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在农村工作中的重大举措和战略部署,关工组织虽然处于参谋和助手的位置,但若把“五老”的作用发挥好同样大有作为。依兰县各级关工组织就广泛动员广大“五老”协助各级党政组织,为精准扶贫贡献棉薄之力。
1、注重科技扶贫。农村特困青年农民对于脱贫致富,有心无力。如何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自信心,学到脱贫致富的本事,找到脱贫致富的门路,尤为重要。一是在乡镇、村举办的科技讲座、科技大集时,有目的地组织、动员他们积极参与。愚公乡关工委为了帮助贫困青年农民脱贫致富,举办了18期创业培训班,606人接受培训。其中,乡级办15期,210人次,村级3期,396人次,帮助和鼓励贫困青年创业、就业。迎兰乡关工委充分发挥了省“优秀十大员”,全国科普带头人,龙广电台“惠农热线”节目客座专家、高级农艺师杨延秀同志的“五老”作用,每年在全乡举办以青年农民为主的科技培训班20多场次,受培训青年农民达4700余人次,这之中注意动员贫困青年农民参加。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乡关工委建起500亩的“绿色水稻青年科技示范园区”,每年承担省、市、县、乡布置的新品种、新肥料、新农药及新的高产栽培模式等实验、示范项目30余项,为全乡青年农民参观学习提供了直观课堂,使全乡4500多名青年农民受到了现场学习和启发。二是送科技下乡。依兰镇关工委的农业科技培训的亮点是送科技下乡,讲师真正深入到村屯,使青年农民不出村屯就能听到高水平的农业科技讲座。讲课的内容有针对性,不大、不空、接地气。如为青年农民们推荐当前最适宜栽种的玉米、大豆、水稻、蔬菜品种,教授他们怎样配方施肥、立体施肥,怎样解决难以根除的病、虫、草害等。尤其对万寿菊的栽培技术和如何降低成本,增加效益进行了详细讲座。还请来专家为青年农民讲授家电维修、家政服务、畜禽养殖等知识和技术技能,为贫困青年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门路,使农村闲置劳动力得到了有效转移。依兰镇关工委组织青年农民参加科技培训6次,参加人员达1100人次,还为产粮大户提供了参加县、市级培训的机会。“五老”、高级农艺师李菊田,把青年农民学员带到朝阳村的温室大棚参观学习,使大家受到了直观教育。
2、实施结对帮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乡镇动员“五老”采取“一帮一”、“二帮一”、“多帮一”的形式,与贫困青年农民结对子进行帮扶。例如,迎兰乡关工委充分发挥150多名“五老”的作用,组织他们与各村贫困青年结成帮扶对子。通过传帮带,尽力使贫困青年农民掌握一门种养技术或脱贫致富专长。通过活动的开展,全乡培养出青年致富带头人190多人。省劳动模范,迎兰村养狐貉大户青年农民胡波,在乡退休老领导冯庆林和老养殖技术人员徐国才的帮助下,脱贫致富,并且自己富了不忘乡亲,每年拿出1万元资助周围的贫困养殖户。迎兰村青年农民袁训滨和永安村杜成、和平村青年农民崔光宪和新林村贾振风等,在“五老”、乡老科技人员杨延秀的帮助、指导下,精研水稻种植和良种培育技术,每年实验、示范对比水稻新品种30余个,并从中筛选出适宜本地优良品种,不仅自身脱贫致富,还免费向其他农户提供技术和部分品种,成为县乡楷模。
3、培养致富带头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带动青年农民脱贫,而且这些先富的青年人,先富不忘本,还积极帮扶其他贫困青年农民脱贫。迎兰乡劈山岭屯青年农民时前进、王凤霞夫妇及依丹旅游公路沿线村屯的吴福海夫妇、李柏林夫妇,在老党员时长江和老教师郑涌男的帮助下,开办农家餐饮服务以及“农家采摘园”,脱贫致富,成为乡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他们带领各自村屯和全乡青年农民180余户农户开办旅游餐饮服务业,年创产值1000余万元,户均纯增收入5万元,可安置季节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使这些农户都摆脱了贫困。依兰镇晨光村青年农民赵全祥养猪起家,创办“良源养猪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社员100多户,养猪3000余头,年销售金额540余万元,实现利润180多万元,带动了这些参加合作社的青年农民脱贫。江湾镇引进北药集团种植药材。双红村青年农民黄静涛,将自己承包的750亩地加入北药集团种植药材,五年的土地流转费20万元一次付齐,同时黄静涛经管药地,每天工资100元,五年后,还按受益的10%分红。黄静涛一年脱贫。三道岗镇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吴春波、高振环、徐国良等,都创办了专业合作社,带动、扶助十几户、几十户青年农民脱贫。
4、“五老”引领创办企业。道台桥镇三安村“五老”王喜权创办“三安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373户,其中贫困户、一般贫困户296户,现有农机具48台套,规模经营土地6222亩,使这些农户全部脱贫。迎兰乡在乡退休老领导冯庆林、烟筒山村老养殖技术员高凤军等“五老”人员帮扶带动下,创建了以青年为主的特色养殖和特色种植基地,80多户青年农民参加。全乡的狐貉、野猪养殖量达5000余头,蜜蜂1000多箱。年产值200多万元,纯增收入100多万元,使这些青年农户脱贫。省级贫困村达连河镇河南村,在镇党委关怀下,在“五老”的引领帮助下,青年农民袁行军带领15户青年农民种植五味子获得成效,已经脱贫。在“五老”引领、帮助下,青年农民李运学成为青年致富带头人,他带领8户村民种植人参,使这8户青年农民脱贫,还资助2名特困学生。
在“五老”领创办的企业中“微型企业”占较大比重,顾名思义就是一些企业规模小、用人不多,所用资金量不大的企业。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虽然企业不大,但对青年农民脱贫的作用却很大,成效显著。例如,迎兰乡关工委大力倡导贫困青年农民办微型企业,到目前为止,全乡创办起以青年为主的各种微型企业319个,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创利税550万元。其中,以“五老”、乡老工程技术人员倪志刚、尹万义、王忠义所帮带的青年农民王慧志、张克旭、刘亚文、何长明等为主的青年建筑工程队9个,从业人员达260多人,每人年均纯收入5万元。以老党员吴长江、宋官福等“五老”帮带的王晓军、康林、李海生、尹晓伟等青年为主体,从事交通运输业的36人。在各村“五老”帮扶下,以大米加工、饲料加工、酿酒等农村小作坊56个,从业青年人员260人,从事批发零售、商贸、餐饮服务业的160户,从业青年人员420人,社会服务业45个,从业青年人员280人,以上这些青年农民和从业人员,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摆脱贫困。依兰镇青年农民李应龙,选择树苗和花卉种植,开始是小打小闹的小型种植业,勉强维持生计,经营13年,逐渐发展壮大,现在种植面积达到15亩,种植70万株,年产值50多万元,不仅脱贫而且致富,成为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