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天气那么冷,你怎么不多穿点呢?”谢梅瑛帮着老人扣着衣扣说道。“我已经穿很多了,你给我买的一整套保暖衣、毛衣、棉衣我都套在身上了,暖和着呢。”年迈的老人,面对儿媳妇的嘘寒问暖,一脸幸福地笑着。2017年12月29日,记者来到文明家庭候选家庭——宾阳县特教学校老师谢梅瑛家里,看到温馨的一幕,谢梅瑛一家正围在电视机前,话家常,不时发出阵阵欢笑声。
文明家风树榜样
榜样是一座灯塔,尊老爱幼、善待父母、能帮就帮是给孩子言传身教最好的举动。谢梅瑛夫妇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教给女儿“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走进家里,便看到泛黄的全家福用相框裱起来高挂在墙上,奶奶指着相片给孙女回忆讲述曾经的种种,其乐融融。奶奶回忆起平常的幸福日子,对记者说:“我们一家五口最喜欢围在一起做糯米饭了,在里面放上猪肉、胡萝卜、虾仁、香菇,用糯米紧紧把它们黏在一起,象征着我们一家5口永远相亲相爱。孙女常说我们家就是‘五福糯米家庭’。”谢梅瑛的家公因患脉管炎,先后做了2次截肢手术,在谢梅瑛的关爱下,截肢后的老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他幸福地说:“儿媳妇就像我的亲生闺女,我截肢以后对我没有丝毫嫌弃,为我擦身、按摩,事无巨细,儿媳妇总对我说媳妇照顾公公义不容辞。儿子能娶到这样的好媳妇,是我一家的福气。”
“小谢,我有件急事需要马上赶过去处理,刚才谢谢你帮我暂时照顾外孙女。”邻居马志辉走进屋里对谢梅瑛感激地说。他看到记者在场,就对记者解释道:“我们是邻居,有什么事只要说一声,小谢夫妇都会帮忙,我们两家的关系比亲戚还亲呢,不光是我家,只要大家有需要帮忙的小谢夫妇都会义不容辞。”谢梅瑛夫妇为人处事的态度,也给女儿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女儿在学校认真学习,友爱同学,尊敬老师,在校先后获得了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称号。村里的老人每当谈起谢梅瑛,总是竖起大拇指,都羡慕他们家有这么好的儿媳妇。
爱岗敬业送温暖
县特殊教育学校内,一名患了自闭症的孩子躲在谢梅瑛身后,紧紧地抓住她的衣角。看着孩子对谢老师的依赖,校长游丽燕感慨地说:“谢老师把这些残障孩子当成自己亲生孩子来关爱。刘小君(化名)来到我们学校之前,不喜欢与人交流,排斥任何人,谢老师对她悉心教导、用心呵护,孩子也慢慢敞开了心扉,找回了快乐。”谢梅瑛拉着刘小君进入游戏中,与孩子们玩成了一片,稚嫩的童声与笑声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群特殊的孩子,有的像离巢的小鸟一般好奇、孤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的毫无情绪,就像木头人一般。这时就需要我们特殊教育老师伸出一双大而有力的手,给他们无声的爱。每当提起我从事特殊教育,人们都会对我说,你真了不起,但其实我想说,这群孩子的内心十分纯净,他们带给我的远比我带给他们的多。”谢梅瑛望着这群孩子,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幸福家庭暖人心
相濡以沫人生路,爱是支持、是尊重、是担当。谢梅瑛平时工作繁琐,时常放学了还要加班整理材料,留在家庭的精力相对较少。尽管如此,丈夫王益洪与谢梅瑛从未因琐事吵过嘴,夫妻和睦、相敬如宾,是大家眼中的模范夫妻。谈起他平凡而幸福的家庭,丈夫王益洪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很支持我爱人的工作,唯一担心就是怕她身体吃不消。她平时都在指导比较特殊的孩子,而我多分担一点家庭上的琐事,她就能以更充沛的精力放在残障孩子身上,给予她们关爱。买菜、洗衣、接送孩子等小事我会全力做好,让她不用为家庭琐事过于操劳。”丈夫对妻子的理解与尊重,是支持谢梅瑛投身特教事业最大的动力。
这个“五福糯米家庭”诠释着相亲相爱的真谛,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传递正能量,影响与带动了更多的家庭,为社会开遍文明之花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