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实施第一轮“福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简称“种子工程”)自2014年全面启动到2018年已有5个年头了。5年来,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关工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及全市各级关工委及农村科技服务团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原定5年一轮的工作任务,不仅在全市实现“乡乡有种子”的目标任务,而且涌现了一批具有产业发展前景的项目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同时带动了一大批农村青年创业致富,成为了我市关工委农村服务工作的新品牌,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也为实现省关工委提出的打造全省“种子工程”升级版、创建新格局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实施第一轮“种子工程”取得新成效
为推进“种子工程”的实施,2014年市关工委决定在以往开展“农村‘百、千、万’致富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开这项工作,并制定了《关于实施“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的意见》(南关工委〔2014〕3号),提出在全市开展为期5年的第一轮“种子工程”活动,分起步、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进行。2014年南平市实现了“县县有种子”的实验目标。2015年贯彻省关工委宁德会议精神,实现了“乡乡有种子”的工作目标,在全市128个乡镇(含有行政村的办事处)共确立和培养了茶叶、食用菌、葡萄、花卉、蔬菜、水产、休闲农业等12个类型169个“种子”,得到了省关工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6年,市关工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精神,立即组织学习,贯彻《指导意见》精神,积极主动与市老促会、老区办、扶贫协会沟通联系,宣传实施“种子工程”的目的意义、做法成效,并在帮扶农村青年脱贫致富上形成了共识,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科技扶贫,培养老区青年致富奔小康‘种子工程’活动”的通知》,对全市57个革命老区乡镇实施“种子工程”进行重点帮扶,努力培育一批具有发展前景和示范带动能力的项目和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为促进老区开发建设,帮助老区青年科技致富、勤劳致富、脱贫致富发挥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全市“种子工程”活动。
2017年,市关工委又以开展评选表彰“优秀种子”和“优秀种子项目”为抓手,抓典型、建机制、创品牌、促发展,进一步推进“种子工程”的不断深化发展。经过县(市、区)推荐、市关工委审核,共评选出10名“优秀种子”和10个“优秀种子项目”,并于年前召开表彰会议进行表彰鼓励。
2018年,是“种子工程”第一轮活动的最后一年,市关工委紧紧抓住表彰“优秀种子”和“优秀种子项目”这一有利契机,编撰了《种子之光》(南平市关工委“种子工程” “双优”表彰会专辑),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新鲜经验,以宣传促发展,吸取长处,弥补短板。同时把进一步发挥“种子”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作为“种子工程”的重中之重,以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科技致富。
5年来,全市各级关工委在实施“种子工程”中,做到了一年一个举措,一步一个脚印,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从而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
二、上下合力整体推进工作形成新格局
市关工委对实施“种子工程”高度重视,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开展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强领导、认真谋划、扎实推进。5年来,市关工委每年都把实施“种子工程”作为一年一次全委扩大会议工作报告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专题部署和安排。同时,定期研究解决实施“种子工程”过程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指定一位副主任和一位顾问一同负责这项工作,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亲自参与、农科团具体实施、办公室主动配合,为实施“种子工程”提供了有效的组织保障。特别是市关工委顾问陈新丁,以对党的事业的高度政治觉悟和社会责任感,怀着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无比关爱,不顾年事已高、不辞工作辛苦、不计个人得失,坚持不懈地奔走在各地农村的乡间地头,生动践行了关工委倡导的“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的“五老”精神。在组织实施“种子工程”过程中,他亲自指导制定实施方案,积极争取省上资金支持,主动与涉农部门对接扶贫优惠政策,经常深入基层实地调研,着力“种子”实用技术培训,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典型经验,为扶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付出了大量心血,推动了“种子工程”的持续不断发展。
各县(市、区)关工委积极响应,认真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着力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团队伍建设,通过选准“种子”启动、典型示范带动、重点服务拉动、创新机制推动等方式,使得“种子工程”在全市各地普遍开展起来。建阳区、邵武市农村科技服务团虽已划归老科协会,但关工委仍然主动担当,把“种子工程”作为自己份内事,建阳区动员区农业局熟悉农村工作、具有专业技术的在职高级农艺师来负责这项工作,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邵武市关工委主任陈亚鉴亲自抓“种子工程”落实,定期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工作。延平区、松溪县关工委为加强对“种子工程”的领导,专门成立了“种子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主任担任组长,负责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光泽县实行每季度在全县乡镇轮流召开1次乡镇科技服务团长联席会,组织现场参观“种子工程”典型户,了解服务情况,考察产业生产状况,现场开展评定。同时,在年底进行总结评比,对服务好的乡镇科技服务团给予奖励,对差的提出改进意见,从而率先在全市实现了“乡乡有种子”的目标任务。武夷山市关工委执行主任何亚平常年与农科团团长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检查指导“种子工程”活动进展情况,帮助创业青年解决具体问题。政和县关工委为了加快“种子工程”工作进度,还专门组织农科团成员和部分“种子”专程前往率先实现“乡乡有种子”的光泽县参观考察。
乡(镇)关工委与“种子”们联系最直接,情况也最了解,市、县关工委在“种子工程”活动中,一方面始终如一做好本级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把重心下移,注重充分发挥乡(镇)关工委的积极作用,使“种子”们经常得到指导和帮助,进一步解决好农村青年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三、服务农村青年创业不断创出新形式
各级关工委加倍做好“种子”及农村青年创业的服务工作,形式多样并有所创新。主要有:
一是开展创业培训。5年来,在省关工委大力支持下,市关工委先后与武夷山、建阳、延平、政和、松溪等联合举办了3期茶叶、2期葡萄、食用菌、电商、速生水果等8期“种子工程”培训班,培训农村创业青年450多人。培训期间,市、县关工委还专门邀请省上各类专家及本地行家里手,作相关的专题技术讲座,组织学员实地参观当地各类青年创业典型,面对面传授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这种借用省级专家优势举办培训班的形式,得到了学员们的广泛好评。每次培训班还建立了各类“种子”学员的微信群、QQ群及通信录,为学员今后的经验交流、信息互通建立了有效的平台。此外,各地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了各种培训活动,比如,武夷山市2017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5期,培训人数1000多人次。政和县5年共举办培训班87期,培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发放各种资料6000多份。政和县是闽北首家与阿里巴巴签约合作农村淘宝项目,为促进“种子”及农村青年利用电商扩大销售,县关工委主动配合市关工委和市农业、老区等部门举办了一期老区“种子”电商知识培训班。光泽县举办各类培训班77期、培训人数275人次。据各县(市、区)上报的数据统计,几年来县乡两级关工委和相关部门单位及“种子”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共 培训人数达10895人次。
二是加强指导帮扶。各地充分发挥农村科技服务团成员的作用,领导带头,组织专家、技术人员,主动深入实地,了解“种子”和“种子项目”的生产、加工、销售等情况,针对存在问题与他们共商解决的具体办法。武夷山市关工委农科团下乡帮扶已经形成制度,常年对“种子工程”项目进行巡回检查指导,帮助解决了许多生产上的问题,深受“种子”们的欢迎。同时,还主动邀请省葡萄协会专家到武夷山现场指导,组织葡萄“种子”专业户,到省上参加省农业厅举办的葡萄评审鉴定会。兴田镇退伍军人郭峰强是武夷山市重点帮扶的“种子”对象,农科团17位老专家齐上阵,帮助把好葡萄种植的选种关、栽培关、防病关、质量关和推介关,并帮助他成立“鑫峰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一鼓作气,以这户典型引路,推动一个村、一个乡镇,直至7个乡镇规模种植葡萄。光泽县“种子”刘斌选中一片抛荒河滩建工厂化养虾场,但面临土地报批问题。县农科团知道后立即与乡政府和村两委沟通,多次与县国土、水利部门协商,帮助争取到10亩河滩地以50年为期承包给他养虾。邵武市根据科技服务团成员的专业分类,实行每位成员负责指导帮扶1名“种子”的“1+1” 工作模式。建瓯市按照农科团成员的专业特长,分类对“种子”进行对口跟踪指导帮扶。延平区针对乡镇关工委班子换届情况,通过举办乡镇关工委班子成员培训班,交流研讨实施“种子工程”经验,以此推动和加强对“种子”的服务指导。建阳区农科团团长是在职高级工程师,他结合本职工作经常深入到“种子”项目现场对技术问题给予指导,帮助“种子”解决了大量技术性问题。
三是帮助对接政策。在实施“种子工程”过程中,各级关工委始终把帮助“种子”和“种子项目”解决创业及发展的资金困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主动与有关部门单位加强联系,协调帮助解决具体问题,做到对“种子”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特别是省关工委在协调省农业厅,制定出台扶持“种子”发展生产的优惠政策后,市关工委一方面立即告知并要求基层关工委主动联系农业部门用好省上政策,另一方面主动走访市农业局,与局领导座谈,请他们对“种子”项目予以大力支持。不少县(市、区)都为“种子”项目争取到不少扶持资金,如光泽县5年来共为全县15个“种子”项目争取到农业、经贸、财政扶持的资金312万余元。武夷山市农科团针对“种子”创业资金紧缺的困难,通过四处联系对接,先后为“万鑫源农庄”等8家“种子”企业争取到国家资金补助或贷款。此外,各地还在土地征用、项目申报审批、设备选择、种苗引进等方面,为帮助“种子”成功创业、顺利生产、扩大销售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
正如松溪县“优秀种子”练飞在全市“种子工程” “双优”表彰会上作典型发言时动情地说的:“没有关工委领导、高师、技术人员的指导、关心和支持,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他的话代表了“种子”们的心声。
四是做好舆论宣传。市关工委十分注重宣传在服务农村青年创业中的重要作用,主动运用省、市关工委网站、《简报》、期刊和微信群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各级关工委实施“种子工程”的做法经验,宣传“种子”的创业经历、企业规模和经济效益,宣传“种子”示范带动的典型事例,宣传有关部门对“种子”项目的优惠政策,先后编印了《“南平市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专题简报》59期。各地关工委也采取了各种举措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武夷山、延平、邵武、光泽、浦城等每年都有多篇信息被省、市关工委采用。顺昌县关工委与县广播电台合作,举办“科普之窗”专题节目,介绍“种子工程”信息,每周播放3次,每次10分钟,全年科普宣传播放总时达144小时。建瓯市将“种子”的创业典型整理成书面材料,分批印发给基层关工委,扩大“种子工程”的影响。松溪县除了利用县关工委简报外,还通过供销社的“农民社员之家”网络平台,扩大对“种子工程”的宣传。今年编辑了《种子之光》(南平市关工委“种子工程” “双优”表彰专辑),广泛宣传“优秀种子”和“优秀种子项目”的创业之路。市关工委顾问陈新丁不仅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种子”生产经营,而且每次下基层后都撰写了相关文章,宣传“种子”的生产经营情况和推广“种子”的新鲜经验,5年来先后在《闽北日报》和有关报刊上发表了50多篇文章。
四、发挥“种子”示范带动作用开创新篇章
开展“种子工程”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种子”的影响、示范、辐射,带动广大农村青年共同走上创业致富、科技致富、勤劳致富之路。5年来,省、市、县“种子”已经在闽北土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并开始结出了越来越多的果实,谱写出“种子工程”的新篇章。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种子”受省市级以上表彰50人,“种子”项目中省级龙头企业9个、市级龙头企业26个,省市级以上组织评选获奖产品种数89个,带动当地和周边青年创业户数10051户,这些创业户年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种子”及“种子”项目发挥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的主要途径:
一是发挥示范基地作用。各地关工委确定培育的“种子”在当地已成为周边青年和群众有志创业致富的学习榜样。关工委一方面积极组织当地周边青年前往参观“种子”项目,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发动影响更多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如建阳区举办速生水果生产观摩会,组织了当地水果种植户40多人,前往水吉镇无花果、百香果生产基地明月果蔬专业合作社考察学习,引起了很大反响;另一方面,关工委注重运用“种子”的社会知名度,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如顺昌县“种子”谢宝富在被选为市“种子”后,常说:作为“种子”能够带动大家种植葡萄,共同致富,这是我心愿。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仅高阳乡就有105户农民走上了种植葡萄致富之路。建瓯市惠津翠冠梨专业合作社,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七套“科技苑”节目播出,南平电视台《闽北创业》栏目又作专题采访,在社会反响很大,带动了建瓯多个乡镇1000多户种植翠冠梨。武夷山退伍军人郭峰强从事葡萄种植,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当地从一个村扩展到全镇种植葡萄。顺昌县雪峰葡萄专业合作社利用网络平台,2年共向葡萄种植户发布技术、市场信息100多条,举办了2次“高山巨峰葡萄采摘节”活动。建阳区“种子”戴春生为促进周边农户提高粮食产量,积极示范推广主推具有头季稻产量高、再生力强的双高品种,以及科学种植技术,有力地促进农户提高种粮经济效益,深受当地群众称赞。延平区延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还被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列为食用菌栽培示范基地和外国学员农业实训基地。2014年9月该合作社的援外项目平菇菌种运往雯济国家食用菌基地种植成功,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雯济期间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这一援外项目。
二是发挥培训基地作用。在各地关工委的支持引导下,一些有能力的“种子”为了让更多青年走上致富道路,自办技术培训班。如松溪县花桥乡飞达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以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为来自本市、本省和广西、江苏、浙江的养殖户,举办养鳅现场培训班,并购置了6000多元的教学电子器材,通过现场参观、技术咨询,让学员亲自动手参与养殖,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学员回去后立即着手开发水产养殖,有的已经从事水产养殖的还在培训班上,与合作社签订了种苗供应合同,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组还为飞达养殖基地拍摄制作泥鳅养殖的专题片。不少“种子项目”还被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作为教学实习和科考基地。邵武市南武夷中药材合作社先后成立了“中药材农民田间学校”、 “南武夷药用植物标本制作展览馆”,积极开展科技帮扶和中药材科普培训,几年来共举办技能培训班16期,受训人数2600多人次。他们还着手建设星创天地,搭建以中药材产业为核心的闽北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闽北中药材领域的创客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建瓯市“种子”余钱锋创建的前锋果蔬专业合作社是省级和南平市家庭农场示范场,他对前往参观学习的人员总是热心接待,细心讲解,对盼望得到帮助的种植户总是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先后带动了800多户青年农民种植蜜柚。邵武市“种子”李起玲为了搞好农事培训,将基地厂房的两间装修起来专门用作青年农民技术培训点,先后举办了6期百香果种植技术培训,参加人数300多人次。此外,有些“种子”企业还吸纳青年员工进企上班,让员工跟班全过程掌握生产技术,既解决了企业劳力,又让青年学到实际本领,不少青年学习一段时间回去后,都开始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如延平区“种子”曹隆组建的延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就吸纳了30多户青年在基地就业,他们在生产中掌握了技术,为自创致富之路打下了基础。“种子”们除了利用生产基地组织培训外,还通过关工委联系主动协助农业部门培训青年农民,如邵武市“优秀种子”杨斌和邵武自定的4名“优秀种子”都到邵武市农业局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授课,促进全国新型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的:“通过培训提高一批、吸引发展一批、培育储备一批,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三是发挥项目合作作用。各地关工委通过“种子”组建专业合作社,吸引了众多农村青年和周边群众加盟共同创业,发挥了传、帮、带作用。建阳区水吉镇“种子”戴春生,使用机械化致力水稻生产,为帮助水稻种植农户搞好生产,成立了汇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合作社社员及水稻专业户购置各种农机具198台,耕地、插秧、收割、烘干全部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政和县熊山街道“种子”吴有通,牵头组织8家养蜂户组建有通养蜂业专业合作社,到2016年社员发展到106人,带动周边农户280多户养蜂,户均增收2万多元。光泽县“种子”毛启胜在种植海鲜菇获得成功后创办了腾农菌业有限公司,为了促进同行一起发展,带领3家海鲜菇生产的企业赴外地参观学习,经常召集大家互相交流研究种植技术,同时带动了多家效益不好的企业转型农业企业从事菌类生产。松溪县“种子”练飞创办的飞达水产养殖合作社取得长足发展后,在福州又创办了3家“干柴烈火”泥鳅馆连锁店,形成泥鳅养殖产业化,既大幅度提高了养殖规模效益,又扩大了辐射力度,闽浙赣三省养殖户慕名纷纷前往参观取经,大大促进了农村养殖业的发展。
四是发挥脱贫致富作用。“种子”们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促进了一方地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建瓯市“种子”余钱锋不忘自己是一名共青团员,积极参与帮助农村贫困户脱贫,根据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关于精准扶贫的要求,主动帮扶本地10户和外地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不少“种子”接受贫困家庭人员包括劳动能力较弱的人员到基地干活,并在酬劳是给予优惠。如松溪县“种子”黄诗旺安排男工日工资120元,体力差的也有80元,从而增加了当地贫困户收入。更有不少热心的“种子”,为促进当地村民共同致富,不辞劳苦深入村民家中,耐心动员群众发展生产。又如浦城县际岭峰茶叶专业合作社项负责人毛文娟,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种茶致富后,经常深入有山场、有劳力的村民家里,讲解当地种茶的优越条件和市场前景,在她的带动下,目前际岭村周边已有10个老区村百户人家走上了种茶致富之路。
南平市实施第一轮“种子工程”受到省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在《福建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10周年纪实》中授予“南平模式”,选登了22幅照片、5幅奖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