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资料 > 参阅件

2016年第二期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6年10月09日  来源: 中国关工委办公室
摘要:坚持“四抓” 连续五年实现全县 “未成年人零犯罪”黑龙江省嘉荫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自2011年年初以来,嘉荫县关工委与综治部门及有关方面积极开展创建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学校活动,已连续五年实

坚持“四抓”  连续五年实现全县 “未成年人零犯罪”

黑龙江省嘉荫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11年年初以来,嘉荫县关工委与综治部门及有关方面积极开展创建 “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学校活动,已连续五年实现了全县社区、村屯、学校的未成年人零犯罪

一、抓基础,构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网络

嘉荫县是位于我省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邻的边境县,行政区域面积6749平方公里,辖四镇五乡,一个中直企业乌拉嘎金矿、一个省属国营嘉荫农场。总人口8.1万。全县在校生6304人,其中未成年人5518名。按照省综治委、省关工委关于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学校活动的部署要求,我们首先抓好工作网络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基层社区、村屯、学校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措施。二是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我县有“五老”骨干570多名,县关工委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制定了未成年人家庭工作联络图,与社区委员会、村委会班子一道包片、包人。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席制度,定期沟通情况,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全县13所学校有10位“五老”兼任了法制副校长。三是争取党政领导支持。将创建工作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县委主管副书记多次主持研究创建工作,明确要求将此项工作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抓,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县委决定,将创建工作纳入到“平安嘉荫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在百分制中占7分,对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实行严格考核,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从而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创建工作网络,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共育的良好局面。

二、抓教育,培育未成年人良好的思想品德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治本措施。县关工委按照“教育为本、预防为主、从小抓起”的要求,根据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接受程度,密切结合学习生活实际,精心组织教育活动。一是开展普法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各级关工组织充分利用宣传栏、板报、条幅、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广泛普及法律知识。每个新学期伊始,各乡村、社区关工组织都开展“送法律知识进校园”活动,聘请司法部门的同志为学生讲解法律知识。寒暑假,社区和村屯开设“法律讲堂”,请派出所干警、乡司法助理为孩子们讲法律知识。利用家长学校对未成年人家长进行“三法”的学习培训,提高家长对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的自觉性。向阳乡雪水温村把创建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村党支部书记、关工领导小组组长韩文彬要求党员、干部要首先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及身边亲戚邻居的子女,未成年人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该村连续30年无未成年人犯罪。五年来,全县开展法律讲堂54次,受教育未成年人达8000多人次。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县关工委努力挖掘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用嘉荫巨变和发生在嘉荫的人和事,广泛深入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发青少年爱国主义热情。每年通过垦地共建,利用传统节日和历史纪念日组织嘉荫农场和县“五老”宣讲团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屯、进农场,为农村和农场青少年作报告。五年来,县关工委同嘉荫农场关工委组织开展了《抗联小英雄、热血洒嘉荫》、《弘扬北大荒精神》、《革命老区嘉荫》、《勿忘“九一八”弘扬抗联精神》、《党的光辉历程》、《实践民族宏愿,放飞我的梦想》、《林业工人好榜样--马永顺》、《农垦人的青春梦想》、《勿忘甲午,振兴中华》、《中国梦、我们的梦》、《践行核心价值观,做“三爱”最美青少年》、《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  圆梦中国》等主题报告52场次,听报告青少年12000多人次。让青少年了解党的光荣伟大,树立听党的话,跟党走的信念。通过开展“颂歌献给党”老少同乐专场文艺演出、“诗歌朗诵会”、“青少年励志歌曲演唱比赛”、抗战歌曲演唱比赛、 “学习先烈英雄事迹,做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中华魂”读书演讲、征文、知识竞赛、讲好故事比赛、主题班队会比赛等一系列活动,从而,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输入正能量。三是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道德品质,引导未成年人知荣明耻、辨别是非、美丑善恶,学会做人做事,我们结合“中华美德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组织孩子参加志愿者义务服务活动,利用各种节日慰问走访贫困家庭;为孤寡老人清扫房间、整理院落;去敬老院慰问老人,让他们亲身体验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感受,树立尊老、爱老的美德。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了“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和“我与爷爷奶奶比童年主题班队会活动等。五年来,全县开展各种思想道德品质教育活动达100多次,受教育人数达3万多人次。思想品德教育,如春风化雨般地浸润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为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信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校园风清气正了,要求进步的多了,勤奋学习的多了,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多了,尊敬师长、孝老敬亲的多了,全县评出新三好学生338名。

三、抓关爱,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关爱未成年人弱势和特殊群体,保障他们基本生活和受教育的权利,防止他们因贫困或家庭教育缺失而误入歧途,是关工组织的重要工作。一是开展心灵关爱工作。调查发现,弱势和特殊群体的孩子们大多缺少“心灵关爱”。我们充分发挥“五老”关爱团作用,全县成立关爱团12个,成员有410多人。县关工委在摸清底数后,组织关爱团成员与17名单亲、孤儿、留守贫困儿童结成关爱对子,引导他们热爱生活,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做个好少年。尚志社区12岁的单亲男孩儿马某,妈妈患病多年,照顾不了孩子。县审计局退休女局长刘翠玉,主动与马某结成关爱对子,她经常与这个孩子进行心理沟通,把孩子接到她家学习,与班主任多次联系,共同教育孩子。她还亲自跑社区、住建局帮马家争取廉租房。从而使这个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各社区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社区党员干部、“五老”、“十大员”和包片民警、驻军部队与辖区内的单亲、贫困、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年“六一”、“春节”等节假日,都为被帮扶孩子送去学习用品和米、面等生活用品以及爱心助学基金,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关爱中快乐成长。二是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我们看到,具有身心缺陷的、被宠坏的和受到忽视的三类未成年人容易产生犯罪。我县各级关工组织,充分发挥“五老”、“十大员”的作用,因人施教,采取德育宣讲、老少结对帮教、登门入户走访等方式,对上述三类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个性偏颇,孤僻、内向、自卑、冲动等心理缺陷的表现,我们组织“五老”与这些孩子家长共同做工作,告诫家长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们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青春期更要加强关爱和思想品德方面的引导。家住尚志社区的学生刘某,父母离异,母亲患病,无暇管他。他上课扰乱课堂,经常和同学打架。社区关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唐立民和 “五老”原美丽多次和他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打动了这个小男孩,使这个孩子有了很大的转变。她妈妈流着泪对唐立民说:“你们不光是挽救了我儿子,还挽救了我的家”。针对留守家庭的孩子,大多是由隔辈老人来带,对孙子的隔辈亲情,使他们对孩子物质上有求必应,行为上百依百顺,即使有不良倾向,也不舍得去管,导致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我们通过组织“五老”入户、家庭教育讲座、发宣传材料等方式,引导老人们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要过分溺爱。针对无父母的孩子这个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我们把这些的孩子作为重点帮扶对象,在学习上关心,生活上关照,精神上关爱。三是开展“心病”预防工作。在关爱未成年人、防止孩子沾染不良习性上,广大“五老”像对自己家孩子一样负责任。保兴镇仁合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国忠常去网吧、游戏厅等场所监督检查,如果看到有未成年的孩子在玩游戏,就劝阻他们离开网吧,有不听劝的孩子就同他们的家长联系。他还教育和规劝吧主,不要为了赚钱,毁了孩子的一生。社区、村屯很多“五老”经常深入到居民家中,劝诫未成年人不参赌,不酗酒,不看黄色小人书和影碟。主动调解居民间的矛盾,制止家庭暴力、赌博等不文明行为。五年来,“五老”相继帮助了17名未成年孩子戒掉了“网瘾”。通过这些关爱行动,使那些家庭残缺的孩子们在温暖的大家庭怀抱中成长起来,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生活中充满了爱的阳光。

四、抓环境,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在创建活动中,县关工委组织“五老”积极参与社会文化环境整治行动,整顿治理学校周边环境。主动与公安部门配合,制止在学校附近贩卖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物品,维护校园治安。密切配合文化部门,参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全县聘用“五老”义务文化市场监督员31名,给他们颁发了聘书,制作了监督证,与专职工作者一样持证上岗,对网吧、个体书店、歌厅、舞厅、游戏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监督管理。“五老”监督员分布在全县各乡村、社区,使文化市场监督达到全覆盖。在各乡镇、社区自行检查、监督的基础上,县关工委每年寒暑假都与文化市场管理部门集中检查一至两次。为了提高监督质量和水平,每年都对“五老义务文化市场监督员”进行培训,以适应净化社会文化环境需要。针对在校生“旅店上网”问题,县关工委与公安部门沟通,加强对个体旅店管理,有效地净化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