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我省部分县市区关工组织
和“五老”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工作情况调查报告
黑龙江省关工委
为了深化青年农村“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省关工委组织力量于2015年8月5日至9月上旬,对关工组织和“五老”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工作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调研涉及18个县(市、区),其中省关工委调研组直接对8个县(市、区)进行实地调研。
调研中看到,2012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后,特别我省实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以来,出现了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发展方兴未艾、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呈多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面对这个新的形势,农村关工组织和“五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特有优势,积极做好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工作,使农村的“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水平。
这次调研的18县(市、区)的214个乡镇、2273个行政村,青年农民创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计6304个,占18个县(市、区)经营主体总数的23.8%,其中,关工组织和“五老”通过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涉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4885个,占18个县(市、区)青年农民创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的77%,占18个县(市、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的18.4%,组织青年农民参与15273人,参与服务的“五老”12244人,占18个县(市、区)“五老”总数的11.9%。
一、各地创造了多种服务新模式
(一)“五老”自己创办、领办,引领青年农民创业。这部分“五老”主要是退下来不久或刚退下来的有创业经验的乡村干部或专业人员,主要是三种情况。一是带头创办,为青年创业发展提供经验。克山县河南乡退休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原仁发村党支部书记、村关工领导小组组长李凤玉,在仁发村首先创办起“克山县仁发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先有7户农民加入,现在发展到2678户,其中青年农民1055人,社员3300多人,扩展到邻县邻乡的11个村37个自然屯,拥有大型农机具112台套,辐射作业面积50万亩。通过与荷兰等外商合作及电商在网上销售产品,实现了种、养、加、销一条龙。合作社已成为闻名省内外的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造了“以农机合作社为核心,带地入社、按股分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仁发模式,发挥了“合作社+农户+电商”的示范作用。“五老”带头创办起的这个合作社的创业发展,为周边乡村青年农民创办合作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目前全乡青年农民创办的合作社已发展到85个。二是乡村干部退下来后,带领青年农民共同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绥棱县绥中乡绥中村原村支书王刚,从村支书岗位退下来后,带领村“五老”和青年以股份制形式办起了“永丰马铃薯种植股份制专业合作社”。随着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吸收青年农民参入。目前合作社社员已发展到18人,其中关工组织成员5人,“五老”人员5人,青年农民6人。合作社实行投资入股、按股分红的管理办法和六统一的经营模式。2015年种植了“荷兰15”等6个新品种和脱毒种薯共1200亩,总收入336万元,纯收入136万元,每人分红7.5万元。三是“五老”在位时就领办了农业经营主体,退休后加入关工队伍,继续发挥领办的作用。肇东市向阳乡中心村老农业专家许延彬,在乡党委领导下,于2000年联合4户村民投资130万元、60亩耕地,创办起“向阳百合瓜菜协会”,他任会长。他退休后,在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和关工组织的指导下,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和关工领导小组。许延彬任党支部书记和关工领导小组组长,从此,吸引更多的青年农民加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便成为他们的一项主要任务。目前已吸收会员2580户、吸引青年农民2100人加入,协会经营土地扩大到2000多亩,亩效益达万元。他们在上海、寿光等地聘用了12名信息员,依托寿光瓜菜网,扩大销售。许延彬办协会,带动周边8个村6000多户村民致富。
(二)关工组织和“五老”帮办,为青年创办提供条件。一是关工组织和“五老”亲自扶持青年农民创办经营主体。桦南县梨树乡梨树村青年孙斌,2007年在关工委支持下,创立了“鸿源米业公司”, 他任总经理,聘用退休县农委副主任宿殿富做公司顾问。宿殿富多年从事“三农”的业务和领导工作,对上级指示和有关政策掌握得多,成为孙斌办企业的好帮手。现在公司占地面积3.5万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资产1.26亿元,年产值达亿元。还成立了“鼎丰孙斌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带领26名青年一起创业。吸纳邻村3个合作社270户农户入社,安排青年就业235人,为入社社员提供科研、种植、仓储、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成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示范模式。二是关工组织和“五老”协调有关方面帮助青年农民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勃利县双河镇永峰村青年农民安月秋,自办生猪养殖场之初,由于缺少技术和经验,所养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都很低,镇关工委主动帮他联系畜牧专家现场传授养殖技术,介绍成功经验。几年来,在关工组织帮助下,安月秋不仅学到了科学养猪技术,而且使他猪场越做越大。2014年,关工组织又帮他成立了“双河镇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生猪存栏3000多头,年出栏近万头,年产值1500多万元。他富起来之后,关工组织和“五老”又引导他富裕不忘乡亲,低价向附近村民提供母猪和仔猪,带动更多青年致富。他猪场年需饲料上千万吨,全部收购附近村民玉米来加工,既解决村民卖粮难问题,又为村民增加了收入。2014年被省关工委授予“科技致富能手”。三是协调配合有关方面开展技能培训,提高青年农民创业技能和经营水平。18个县(市、区)关工委主办或协调配合有关方面举办各类培训班2419次,共培训青年农民93813人。庆安县关工委还利用科技示范基地培养青年农民提高科技能力,仅青年种植技术骨干就达2180多人。四是有的关工委配合司法部门成立农村青年创业法律服务中心。肇州县聘请10名退休法律工作者,接待处理青年创新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中遇到法律问题100多人次。各乡镇关工委共成立了14个土地纠纷调解小组,2014年共调处土地纠纷481件。五是协调、配合有关方面,多方引进项目、设备、资金等,积极支持青年创办经营主体。18个县(市、区)共引进项目606个、设备964套、资金48.04亿元。六是一些“五老”努力学习钻研互联网知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带领青年创业发展。勃利县抢垦乡吉祥村老党员张文清,认真学习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种毛葱致富。他创办的“红火毛葱协会”,有会员198人,其中青年158人。通过QQ群和手机短信等方式,为协会会员传递科技致富信息,产品在县电商创业园和互联网上销售。还利用网络平台与食品产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关工组织和“五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调动各类青年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宣传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和创办成功典型经验,引导更多青年创办经营主体。一是引导大学生返乡创办家庭农场。肇州县新福乡新福村关工组织按照村党支部的要求,同本村女大学生李东飞的“五老”亲属一起,引导她于2009年创办起“幸福家庭农场”,种植树苗和花卉。创业初期遇到了育苗技术、资金缺口等诸多困难,县关工委多次到农场,一方面在思想上给李东飞以鼓励,一方面组织乡镇关工委和“五老”帮助她解决了贷款,请来了林业专家,使她思想稳定下来,事业发展起来。家庭农场又吸纳了12户散户加入进来,实现了“家庭农场+农户”模式。目前,家庭农场固定资产500多万元,土地1000多亩,员工100多名,其中青年81名。在基层党组织和关工委的引导下,2013年家庭农场建立了关工领导小组,李东飞任组长,并建立了救助基金,去年救助了4名贫困学生。成立了家长学校,聘请老师给村民讲教子课程,教育学生家长培养好青少年。二是引导有为农村青年在乡创办家庭农场。绥棱县泥尔河乡勇敢村青年农民杨胜利,2012年在乡中心校初中毕业后,不知做什么好,村关工领导小组就引导他在本村创业。帮助他承包了本村13户农民的606亩旱田,打井种水稻。2014年又在蔡国臣和高凤志等7名“五老”的引导、协调下,与青山村、勇敢村的85户农户以每亩530元的价格签订了3020亩旱田承包协议,自家投资550万元旱改水,建起了青年家庭农场。他建立了水稻高台大棚新科技育苗园区。同时配套成立了小型农机合作社,现有农机具7台套。2014年种水稻1950亩,玉米1070亩,每亩收入1500多元,总收入60多万元。三是联系动员回城创业有经验的老知青返乡参与服务。当年的一些知青回城后成为市场经济的创业者,现已成为老人退出了创业岗位,可创业的心意未了,创业经验丰富。而原来知青点的农村“五老”与这些老知青大多都是同龄人,有很深的感情基础。关工组织利用这个条件,组织“五老”与他们联系,用他们的经验为青年农民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原逊克县山河村老支书李树利,按照乡党委意见,亲自到上海和河南等地代表村党支部和关工领导小组邀请上海女知青徐桔桔和河南女知青贾爱春重返第二故乡,首先与同来的5位老知青各入股5万元,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又挨家挨户做动员工作,引导党员和青年农民踊跃入股。出于对老知青信任,95%的农户都以带地入股和投资入股等形式入了社,有青年34人。三年来,农业合作社土地连成片,庄稼年年丰收。2014年合作社又投资800万元组建了“山河农机合作社”,现有大型农机具20台套,田间作业90%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作业。四是引导外出创业青年回乡创办经营主体。一些青年“农民工”在外创业学到经验本领,被农村改革大潮所吸引,在“五老”的思想动员下回乡创业。逊克县奇克镇前进村青年党员候保柱,高中毕业后,2006年到重庆制药九厂打工跑销售,经过几年打拼已成为招商部经理。后来听家乡关工委的老乡对他讲,省委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创办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政策,创业有更大的空间,就毅然于2011年回村创办起“丰禾大豆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村上多名“五老”的热心帮助下,于2014年成立了“逊克县丰禾农机专业合作社”,并引来山东合伙人、大连物流公司,实行股份制联营,生意越做越大,共安排400多名青年农民。
(四)“五老”参与青年农民创业,发挥骨干助推作用。绥棱县泥尔河乡卫星村青年宋国辉,2005年在外打工回乡,于2008年领办起“锦辉米业有限公司”。本村万凤海、宋德林、廉国民和曹文启等4名“五老”参与了创业并担任管理职务。公司创业之初,资金不足,收购的水稻供不上加工,万凤海、宋德林两位“五老”就把自家和亲属的1500多吨水稻拉到了加工厂加工出售,腾出来的钱再收购水稻。“五老”宋德林亲自跑销售,打开了深圳销售市场,还引进深圳客商投资1200万元入股,助力公司发展。目前,企业覆盖了4县9个乡镇和建三江农场,产品销往深圳、长沙、重庆、福建等四省市和省政府机关食堂,年纯收入1100多万元。引领305名青年农民参加创业,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一企带一业、富一方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二、关工组织和“五老”为农村青年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调查看到,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现阶段广大农民包括农村青年群体致富实现小康目标的必由之路,是农村深化改革的大势所趋。农村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必要性。
1、关工委工作方针决定了必须做好这项工作。深化农村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党在农村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关工委 “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的工作方针,决定了农村关工组织和农村“五老”必须紧紧围绕党的这个中心工作,尽己所能地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服务,这是职责所需,使命所致。农村“学、育、奔”活动抓住了这项工作,学科技就有动力,育新人就有重点,奔小康就有路数,“学、育、奔”活动才能助推农村改革,体现时代发展的新特点。
2、党委政府非常认可,积极支持关工组织和“五老”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绥化市委书记张晶川、市委副书记刘兴东在市关工委《关于关工组织和“五老”人员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情况的报告》上分别做出批示,并在市委《工作交流》上予以刊发。肇东、绥棱等县(市、区)党委都把此项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体系。桦南县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表彰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时,都表彰在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关工组织和“五老”。
3、农村青年非常欢迎“五老”助阵,青年从心里信任“五老”,期盼关工组织和“五老”帮助支持。许多农村创业青年都深有感触地说,关工组织和“五老”帮助我们创办经营主体,对我们是件大好事。路子有人指,难处有人帮助,钱还挣得多,在家门口就有人帮着创业,真给力!北安市城郊乡革命村青年李富强创办种植合作社时遇到土地流转问题,建民村原支书张青、革命村原支书王力权、新华村原支书徐海龙他们利用当过村干部的威望与影响,逐家逐户做本村村民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认同,截止2014年底,社员发展到363户,耕种土地面积达3.2万亩,使合作社不断发展。
(二)可行性。
从调研看,农村关工组织和“五老”可以比较有效地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关键是党委政府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视和支持,对关工组织和广大“五老”的信任和关怀,同时也是关工组织和“五老”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1、关工组织和“五老”具有威望优势,能够协调各方面更好地为青年创业服务。农村关工组织主要是配合有关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开展农村学育奔活动。具有广泛的协调性。同时它的组织成员大多是从原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组织协调能力比较强,协调有关方面解决农村青年创业中的实际问题他们是有优势的。肇州县卫星牧场退休党委书记高伯臣,利用多年担任乡镇和牧场领导的威望优势,根据当地实际,瞄准市场,帮助大学毕业回乡发展的青年高悦进行创业。高老帮助争取到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支持,于2005年组建了“隆泰牧业有限公司”和“饲草专业合作社”。由青年高悦担任公司董事长,高老担任公司顾问、关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多年来,在高志帮助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公司拥有青年职工近百人,主要经营牧草颗粒饲料的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及进出口贸易,有机肥料制造,饲料牧草的技术研发等项目。拥有国内最先进的牧草饲料生产线,年产牧草颗粒饲料5万吨,年营业收入4000万元,年利润500万元的生产规模。企业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中国驰名品牌”等多项荣誉。
2、“五老”有足够能力为青年创业服务,在经验和技术方面为青年提供强有力支持。乡村关工组织人员和乡村“五老”在岗时,好些是农村经济、市场营销、农业科技方面的骨干,都有一技之长,积累了大量的创业经验,退下来后,有能力为农村青年创办经营主体服务。肇东市全市“五老”中有专家型人才21人,中级以上技术职称128人,各专业生产顶级人才400多人。市关工委与有关部门配合,组织涉农部门“五老”技术人员,向农村青年传授技术,提供服务。市农委原主任、农业专家林占阳退休后,一直担任农业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并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提供服务。他亲自指导帮助青年农民马波创建了智能玉米专业合作社,大胆改造肇东镇治国村500亩盐碱地,他帮助设计玉米大龙双行通透栽培方案,亲自到田间指导使用生物菌肥和解决芦苇欺苗问题,使这种盐碱地亩保苗达到5000株,亩产可达900公斤。
3、“五老”有愿望,甘愿发挥余热,为社会做贡献。农村“五老”在岗时多是承担农村工作的主要人力资源,退下来时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好多在岗时无法专门做的事现在可集中精力做了。同时,“五老”参加创办经营主体,为青年创业服务,也是退休后一条继续创业致富的门路,是他们继续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肇州县城乡有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的退休“五老”478名,近年来,被聘用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当顾问和技术指导的125名,平均月收入3000多元,他利用经验和技术,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增添了活力,也为自己走向小康找到了门路。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把为青年创业服务做为重要工作来抓。要教育和引导关工委,尤其是县以上关工委,充分认识为青年创业服务是贯彻关心下一代工作方针的需要,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需要,是发挥农村关工委和“五老”优势的需要。要把为青年创业服务作为农村各级关工组织的重要工作,纳入日程,加强领导,在党委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共同抓好抓出成效。
(二)要提高农村青年自身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加大对农村青年的培养力度,乃是农村关工组织当下最紧迫的任务。县乡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青年农民市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农业专业知识、新型媒体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综合素质。
(三)要提高农村基层关工组织成员和“五老”整体素质,更好地发挥为青年服务的独特优势。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基层关工组织成员和“五老”进行新型经营主体和高科技的培训,增强农村基层关工组织和“五老”为农村青年创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好服务的能力,以适应提升农村“学育奔”活动水平的需要,为农村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