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党的十八大战略部署,围绕“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和省市关工委亲切指导下,近年来,我们联合县教育局、科技局、农委、妇联,积极开展“三关爱”工程活动,助力脱贫攻坚,支持青少年成长成才。
一、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助力教育脱贫
2016年,我们把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25重要指示实事一直紧抓不放。尽管这该县遭特大洪涝,汛情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但全县关工委系统的同志们,不改初心,不畏洪魔,不惧高温,奔走于城乡上下,穿梭于企业单位,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取得了没有想到的显著成绩,呈现出五个特色:一是单笔最大的捐款超历史,——海口市枞阳商会捐出20万元,资助家庭贫困大学新生。二是今年捐款总额首次突破100万元,达到105.3万元,捐助学生也首次突破300人,达到301人。三是在经济下行、灾情严重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单位仍然纷纷行动,慷慨解囊,使今年的捐资助学超过了预期目标。四是阳光操作,公开对接兑现。8月12日上午,县关工委召开了2016年捐资助学对接兑现大会,来自全县各地的一些企业家、爱心人士和县四大班子领导、县关工委领导,各乡镇、完中级学校、县直单位领导和关工委负责人及受助学子,共300多人出席了大会,县委副书记李红兵出席并讲话,县关工委执行主任何月明报告捐资助学活动情况。大会采取分组对接兑现的方式,由捐资人亲手将爱心捐助款交给受助者,阳光操作,公开、直接、透明。五是大会表彰,大张旗鼓宣传。在对接兑现大会上,宣读了2016年捐资助学光荣榜,表彰了捐资助学的企业、单位和个人;宣读了关于授予海南省海口市枞阳商会、枞阳长佳商行等11个企业、单位和个人“捐资助学·誉满枞阳”光荣匾的决定并授光荣匾,表彰县关工委自2011年开展大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以来捐资额累计已达4万元以上企业、单位和个人。大会后,《枞阳新闻》、枞阳在线、枞阳电视台、《枞阳关工通讯》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宣传,《安徽关工通讯》、《安徽省关工网》也作了报道,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为我们继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营造了氛围。
我们自2011年起,每年都开展大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全县各级关工委上下联动,动员爱心企业、单位和个人,捐助家庭经济贫困高考录取一、二本的大学新生。六年来,共动员了544位企业老总、单位和个人,捐款469.93万元,资助了1163名高考录取一、二本的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出现了捐资企业、单位和个人一年比一年多、捐资额一年比一年多、受助学子一年比一年多的“三多”现象。受助的学生,大都是低保户、扶贫户,有的是社会孤儿,有的是单亲特困,有的是家庭主要劳力重病或残疾,有的是因灾特困等等。他们都是经行政村(社区)、学校等基层单位推荐,乡镇和县直局级单位关工委走访核实,县关工委抽查、审定,捐资人认可的,从而保证了最贫困家庭应届高考录取一、二本大学生获得了捐助,实现了精准助学,爱心圆梦。
在开展捐助贫困家庭大一新生圆梦大学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捐助中小学贫困生和帮助学校、幼儿园改善教学条件。据统计,去年全县共募集资金、物资202万元,资助了贫困中小学生4280人,为98所学校改善了教学条件。县关工委联系金种子集团捐资22.6万元,捐给22名准大学生、40名中学生、120名小学生。
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活动,助力关爱脱贫
《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文件)以后,各级关工委参与摸查,目前全县共有留守儿童1.16万人(按新口径统计)。为加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我们一是继续做好全县各级关工委成员结对关爱、“五老”结对关爱,推进机关干部和其他爱心人士结对关爱。据统计,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关工组织班子成员、“五老”、乡镇科干、其他爱心人士,结对帮扶3400人。县关工委机关和义津、麒麟等十二个乡镇关工委、机关科干310人,结对关爱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400人,六一节期间,每人捐助结对留守儿童一般200元总计捐助80900元。钱桥镇15名科干和关工委负责人近年来,每人每年捐助400元给结对留守儿童。义津镇科干和关工委负责人年初走访结对帮扶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每人慰问200元总计3200元,并举行了损赠仪式。金社乡星河村关工小组组建了38人的爱心队伍,每人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家庭困难儿童1人,建立了关爱制度,解决病残弱青少年困难问题10件,帮助2名留守儿童端正了学习态度,由学困生变成了优等生。二是支持、配合相关部门和学校办好“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全县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62所、留守儿童活动室22所。三是积极探索创新。陈瑶湖镇中心学校有50名留守儿童,镇关工委联手学校,组织“五老”等与之结对帮扶,与留守儿童共干一次家务、共做一餐饭、共过一次生日的“三个一”活动,开设“二线一群”即开通亲情热线和教师热线,建立留守儿童之家QQ群,开展“您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做实做细。
三、开展科技兴农教育工程活动,助力科技脱贫
开展科技兴趣农教育,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套以农业项目为依托,兴建科技兴农示范基地;以多种形式为载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工作思路。一是配合、支持县有关部门投入841万元,建立了金社乡万亩水稻、汤沟镇万亩棉花等9个科技教育示范基地,巩固发展了周潭大山生态园、麒麟苗木园、铁铜乡蔬菜、青龙苗木等老示范基地。乡镇建立了64个示范基地、7800个科技示范户。今年72岁的横埠镇关工委副主任、科技兴农教育组组长、农民技术员、小河养殖场场长钱长本,创立了新少圩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实行养殖业生态立体养殖模式,种植业猪——沼(气)——菜——种植模式,核心区面积3500亩,示范区面积2万亩,引导周边6个行政村3000多农户走上了致富路。该示范园区已被省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授予省级科技示范园区,其科技成果多次获奖。二是今年开展科技培训127场,培训以青年为主体的农民14200人次。金社乡关工委协同有关部门举办科技培训班15场次,培训以青年为主体的农民2250人次,参与枞金专业合作社,推广实用技术8400亩。铁铜乡新丰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138人。在脱贫攻坚战中,新丰村关工小组动员村关工小组成员、安徽金桐蔬菜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余正祥帮扶何金兰等5户贫困户,每户提供1个钢架蔬菜大棚(大棚前挂牌),免费为他们提供种子、种植技术,并代为销售,预计人均可增收2000元,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陈瑶湖镇科技口关工委今年先后在15个村举办了《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水稻病虫害防治》现场培训班,发放相关资料1200余份,1200余名贫困户和残疾人参加了培训。这个镇科技口关工委还安排了4名技术指导员(关工志愿者),指导培训40名农业科技示范户和8名贫困户,每名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户农户,共培训848名农民。雨坛乡关工委8月在黄公山茶场开设了3期茶农培训班,培训青年农民243人,其中部分是贫困户;11月在乡大会堂开设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为水产养殖、畜牧业养殖科学知识,50人参加了培训。钱桥镇关工委参与巩固近千亩的祥龙科技示范基地,2016年在基地举办科技培训班4场,培训包括贫困户内的青年农民500多人次;又在朝阳、马塘等村开展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微肥使用、双季稻高产等培训,培训包括贫困户内的青年农民820人次。三是开展科技赶集活动,3月24日,县关工委组织科技兴农教育委员会14个成员单位关工委,共43位“五老”等到陈瑶湖镇举办科技赶集活动。共发放科技资料17000余份、科技宣传袋200个、宣传围裙800条,接受了300余人的科技咨询。自2006年起,该县关工委每年春季都组织一次大型的集中的科技赶集活动,今年已是第十一次。四是全县各级关工委共组织2万名(次)中小学生,就近就地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县农委关工委会同义津镇关工委,两次组织1000名学生到家国牧业示范基地参观。金社乡关工委组织中小学生120余人参观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栽秧。官埠桥镇宋马村关工小组组织全村200余名小学生参观本村千亩白茶示范基地,并开展每人学栽一棵茶活动。这些活动都直接或间接的助力了脱贫攻坚。
为推进“三关爱”工程活动有效开展,我们主要是在健全机制、常态推进上下功夫。2016年是月月有较大动作,月月有较大活动。
一是规划指导机制。县关工委联合县教育局、县妇联、县农委、县科技局等部门研发了《关于开展“三关爱”工程活动的实施意见》(枞关字[2014]2号文件)。每年年初制定工作计划,报请县委批转县关工委年度工作意见,召开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都把“三关爱”工程活动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和部署。
二是领导班子责任机制。县关工委将全县22个乡镇分成四个片,由县关工委常务班子成员分工,对外说联系,对内则是建立的“三关爱”工程活动工作责任制。
三是调研促进机制。一方面,县关工委常务班子成员按分工,经常深入基层调研,促进基层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县关工委每年四五月、十月,都组织全县上下联动的大调研,“三关爱”工程活动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
四是“双创建”评估考核机制。把“三关爱”工程活动,纳入了“双创建”活动内容之一,制定了评估考核目标和量分标准,进行考核。
五是总结表彰机制。每年召开的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每年两次的大调研情况通报、每年一次的乡镇关工委分片会议、“双创建”回头看复查通报、《枞阳关工通讯》,都要总结表彰“三关爱”工程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去年,经层层评选,县关委授予17个关工委捐资助学优秀组织奖,会同县妇联、县教育局授予 29个关爱留守儿童先进集体、27位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个人,会同县农委、县科技局授予8个科技兴农教育先进集体,召开大会,宣读表彰决定,颁发了奖匾、荣誉证书,树立榜样,引导见贤思齐。
六是联动协调机制。县关工委邀请农委、教育、科技、团、妇等部门,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讨“三关爱”工程活动,努力做到思想联通、组织联体、阵地联建、资源联用、优势互补、合力共为,常态化开展“三关爱”活动,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