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强化措施 协同作战 深入推进“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显成效——贵州省黔西南州关工委推进“四在学校 幸福校园”主要做法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6年12月12日  来源:
摘要: 在农村学校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以下简称“四在”)活动,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有效探索,是适民情、顺民心、惠民生的希望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全面深入推进“四在”创建活动中,贵州省黔

   在农村学校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以下简称四在)活动,是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有效探索,是适民情、顺民心、惠民生的希望工程、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在全面深入推进四在创建活动中,贵州省黔西南州关工委强化措施,主动作为,合力推进了创建活动的开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强化措施,发挥作用,“四在”实现新推进

黔西南关工委充分发挥调查研究、统筹协调、联动推进等积极作用,狠抓工作落实,创建活动实现了新推进。
   
(一)抓调研,当参谋,促推进。会同州教育局等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总结、提炼四在活动的经验做法,并形成工作报告报省关工委及州委、州政府,为科学决策、部署工作当好了参谋助手,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2014年初,省委将贞丰县四在活动品牌写进十一届四中全会文件进行部署;同年9月,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四在学校现场推进会在贞丰县成功召开,对全省推广我州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动员部署。201512月,州教育局、州关工委等部门联合转发了《关于全面实施纵深推进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的通知》,对全州四在活动进行了再安排再部署,四在活动在全州得以进一步全面推进。目前,全州549所寄宿制学校已全面开展四在活动,受益学生达280243人,占全州总学生的40%
     
(二)抓指导,创品牌,促提升。为打造品牌,提升创建成果,于201411月下发了《关于认真培育工作亮点努力打造黔西南特色品牌的通知》,要求全州各级关工委要把关工委工作融入四在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品牌内涵,努力打造成我州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重要品牌。通过在全州各级关工委与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各地已初步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如贞丰县建成世纪阳光公司营养餐配送中心,为学校学生配送营养餐,推出了吃在学校解食忧的升级版,四在活动内容和质量得以不断丰富和提升。

(三)抓联动,共攻坚,促落实。为纵深推进我州四在活动,州关工委主动加强与教育、文明办、妇联等部门的对接,联动围绕四在创建十有标准及有关要求,对全州创建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了解活动推进情况,并实行共商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攻坚,帮助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了工作的落实。201510所省级四在示范学校已获检查验收,今年申报的10所示范学校创建基本结束,目前正在做验收申报资料。

二、结合实际,注重特色,“四在”活动创出新亮点

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会同教育局等部门,结合实际,认真开展创建工作,四在活动创出新亮点。

(一)探索创新,吃在学校解食忧推出升级版。在不断完善学校食堂设施和条件,结合村校共建家校共建等形式,利用困难留守儿童补助金营养午餐等项目,集中解决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供餐模式,推出了吃在学校解食忧升级版,加强了对学生食品的采购、配送和制作进行严格管理,合理搭配膳食,逐步改善农村学生的营养状况,使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吃饱吃好。如贞丰县,20158月建成了贵州省唯一一家集中为学校学生配送营养餐的世纪阳光公司营养餐配送中心。目前,该中心已负责全县离县城30公里以内72所中小学校的学生营养餐配送,总计惠及学生38426人。该中心的建立,形成了政府买服务、企业树标杆、部门强监管、用户能反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产业规模化水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学校教学质量、家庭幸福指数、学生身体素质同步五提升

(二)夯实基础,住在学校受关爱实现新提高。全州农村学校在实施亲情工程的同时,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和学校乡村少年宫及相关制度,使寄宿制学校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住在学校受关爱。一是建成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之家117个,为留守儿童课余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场所,使他们得到了最真诚的关爱和帮助,减少了家长无力看管的后顾之忧。二是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96所,极大地满足了农村未成年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为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是各学校村校关工委组织五老参加宿舍管理员及班主任的双巡查和三优先五必访活动等。每个寝室的门上都有学生的基本信息,遇到突发情况,管理员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学生的家人;对留守儿童优先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接受社会资助、优先获得结对关爱。另外,按照州委州政府今年10月份的安排部署,州关工委还主动将兴义市丰都中心小学作为州级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示范点进行创建,目前正在创建中,计划12月底创建结束。

(三)丰富载体,学在学校长知识实现新提升。在不断深化农村地区课堂教育改革,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育、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四点半学校假期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等活动,既丰富了四在的载体和内涵,又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教育教学接地气,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增长了知识。如兴仁县第九中学、安龙县第五中学、册亨县民族中学等学校,利用四点半学校分别开展了诗词进校园、武术进校园、民族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贞丰者相镇兴者社区关工委充分利用五老资源开办假期学校,推动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管理关爱模式的形成。等等,成为了全州四在品牌的新亮点。

(四)解除困惑,乐在学校感幸福实现新突破。在打造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文化场所和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开展文娱、体育、书画、演讲等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同时,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纳入四在活动重要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如兴义市组建形成千名心理辅导教师团(其中:取得国家级证书63名、省级证书58名,具有市县级辅导资格331名,其他兼职心理辅导教师600余名),共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百余场(次),受辅导的中小学生近10000名。受辅导的学生解开了心结,学习快乐,健康成长。如洛万乡民族小学六年级学生罗桂丽,因父母长年在外地打工,两三年才回来一次,每每谈到自己的父母,孩子总是流泪,学习也受到影响。后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下,并通过开心聊天室与其父母视频聊天,孩子开始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在课余时间还学起了传统纺织。

三、共商共建,稳步推进,“四在”活动凸显新成效

在深入推进四在创建活动中,黔西南州关工委积极加强与州教育、州妇联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取共商共建等形式,稳步推进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和反响。

(一)进一步引起了各级的高度重视,不断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州关工委联合州教育局等部门,在深入调研、总结、提炼贞丰县艾小学的经验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在有条件的学校进行示点推广,示范效应良好,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以来,全州各级党委、政府在每年的党代会、人代会上,均要将四在创建工作写入党委、政府工作报告,并列入年度十件实件,要求加大投入,抓好教育工作的落实。推动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教育部门主抓、关工委等部门联动共推的工作格局,各级投入教育事业的力度不断加大。仅20142015年,全州共投入教育事业发展经费29.4亿元,其中,仅兴义市就投入4850万元用于实施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推动了工作的落实。

(二)进一步转变了学校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四在活动的开展,转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理念。各中小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德育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人事工作制度》、《教师考核奖惩制度》、《食堂管理制度》、《学生评优奖励制度》、《留守儿童登记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制度,学校管理实现了从教、学、管模式向教、学、管、帮模式的转变,尊师重教及教师爱教、学生爱学的氛围更加浓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三)进一步搭建了社会的关爱平台,不断增强了学生的幸福归宿感。州关工委联合州慈善总会、州移民局、州教育局,于今年526-27日在册亨县、望谟县开展黔西南州托起明天的太阳,关爱农村贫困儿童、移民贫困留守儿童帮扶活动,共资助农村贫困、农村移民贫困留守儿童”300名,每名资助500元,发放资助金15万元,并拟将此项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兴义市通过四在活动的开展,90%以上的留守儿童性格开朗、学习主动、热爱集体,孤独寂寞一去不复返。册亨县关工委充分利用社会及五老资源,联系11家单位、企业,共筹集资金170多万元用于援助失亲学生和帮扶留守儿童。兴仁县第九中学开展诗词进校园,组织学生参加贵州省中华诗词大赛黔西南州中学生中华诗词大赛锦绣兴仁杯诗词大赛等,仅2014年在省的诗词大赛中获奖的就有省级一等奖1名,二、三等奖各2名,优秀奖6名,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又获得了荣誉。晴隆县文昌学校(私立学校)依托党建带关建,开展关爱困难留守儿童学生活动,累计为困难学生减免学费100余万元。义龙试验区郑屯草长莺飞留守儿童基金会,资助资金和物资50余万元,受资助贫困留守儿童近千名。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