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 : 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22年02月18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本书是“中国关心下一代

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本书是“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系列的第二部。全书以2021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为考察研究对象,对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进行全景式扫描,重点研究分析了各级关工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领域所开展的工作,总结了有关的经验,并对下一步的发展规划进行了研讨。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总报告回顾了中国关工委2021年开展的主要工作,分析了我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历史环境和新的特点,指出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的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报告从“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用科学理论统领新时代关工委工作”“深刻洞察历史环境,围绕大局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以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为核心,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认真履行关爱保护职责,推进‘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深化落实党建带关建工作机制,推进关爱服务体系和关爱服务能力现代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前进”等六个方面总结了各级关工委的主要工作,展现了各级关工委在思想道德教育、关爱帮扶等领域的实践效果,并对未来如何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第二部分为专题篇。本部分共收录7篇分报告,这些报告分别从“中国共产党关心下一代工作之百年回顾”“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青少年犯罪状况与预防”“家庭教育与青少年成长”“乡村儿童事业创新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五老’队伍建设”等方面对中国关心下一代事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措施,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为调查篇。 本部分共收录了11篇各级关工委的经验总结材料和调研报告,反映了地方关工委在推动“五老”参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建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国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法治教育,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等工作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经验总结,同时

还涉及如何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挥党建带关建这一核心机制作用的实践探讨,以及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回顾。

第四部分以附录方式呈现,记载了2020年全国关工委系统的大事。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指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持续推进

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长期以来,全国各级关工委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视为履行关爱保护职责的核心内容之一。2021年,中国关工委在《工作要点》中提出,要积极关注并推动解决校园安全、校车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低龄化犯罪、校园霸凌、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动员更多“五老”参加关爱工作团,担任法治副校长、网吧监督员、法律辅导员、心理咨询员,在网吧义务监督、相关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和家庭邻里纠纷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发挥作用。未来要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深化“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继续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活动。

云南省未成年人司法项目取得良好进展。2002~2008年,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借鉴英国“合适成年人”制度,进行“司法分流”试点,即对触法未成年人,派出合适成年人,参与办案机关首次询问、后续询问,进行社会背景调查。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和教育、挽救的方针,有条件地、最大限度地将其从司法程序或实体法律的处罚中分流出来,尽量避免其进入监禁场所,在不脱离社区、村委会、家庭、学校的条件下,进行教育、矫正,使其悔过自新,走上人生正轨。试点取得了有效挽救触法未成年人的良好效果,被国内专家、学者称为“盘龙模式”。从2011年开始,云南省关工委用3年时间,在全省较有代表性的滇中红塔区、滇南蒙自市、滇西大理市进行未成年人司法项目试点。试点在盘龙区“司法分流”经验的基础上,把保护未成年人的着力点放在加强教育,从源头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确立了开展未司项目的目标:加强教育预防,尽最大努力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热情教育矫治,尽最大努力挽救涉嫌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使他们走上人生正道。试点紧紧围绕未司项目的目标,从教育预防入手,扎扎实实做工作,规范有序地落实五项任务,取得了很好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广西关工委坚持走进边境地区,深入50多所边境中小学开展走访调研。调研中发现,边境青少年遵纪守法、边境意识薄弱,崇兵尚武精神、戍边固国精神得不到弘扬等。针对这些问题,广西关工委联合当地关工委及各教育职责部门进行了多项有益探索,在多年实践中形成了边关孩子游边关、红领巾护界碑、红旗归程队、少年先锋室、普法禁毒教室、红领巾千里边境禁毒行、“三支队伍”、“解烦恼”等工作品牌,获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家长的点赞,成为本地区的特色工作品牌。

内蒙古自治区关工委、青少年普法办联合有关部门举办了全区“学宪法、讲宪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法治宣传活动。

辽宁省关工委联合沈阳师范大学开展“辽宁省关工委系统结对帮扶‘两失’(失足失范)、‘两涉’(涉罪涉毒)中小学生及适龄青少年专项调研工作”,提出进一步结对帮扶的工作思路和建议,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同时,广大“五老”利用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通过送法上家庭、家庭法治体检、举办家庭法治讲坛等举措,加强家庭法治宣传教育。

重庆市关工委以开展第四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为抓手,不断丰富宣传教育载体、拓展宣传教育阵地,以“庭审进校园”“模拟法庭”“检察长法治讲堂”“莎姐讲故事”“法治副校长”等多种形式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向青少年发放普法辅导读本、挂图12万册(套),举办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骨干培训班,组织700万余名青少年参加“学法小公民”青少年法律知识竞赛。协同建立法治教育基地114个,组建“合适成年人库”29个、帮教小组3705个,参与帮教“五老”达7000余名,最大限度维护广大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市关工委办公室被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评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

厦门市关工委积极创建“四零”(法治教育“零遗漏”,结对帮扶“零距离”,关爱保护“零受害”,遵纪守法“零犯罪”)社区、学校活动,并制作《夏关与艾萌的聊天记录——未成年人保护法那些事儿》动画微课,向青少年推广普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筑牢青少年法治观念。

广州市关工委把来穗人员未成年子女比较集中的民办学校作为普法宣传活动重点对象,推进“法律进民校”活动,为民办学校师生购置发放新修订的“两法”读本3500册,采取系列讲座、图片展览、主题宣讲、印发资料、书画创作等多种形式开展法治宣传。

江苏南通市关工委紧紧围绕办苑目标,经过不断总结摸索,精心培植打磨,形成和提炼了“1套教材、2大课堂、3支队伍、4个阵地、6项活动”崇德少年法学苑“12346”运作模式,不仅有效地促进了立德树人与法治育人有机结合,提高了青少年尚德尊法综合素养,而且拓展了法学苑建立面,丰富了活动载体,充分发挥了学校法治知识课堂和社会法治实践课堂相互渗透的教育效应,其功能日益完善,作用日益彰显,影响日益扩大。2015年9月被市综治委评为南通市“十大法治事件”之一,2020年度评为南通市级十大“优秀普法品牌”之一。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指出——中国关工委不断探索新格局下的关爱工作

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迎来新的局面。相关研究指出,家长参与有关家庭沟通或教育方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在多个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积极影响。与家长没有参加过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青少年相比,家长参加了相关活动的青少年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更强,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学业表现更好,学业压力感知更小,对自己的未来更加有信心,幸福感更强,更少沉迷于网络。同时,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更为和谐亲密,家长对孩子更为了解,亲子间互动更多,关系更为亲近。并且分析显示,家长参加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越多,这些积极效果越明显。这些结果证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表明为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能够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由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未来,为家庭提供指导将是关工委的重要工作领域。中国关工委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要深化“‘五老’弘扬好家教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发动广大“五老”言传身教,带头搞好家庭建设,涵养好家风,宣扬好家训,传承好家规,在全社会倡导重视家庭家教家风的良好风气,助力千千万万家庭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中国关工委持续推进“名家百县”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家庭教育专家赴湖南长沙、四川自贡、山东枣庄、江苏徐州、内蒙古阿荣旗等27个城市举办了“新时代下如何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新时代家长教育的时代价值与智慧家长的八个关键词”“如何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一封家书说家风”等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教育部关工委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和首都师范大学推出“家校共育立德树人——家庭教育公开课”,帮助更多的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节目有2300万受众观看,近10万家长留言点赞。

湖南省关工委推出了“个十百千万”隔代家庭教育工程。各市州纷纷成立隔代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办隔代家长学校、网络课堂等,用多种方式对隔代家长进行教育培训,着力解决隔代家长在实施对孙辈的教育中“教什么”“如何爱”“怎么教”这三个最突出的问题。许多隔代家长反映在学习培训后,学到了很多新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溺爱孩子等不良积习,孙辈明显进步了,家庭更加和谐了。

北京市关工委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围绕道德素养、敬畏生命、劳动教育等话题录制8集“家庭教育公开课”,线上总观看量达到2058万人次。组织编写《家庭教育系列普及读本》,为广大家庭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知识。举办“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北京行动和探索”学术论坛暨家校社共育咨询室工作人员培训班,吸纳知名专家学者,开展学术研究交流,提升家庭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

河北省关工委联合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家庭教育工作做了全面的规范和细化。目前,全省中小学建成家长学校12万所,建成率85%,省级示范校达到410所,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3524人。河北广播家长学校以及河北电视家长学校每周播出,紧跟青少年教育的热点和痛点,给师生家长提供指导服务。

山西省关工委与教育、妇联等部门合作开展“新时代家长讲座”和“最美家长”公益主题教育评选活动。全省各县区纷纷组建由退休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和志愿者组成的家庭教育讲师团,启动“家庭教育大讲堂”。

浙江省各级关工委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积极组织动员“五老”深入学校、企业、社区(村),把中央和省委的“双减”政策举措和工作部署说清楚、讲明白;举办4000多所家教学堂、家长学校,教育引导家长形成与“双减”政策相适应的科学成才观和育人观;开办8000多所“假日学校”“四点钟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满足青少年多样化需求,竭力为学生、教师和家长做好事、办实事,帮助他们缓解教育焦虑、解决后顾之忧,有效地助推了“双减”政策的落地落实。

江西省关工委召开“树家风、育新人”学习研讨会,印发《“树家风、育新人”主题活动方案》,明确提出树家国情怀之风、树家庭和顺之风、树诚实守信之风、树勤劳节俭之风、树遵纪守法之风、树坚强刚毅之风、树言传身教之风等七项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好家风征集确立实践活动、利用传统节日传承家风活动、家风文化创作活动和树家风宣讲活动。

山东省关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作用 深化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与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开展“践行好家教、培育好家风、建设好家庭”等活动,通过开办父母学堂、建设家教基地、编印家教手册等方式,提升家长教育能力,构建起家校社共育格局。

海南省关工委家教工作全面展开,继续打造好“半月一讲”“家长学校”“新生家长第一课”“家庭教育乡村行公益讲座”等品牌活动,出版《家庭教育新探索——海南省家庭教育乡村行公益讲座讲稿汇编》,扩大学习覆盖面和影响力。

重庆市关工委与市文明办、教委、卫生健康委、妇联等部门联合开展“家校社共育暨家庭教育实践校”建设活动,向1000余所学校、社区捐赠“三宽”(宽容、宽松、宽厚)网络学习平台,组织1000万余人次家长学习。

陕西省关工委联合省教育厅、省妇联、团省委、省作协等部门在全省中小学开展了“好家风、我行动”主题活动,包括主题征文、主题展演、劳动实践等多个内容,激发了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参与弘扬好家风、践行好家教的热情,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道德意识和劳动习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宁夏回族自治区关工委联合区文明办、文史研究馆、老龄健康服务中心、宁夏孝文化发展促进会等部门和单位举办了“宁夏首届孝德文化节”,以“传承孝道文化,凝聚时代精神”为主题开展了孝文化交流研讨、大型经典诵读、文艺节目表演和“微孝”摄影书画展等活动,收到良好社会反响。宁夏回族自治区关工委还以《民法典》为主要内容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并举办“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犯罪”专题讲座,共20多场次,听众1000多人次。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指出——“五老”队伍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坚力量规模和素质不断迈上新台阶

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五老”队伍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中坚力量。“五老”队伍建设是关心下一代工作进展的重要指标。《中国关工委“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关工委、中组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意见》要求,动员更多政治素质过硬、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老同志参加关工委工作,壮大“五老”队伍。总结推广“四化型”(组合联谊化、管理社团化、运行项目化、服务专业化)关工委发展模式,强化“五老”队伍专业化、体系化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加大先进事迹挖掘和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增强“五老”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加强对基层关工委和“五老”的关爱服务,对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关怀帮助,在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探望慰问,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建立分类、分层次的培训体系。依托党校、培训基地的优势,支持将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关工委办公室干部教育培训纳入同级党政干部培训体系,力争到2025年中国关工委对各省区市关工委、副省级城市关工委领导班子和办公室干部培训一遍,不断提高适应新时代服务青少年的能力水平。

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国关工委建设基层的要求,不断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五老”队伍的规模和素质迈上了新的台阶。

北京市关工委研究制定《关于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通过设立岗位,搭建平台,建立机制,进一步加强“五老”队伍建设。

浙江省关工委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五老”队伍建设的通知》,指导各级关工委强化“五老”核心队伍、骨干队伍、服务团队等建设,拓宽“五老”队伍新领域,完善关爱制度,建立荣誉体系,并依托数字化手段,健全“五老”骨干注册登记、选岗履职等制度,激发“五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热情。

山东省关工委、省委组织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五老”队伍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的实施意见》,对全省关工委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工作保障等作出具体规定。目前,全省关工委组织66198个,专门登记、发放证书确认的“五老”63万人。

陕西省关工委开展“五老”队伍现状调查研究,建议建立“五老”智库,组建理论研究团队、主题宣讲团队、志愿者爱心团队和文艺宣传团队等,把更多的“五老”志愿者吸纳到关工委队伍中来。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对“五老”的领导。特别是离退休人员党支部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老有所为”的重要方面,列入党支部的工作计划,积极为“五老”学习理论、政策和外地经验创造相对集中的时空条件。此外,还要营造浓郁的舆论环境,助力“五老”发挥作用。媒体要充分关注、及时发现“五老”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典型,及时给予报道。强化激励机制,对“五老”给予政治上的关爱、生活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支持。组织专业培训,帮助“五老”更多了解青少年心理活动特点和实际思想状况,提高“五老”专家的教育和辅导能力。

甘肃省关工委持续开展“基层创五好、‘五老’学先进”活动,全省1.8万多个关工委组织有80%以上达到“五好”标准,基层活力进一步凸显。

深圳市不断加强“五老”队伍建设,精心组织“五老”骨干培训,积极建立“鹏城银发人才库”。目前,全市登记在册的“五老”共3.2万人,共有宣讲团229个、关爱团409个、艺术团224个、科技服务团44个、文化市场“五老”义务监督队伍185支。根据问卷调查,“五老”队伍呈现特长多元、作用发挥广泛、未来参与活动的意愿较为强烈等主要特点。参见本书调查报告《新时代深圳市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西安市关工委优化整合“五老”报告团,成立市关心下一代“五老”报告团、艺术委员会、书画委员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爱心志愿者服务团等“五老”工作团队,5个团队素质优良、专业性强、覆盖面广,进一步壮大了全市关工委队伍,为“五老”更好服务青少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应强化青少年主体性

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需要各类社会力量、“五老”队伍共同发力,同时要注意发挥青少年的主体能动性,只有青少年主动接受教育,才能取得好效果。湖南省关工委在开展党史教育活动中,较好地注意到这一点,其有关做法值得借鉴。在党史学习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湖南省各地注重创设有利于发挥青少年主体作用的形式和载体,把他们从被动的受教育者转换成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例如,很多活动由青少年自己谋划组织,展演节目由青少年自己编排导演,特别是在青少年中精心培训了一大批“小小讲解员”,让他们担当红色故事的讲述人和革命纪念地的解说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11.6万多名少先队员在文化部门领取了电子身份认证卡,加上在各学校、社区讲解的青少年,全省“小小讲解员”达20多万人。课题组到学校、社区、纪念场所调研,几乎都是由这些“小小讲解员”讲解,他们讲得有板有眼、绘声绘色。湘乡市东山学校是毛主席的母校,市关工委联合教育部门,组织师生挖掘了10多个毛主席当年读书时的故事,精心挑选和培训了80多名青少年讲解员,定期不定期地到设置在东山学校、市经开区、汽车站的三个“党史故事小舞台”进行讲述,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青少年充当“小小讲解员”,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而且更重要的是增进了他们对党史的了解和对“四个自信”的认同。很多“小小讲解员”说,讲故事很不容易,先要下足功夫做功课,每做一次功课,就是走进一次尘封的历史,触摸一次英烈的心灵;每讲一个故事,就是自身的一次精神洗礼、一次思想升华。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指出——党关心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大宝贵经验

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蓝皮书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始终重视青少年教育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主题,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长期以来,党关心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基本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党的领导并注重制度建设,是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做好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断提高制度化和科学化水平。

(二)重视不断完善工作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是推进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组织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不断加强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在组织机构建设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是重视在共青团组织内的相关工作机构建设。二是建立经常性的会议机制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导。三是成立和完善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机构,推进工作。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除了在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中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全国各地形成了以离退休老同志为主体、党政有关部门和群团负责人参加的,以关心、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为目的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实践充分证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适应时代需要、符合国情、加强党的青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

(三)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历史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人民的重要途径。

(四)关心下一代的关心关爱活动与教育机构的教育培养相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是促进青少年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有效机制。实践证明,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工作组织关工委和共青团、少先队,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都担负着重要的功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的关心关爱活动与教育机构的教育培养相结合,学校教育教学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都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教育和下一代健康成长。

(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守正创新,是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强大动力创新是一切事业不断前进的动力。一百年来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少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改革开放后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的形成,无论是土地革命时期列宁小学的创建,还是新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乃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形成的“党建带关建”和“五老”精神,都是不断创新的结果,凝聚着无数关心下一代工作者的辛勤汗水。

《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指出——关心下一代工作应在新媒体环境下掌控主动权

近日,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中国关心下一代蓝皮书:中国关心下一代研究报告(2021)》。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新媒体已成为当下人们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创新发展,必须顺应大趋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掌控主动权。

1.新媒体的互动性有助于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效性

互动性是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传播过程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输入,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与受众可以即时做到输入—反馈—输出,给“五老”和青少年进行思想观念与情感意识的交流互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改变了传统的以“五老”单向讲授为主的工作模式。教育部关工委主办的“院士回母校”“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充分运用了新媒体的互动优势,设置大屏幕微信墙,让学生即时发表感言、提出问题,工作形态由静态变为动态、从平面变为立体、从单一变为多维,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2.新媒体的虚拟性有助于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针对性

新媒体时代沟通具有虚拟性,这种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顾虑,拉近彼此交流的心理距离,相比面对面交流,青少年更愿意在微博、朋友圈、BBS、贴吧等平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北京高校为例,调查数据显示,90.67%的大学生使用微信,66.27%的大学生使用微博,超过86%的大学生愿意接受新媒体推送思政教育等内容。新媒体提供了了解青年内心的密码,打开了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使广大“五老”能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内心动态,进而提升工作的针对性。

3.新媒体的移动性有助于提高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效率

新媒体传播信息不局限于固定的空间时间,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和发送信息,打破了传统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固定区域、固定空间的教育模式,大大降低了传播成本,减轻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时间、空间、费用上的负担,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拓展了工作空间。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