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下一代工作
参 阅 件
第 7 期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编 2014年10月24日
编者按:2014年6月-7月期间,黑龙江省关工委对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批示:这个调研报告很有水平,通过调研,掌握农村这几年来关心下一代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绩;发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存在新问题,研究提出解决问题新思路,创新发展新做法,结合过去工作做法,丰富内容,加以梳理,总结出新的做法和新的经验,使我们关工委工作前景更美好。望继续努力,使工作越做越好。
现将黑龙江省关工委的调研报告印发,供各地参阅。
当前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
的新情况、新问题
黑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为了深入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的意见》和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同志关于在新形势下要“着力抓好乡村和社区两个重点”的要求,针对农村改革、经济社会发展中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新举措和新途径,省关工委于今年6月10日至7月10日,组织哈尔滨市阿城区、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等10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对当前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呈现可喜局面
按照省委和中国关工委的部署,全省各级关工组织认真落实省关工委近年两次召开的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农村青年“学科技、育新人、奔小康”、“垦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共建”和“三年基层工作年”等活动,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形势喜人,成效明显。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断深入。各地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省委、中国关工委有关文件精神,把在青少年中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雷锋、心向党、讲品德、见行动”、“我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道德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老少同乐、共建和谐”等活动,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北大荒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青少年中入脑入心,并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行动。
(二)农村青年“学育奔”活动效果突出。各地关工组织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目标,组织农村青年深入开展了“学育奔”活动。培养致富带头人3020名,培养种养加大户8290名,带动1.4万名青年致富。各地创办新型合作经济组织1962个,参加“五老”1596人,参加青年1.26万人;成立青年专业合作社792个,参加“五老”887人,参加青年1.12万人;创办家庭农场284个。
(三)垦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共建长效机制初步形成。凡是与农场毗邻的各县(市、区)关工组织都深入开展了垦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共建活动,普遍实现了共建共育,共建共扶,共建共富,共建共乐,步入了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轨道。同时推进了林地、企地共建。
(四)基层关工组织建设明显加强。通过开展“三年基层工作年”和创建“五好”关工组织活动,使农村关工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在农村建立了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关工组织网络,有的正在向屯和楼院延伸。80%的乡镇、90.8%的街道、70.7%的行政村、78.9%的社区、80.2%的学校,其关工组织实现了“五好”。
(五)参与加强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更加主动。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与各部门主动配合,积极做好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青少年关爱救助工作,救助特困生1.16万人,救助金额623万元;关爱留守生1.05万人;关爱未升入高中、高校的初高中毕业生7103人,培训3965人,就业2531人;帮教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1547人,改好率87.9%。深入开展创建“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村屯、学校活动,目前,在10个县(市、区)中实现“未成年人零犯罪”的社区119个,占总数88%;行政村1121个,占总数94%。
二、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生活和工作发生极大变化,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大批青年农民进城务工或从事其他职业,农村青年减少。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土地连片经营、机械化生产快速发展,大量农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农田用工量减少,富余劳动力明显增多;国家为农民进城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和方便条件,吸引了农村青年进城打拼。所以多数农村青年选择进城,成为农民工或从事其他职业。据10个县(市、区)统计,农村18岁至35岁青年共计585617人,留在农村的287774人(其中经营土地的245450人,参加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的42324人),进城务工的297843人,占农村青年总数的50.85%。
(二)大批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校学习或随父母进城读书,村内学生减少。从2000年开始,农村撤销村办小学,合并乡镇中学,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校或随农民工父母进城读书。主要发生两个变化。一是村里学生多数集中到乡镇或城里读书,村里学生大量减少。据10个县(市、区)统计,农村原有中小学校总数681所,撤并后村里的学校304所,减少55%。农村现有学生总数114065人,其中到乡镇中心校或城里上学的93982人,占82.4%;留在本村上学的20083人,占17.6%。萝北县农村学生已全部到乡镇中心校或进城读书。二是进城上学的学生增多,也使农村留守生大量减少。农民进城务工,国家允许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读书,多数农民工把子女带到城里上学。据10个县(市、区)统计,城镇现有农民工随迁学生32985人,占原来农村留守生总数的70.5%;农村留守生仅有11026人,占原留守生的29.5%。
(三)部分“五老”进入城镇居住,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骨干力量减少。农村“五老”、乡镇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教师退休后,部分选择了进城养老或陪读。据10个县(市、区)统计,农村原来“五老”总数20305人,进城7173人,占35.3%。其中乡镇领导和村干部的比例不小。现有乡镇退休领导干部532人,进城384人,占总数73%,留在乡镇146人,占总数27%。退下来的村干部进城的比例也在35%左右。
上述三种新情况,给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农村青年、中小学生工作对象少了,“五老”、“十大员”工作骨干少了,基层关工组织领导班子配备人选少了。10个县(市、区)共有乡镇关工委117个,按规定配上科级常务副主任的79个,占总数68%;未配上的38个,占总数32%。共有村关工领导小组1275个,由原村干部担任常务副组长的781人,原教师担任常务副组长的267人,其他人担任常务副组长的173人,尚有54个行政村没有合适人选来担任常务副组长,占4%。庆安县14个乡镇的11个关工委常务副主任、93个村的61个关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都已搬进县城居住。林甸县8个乡镇,由副科级退休干部担任常务副主任的只有2人,其余乡镇都是退休下来的股级干部担任。
三、推进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做法、新经验
农村青年进城务工、中小学生集中到乡镇中心校学习或随父母进城读书、农村“五老”进城养老,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农村教育改革的必然,由此而出现的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既是新常态,也是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机遇、新挑战。10个县(市、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关工组织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变化,解决新问题,采取了一些有效做法,积累了一些新经验。
(一)针对新变化采取新对策,加强农村关工组织和“五老”队伍建设
1、关于乡镇关工委和行政村关工领导小组配备。一是坚持执行有关规定,乡镇关工委主任由党委主管领导兼任,行政村关工领导小组组长由党支部书记兼任。二是乡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有人选的由同级党政领导班子退下来的老同志担任,没有同级退休领导人选的由乡镇退二线领导或退休乡镇干部、老校长或群团组织负责人、有名望的乡镇民营企业家、爱心人士等担任。三是行政村关工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都从本地优秀“五老”中选任,如果老同志中没有适合人选,由行政村班子成员中合适人选担任。
2、关于“五老”队伍建设。一是深入挖掘农村“五老”的潜力。萝北等县(市、区)党委和关工委深入工作,动员更多的老党员、老复员军人、老技术员、老村干部、老代表、老把式、老能人、老“土专家”和老教师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林甸等县(市、区)党委和关工委把年龄较大的种养加大户、道德楷模、致富能手、优秀家长、爱心人士、企业家、创业带头人动员到“五老”队伍中来。县(市、区)的组织、人社、老干部部门也尽职尽责,积极动员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二是各地都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35号文件精神,对参加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在学习、工作、生活和健康等方面给予特殊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发挥好、保护好老同志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积极性。三是对进城而没有定居、两头跑的“五老”,实行双向管理,一方面引导他们在城里时参与城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另一方面在他们回村时,组织他们继续参加村里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四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保持“五老”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海林市关工委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市关工委培训乡镇关工委班子成员,乡镇关工委负责培训村关工领导小组成员,市和各乡镇每年都举办1至2次专题培训班,尤其对新进班子的成员进行重点培训,使之尽快掌握工作知识和提高领导能力。勃利县关工委三年举办培训班30期,共培训乡镇和村关工组织成员860人。
(二)坚持“事随人走,属地管理”的原则,城乡结合,分工协作,共同做好留村和进城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对于留在农村的中小学生,区别情况,积极开展关爱工作。①对到乡镇中心校读书的学生,由村关工领导小组和中心校关工委互相配合,分别建立档案,落实联系制度,共同开展工作。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由乡镇中心校关工委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教育活动,加强防火、防盗、防拐、防中毒、防止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和管理,与学校所在地关工组织共同加强“五老”义务网吧监督工作。二是在学生节假日返村时,由村关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教育活动。三是建立联系制度,由乡镇关工委负责乡镇所属中小学同行政村之间的协调工作。密山市的乡镇关工委每学期两次定期协调,有工作随时协调,确保了校村双方分工负责、不留空档。②对留村学生和留守生,既坚持已有关爱措施,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创新思路。勃利县关工委坚持办好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辅导,提高家长教育子女水平;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加强“农家书屋”建设,让留村学生课余时间有学习之地。林甸县关工委办好留守生辅导站,经常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使他们身心健康;开展留守生“代理妈妈”活动,经常与留守生联系沟通,帮助解决困难,实行亲情关爱;定期对监护人进行培训,依法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各界联动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2、对于留村青年,深入开展“学、育、奔”活动,着重做好农村改革新形势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在党委领导下,关工组织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帮助引导青年农民融入到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来,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一是加大科技和技能培训力度。瞄准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更多致富带头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五大连池市关工委与有关部门配合,以“科技之冬”、“科普大集”、“阳光工程”为载体,请农技、科技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对青年农民进行科学技术、应用新技能的培训。全市举办各类培训班117期,培训青年农民24500人次。市关工委在市职教中心建立了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基地,开设50个教学班,每年培训初高中毕业生2600多人。二是引领创业能力强的农村青年在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上发挥作用。关工委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组织青年农民创办各种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五大连池市兴安乡31岁青年农民王海军,在乡关工委和“五老”的帮助下,组织5户青年农民组建了兴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5人,以大户入股、带地入社、保底租赁、二次分红的经营模式及机组包干、定责定量、财务托管的管理模式,逐步扩大生产,效益显著。2013年,合作社直接经营土地850公顷,代收1000公顷,代耕260公顷,创效益170万元。2014年投资3000万元,扩大规模经营范围,辐射3个乡镇10个村,带动200多名青年科技致富,经营土地4000公顷,预计纯效益1700万元。被评为黑河市关工委“科技致富能手”。三是“五老”领办各种农业产业协会或通过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吸引和帮助那些创业能力不够强的农村青年就业致富。桦南县梨树乡青年农民王全民在关工组织的帮助下,成立了水稻合作社,吸收60多名青年农民入社,种植水稻3000多亩。由于他们采取先进栽培技术,水稻亩产由过去的800斤增加到1200斤。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增加水稻附加值,王全民投资50万元,建立了水稻加工厂,年加工水稻3000吨,实现水稻产、加、销一条龙,每斤大米比水稻增值0.5元,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阿城区料甸镇老党员唐景春创办的烈火村青年创业者联谊会,下设种、养、加、运、建、服等专业组织,会员由12人发展到73人,会员年收入4万多元。目前“五老”创办的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由35个发展到93个,参加“五老”300多人,青年2800多人。
3、对于农民工随迁学生和进城务工青年农民,由城市所在地、所在单位关工组织,协助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教育管理。①对农民工随迁学生,一是将随迁学生的关爱工作纳入到所在地社区和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之中,由学校和社区分别登记造册,建立管理档案,建立联系方式,加强联系管理。二是落实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对农民工随迁子女开放的要求,保证他们及时就近入学。三是充分利用“四点半钟学校”、家庭活动站等,开展对进城学生教育关爱活动,使他们融入社区教育环境之中。龙江县关工委在社区建立辅导站、联络站、活动站和救助站,对进城青少年进行关爱教育。庆安县关工委设立关工活动小组,由“五老”分片负责划片管理;由社区党政领导、社区关工组织、学校、家长代表共同联手研究落实“三位一体”教育机制联手管理;对贫困生由“五老”结对帮扶,组织爱心团队救助,捐资助学结对管理;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组织“五老”专人帮教跟踪管理;增加“五老”家庭活动站,开放社区的文体活动设施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活动室创造条件管理;学校配备得力的舍务老师,校外寄宿点设立“五老”监护员,对各点食宿安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住宿生管理,加大了对农民工随迁学生的管理教育。②对进城务工青年农民,由用工单位的关工组织,通过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与乡镇关工委建立联系,用工单位没有关工组织的,由居住地的社区关工组织管起来;通过思想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让他们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其成为“新市民”;同时进行爱国爱家乡教育,使他们不忘家乡,为建设新农村出力。桦南县关工委成立进城农民工青年之家,在重大节假日时对农民工青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社区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时,吸收农民工青年参加;建立农民工青年“五老”关爱工作团,为他们排忧解难,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村屯关工组织与家庭联手,利用外出务工青年节假日返乡机会开展教育。
(三)围绕中央深化农村改革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重大决策,进一步创新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
10个县(市、区)在调研中都深切感到,虽然在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新问题中进行了一些成功实践,但从根本上讲,新问题的不断解决必须放在农村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框架之中,在党委领导下,围绕党委和政府农村改革的重大决策进行。目前,他们正在进行着三项工作。
1、探讨如何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农村改革、搞好“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重大决策,从对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比如,怎样在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协助有关部门引领农村青年创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怎样发挥农村青年在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怎样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怎样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努力探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2、探讨如何深入开展“垦地、林地、企地关心下一代工作共建”活动,从进一步发挥这个品牌积极作用、挖掘品牌潜力中寻找新措施。密山市境内有5个半农场,在市关工委组织乡镇关工委与农场开展的共建活动中,有5010名青年农民到农场打工,占外出打工总数12513人的40%多。他们通过到农场包地或季节打工增加收入。海林市与海林农场关工委共建,长汀镇各村到农场中小学免费入学的有160人,农场到海林市高中入学的有100多人,双方都在共建中受益。但潜力仍然很大。怎样进一步发挥垦地“五老”资源独特优势,发挥垦区先进企业制度的带动作用,发挥率先城镇化的示范作用,发挥林地、企地共建的潜力,还需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措施。
3、探讨如何紧紧依靠“党建带关工”这个最有效措施,从更好地发挥“党建带关工”统领作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新动力。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把基层关工组织建设纳入了基层党建目标管理体系,实行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考核、统一表彰。因为解决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问题,最终要靠乡镇、街道、村屯、社区、学校、农垦、森工、企事业的基层党组织。所以,10个县(市、区)的各级关工委都主动为党委当参谋,党委也把加强乡村两级关工组织班子、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建带关工”的重要内容来抓,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今后,随着农村改革、经济社会的新发展,还要依靠党建带关工解决关工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出现的新问题,通过坚强的领导班子和“五老”队伍做好发展变化中的农村青年、中小学生关爱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