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品牌建设 > 传承红色基因

如何让红色基因植入青少年心田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3年09月05日  来源: 黑龙江省嫩江市关工委
摘要: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各级关工委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乡镇关工委如何依托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让红色精神、红色印记真正植入青少年心田记呢

红色资源是鲜活的历史,也是各级关工委对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最生动的教材。乡镇关工委如何依托红色资源,对青少年进行历史文化教育,让红色精神、红色印记真正植入青少年心田记呢?

一是增强红色文化书籍的感染力。各学校关工小组设立红色读书角,村屯开设假日红色历史讲堂,营造浓厚的红色经典阅读、演讲氛围。通过师生、亲子共读红色经典、“五老”红色宣讲团演讲、红色书籍故事会等活动,培养青少年红色文化素养,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理想信仰,立志奋发,逐梦新时代。同时,充分挖掘提炼本地红色文化,推出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作品。例如:嫩江市霍龙门镇、科洛镇、塔溪乡等,要把革命老区党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通过组织“五老”编写红色教材生动展现出来,激励广大青少年追寻先辈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例如:科洛镇“五老”丁奎编写的《科洛河畔战马鸣》一书,收集整理了科洛村抗战故事10多篇,以及《科洛打响抗战第一枪》一书,讲述了科洛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故事;以及他编写的《峥嵘岁月 英雄无悔》描写了94岁老兵郭金祥的英雄事迹,成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范本。加深了青少年对家乡红色文化的感悟,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二是让收藏在乡镇史馆史料活起来。乡镇史馆里的一份份资料、一件件物品、一张张照片,深刻展现了革命老区英雄事迹,诠释嫩江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对民族解放无私奉献。各乡镇关工委要深挖红色资源的“金矿”,让更多的青少年走进革命遗址,走进乡镇史馆,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听战斗故事,听英雄事迹,了解史馆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接受革命先烈的精神洗礼,从而,引领青少年学红色历史、走红色之路、读红色经典。例如:嫩江市霍龙门镇、联兴乡乡史馆被市政府、市关工委确定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以来,吸引了大批青少年前来接受教育。通过红色教育基地,让青少年身临其境,领悟革命前辈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等,让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从参观、瞻仰,向学习体验,领悟转变,让红色精神植入青少年的脑海之中。唯有这样才能传承好红色基因,接续好红色血脉,确保红色江山世世代代相传下去。

三是动员广大“五老”讲好红色故事。为增强青少年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传,各基层关工委要注重发挥退休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等“五老”人员的余热作用,经常组织他们走入校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举办英雄故事会等,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树立良好的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情操。乡镇“五老”宣讲团成员要坚持深入校园用自身的鲜活经历和生动感受,讲好党史、讲好家乡变迁史、传播伟人思想、传送红色精神,教育青少年学史明理、知史增信,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例如:嫩江第二中学“五老”范艳芬、刘玉俊多次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雷锋事迹、普法与安全等主题教育课;第三中学“五老”教师住进校园,走进课堂为学生讲红色故事、讲党史,讲革命故事;利用班会课开展“三爱”“四史”等主题教育活动。黑宝山学校“五老”牟传亮、王青山常年坚持为学生讲家风、讲乡村史、讲红色故事活动。通过“五老”走进学校进入班级的宣教活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小学生坚定远大的理想,在红领巾的引领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励志努力学习,争做“四有”新人的信心。

四是对本地遗址做好保护和修缮工作。要留住红色精神印记,让青少年目睹历史场景。这就需要我们对遗址(旧址)做好保护和修缮工作,做到有址可循,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千载光阴转瞬即逝,大多数遗址早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剩下不多的历史遗址(旧址),各地关工组织要积极向当地政府谏言,做好历史遗址(旧址)的抢救性修缮和保护。以供后人参观学习、研究历史。例如:嫩江市霍龙门镇境内有两处保存较好的抗战遗址,霍龙门沟村的北岗屯侵华日军火车站建筑群和霍龙门侵华日军东山炮楼。火车站建筑群位于北岗屯,东距霍龙门林场约500米,东侧为居民点。其由候车室、货物处和站北日军警备队炮楼旧址组成。炮楼为三层砖混结构,占地270余平方米。候车室和货物处早已变成民房。该建筑群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也是对研究二战侵华历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霍龙门大捷就发生在这里,是东北抗联24个战例之一。霍龙门这些遗址遗物都是不可再生的红色资源,这些遗址遗物历经风吹雨打,已残破不堪,加大对这些遗址遗物旧址修缮和保护,刻不容缓。霍龙门镇关工委向镇党委、镇政府献言献策,2021年秋季,霍龙门镇党委打响了遗址保护的保卫战,镇党委、政府将保护遗址遗物旧址修缮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7万余元对抗战遗址进行修缮,同时霍龙门镇将旧址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及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打造文旅融合传承红色精神产业带,将旧址开辟为红色旅游景点,推出红色经典体验之旅旅游路线,切实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产业发展优势。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物史料成为最鲜活的教材,让遗址(旧址)成为最生动的课堂,真正让红色资源“亮”起来,让红色历史 “活”起来,让红色教育“动”起来。

Unknown-1.png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要想给青少年补充红色营养,补足精神之钙,心田烙下红色印记,促进红色种子生根发芽。各级关工委就要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不断增强红色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让红色基因真正植入青少年心田。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