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科技优势,坚持开展科技培训活动,为青年农民提供科技服务,帮助青年农民增收致富。
组织专家队伍 制定培训计划
新区关工委成立了老专家创新创业服务指导团,组建了农村科技培训专家组,吸纳有专业技术特长、热爱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退休老同志,充实到专家组中,为退休老专家发挥余热搭建平台。目前全区共有6个农村科技培训专家组,聘请农林渔牧专家21人,其中退休老专家15人。农技推广研究员徐洪海为骨干组成农业科技培训组,农技推广研究员马开纲、刘国庆等组成生猪、家禽、珍稀毛皮动物技术培训组,高级农艺师林香坤等组成茶叶技术推广培训组,农技推广研究员丁启正等专家组成蓝莓技术培训组。
同时,新区关工委发挥协调作用,主动与相关部门搞好对接,掌握乡土人才信息,把农民讲师、科技二传手充实到专家队伍中,邀请他们到科技培训现场授课,传播科技信息,交流先进经验。新区关工委定期组织专家座谈,请他们根据农业结构调整和青年农民的需求,提出开展科技培训、提供科技服务的意见,制订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培训计划。
围绕产业调整 确定培训内容
几年来,新区关工委坚持组织老专家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本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机和青年农民的需求,有的放矢的确定培训内容。近两年主要围绕果树、蔬菜、茶叶种植技术和家禽、家畜及珍稀毛皮动物养殖技术、疫病防治技术等内容开展技术培训。新区关工委围绕各镇(街道)主导产业有针对性的组织老专家对青年农民开展培训。西海岸新区是全国县域面积最大、产业化水平最高的蓝莓生产基地,目前已发展蓝莓种植近7000公顷;新区海青镇是“江北绿茶第一镇”,绿茶面积达到5000多公顷。为此,新区关工委就在张家楼街道、宝山镇蓝莓重点区域组织专家进行蓝莓技术培训,在海青镇举办茶叶技术培训,在沿海乡镇大场镇、泊里镇、滨海街道举办海珍品养殖、珍稀毛皮动物养殖技术培训,在蔬菜重点产区王台街道举办蔬莱技术培训,在食用菌基地大村镇举办食用菌技术培训,还有铁山街道的樱桃、苹果、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等,都是围绕不同地域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对青年农民坚持不断地进行技术培训,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技术。
灵活培训形式 增强培训实效
新区关工委在对青年农民进行科技服务中,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实际效果。它们主要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科技培训。根据农事季节和农民需要,集中培训班每年举办3-4期,用集中上课的形式,请老专家授课,组织青年农民到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地考察学习,请农民讲师、科技二传手传授经验,面对面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到田间地头、养殖场,实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家讲、农民问的方式,使培训班接地气,见实效,农民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田间课堂“分散式”培训,就是根据青年农民的需求,组织老科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小而精的“田间课堂”,现场培训,释疑解惑,让青年农民在家门口田间地头学到技术,破解难题。此外,新区关工委还根据实际开办电视、广播讲座,网上大讲堂,建微信群,赶科普大集等方式,传播科技知识 ,为青年农民解答种植养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新区关工委通过组织老专家对青年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到田间地头传授技术,实行菜单模式科技帮扶,近三年培训青年农民18000 人(次),培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 15人,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670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人才支撑。海青镇青岛益元茶业公司经理李炳霖坚持参加老茶叶专家的技术培训,全面掌握了绿茶种植技术,在本地发展茶园400多亩,并辐射带动周边9个村庄600多户茶农致富,安排剩余劳力200多人,茶农户均增收11000元,李炳霖被中国关工委授予“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国栋在农业专家组的科技帮扶下,2020年大西洋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0亩,带动胶河管区及周边地区的5400农户发展马铃薯种植,年销售商品马铃薯22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700万元,2020年农民盈余分配2200多万元,合作社社员人均增收14000元,刘国栋被山东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