑中心校紧扣校名中的“莲”字,常年开展颂莲、倡莲、践莲活动;省靖中的“扬弘毅之志、做时代精英”活动,激励学生争做“三好青少年”;城东小学的“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成为全国著名的书画实验学校;生祠中心小学将家规家训与毗邻的岳庙“忠”“孝”文化教育实践相结合,形成德育品牌。
家规家训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一个个青少年的心田,规范着一个个学生的品行,争当新时代“三好青少年”在靖江蔚然成风,全市连续16年在校生零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