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信息 > 市级关工委动态

事业所系 职责所赋 民众所盼——推进“校站结合”实践与思考之一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2016年08月29日  来源:
摘要: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推进的力度。自江苏省关工委、省教育厅联合颁发《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以来,淮安市关工委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推动工作的首要环节,并贯穿始终,会同相关部门

思想认识的高度,决定工作推进的力度。自江苏省关工委、省教育厅联合颁发《关于推进“校站结合,提高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意见》以来,淮安市关工委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推动工作的首要环节,并贯穿始终,会同相关部门及时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省〔201333号文件的通知,分别于201310月召开了全市校站结合工作动员会议,20166月召开了全市校站结合工作推进会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使全市上下对推进校站结合重要意义的思想认识逐步深化,合力共建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从事业所系、职责所赋、民众所盼、大势所趋的高度,统一了认识、强化了意识、形成了共识。

 

1、落实“三位一体”、共同立德育人的创新之举。党中央、国务院〔2004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各界都要重视立德树人、培育未来的工作”,强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培育起来,家庭、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全社会都有责任。”如何把党中央的重要部署落到实处,真正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全省各级相关部门都在认真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校外教育辅导站作为江苏省提升青少年校外教育水平的创举,顺应时代要求,适应工作需求,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是同心协力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载体和阵地。推进“校站结合”,既遵循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的规律,也体现了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趋势;既是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现实路径,更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立德育人部署的必然选择。淮安市正是在校站结合中形成了“三位一体”的育人合力,不仅有力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而且显著减控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其人数在连续多年减少的情况下,去年又比上年下降了36.13%

 

2、拓展校外教育、提升办站内涵的必然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多种课外及校外活动”,这是中小学生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据统计,现在中小学生在校外的时间多达160天,而社会教育在“三位一体”中又是最有难度、最为薄弱的环节,成为亟待补齐的一块“短板”。如果学生只在学校表现不错,而在社会上、家庭中却不尽人意,甚至出现“52等于0的问题,我们的教育就不能算成功,老师的辛勤努力也会前功尽弃。加强校外教育,需要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各级关工委和广大“五老”责无旁贷,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更是义不容辞。校外辅导站办在村组、社区,办在学校旁边,是难得的社会教育阵地,与学校教育密切相联、息息相关。事实证明,推进“校站结合”,有利于全方位实施社会教育,使孩子“离校不离教”、“放假不放任”,使学校教育在校外得以延伸和拓展;有利于加强辅导站的内涵建设,改善辅导员队伍结构,提升辅导站的活动水平,增强辅导站的吸引力和育人效果;有利于学校开门办学,增强与社区群众和广大家长的联系,促进教师更好地拓宽视野、学习群众、教书育人,促进各类学校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发展、提高水平,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许多县教育局的领导同志说得好,推进“校站结合”,是广大“五老”义务奉献、不求索取地为我们做工作,帮我们办事情,我们没有理由不重视、不支持、不尽责。

 

3、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提高中小学生素质、关心下一代成长的道路上,教育部门和关工系统工作对象相同、工作目标相向、工作内容相融,需要我们把双方的优势资源统筹集聚、充分整合、有效利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物往一处用,利往一处谋。就教育系统资源和优势而言,随着各级政府对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无论是校园的硬件建设,还是教学的软件建设,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特别是各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在职和退休教师,对孩子有感情,对教育有经验,许多进入辅导站的孩子原本就是自己的学生,更多一份特殊情感。目前,淮安市仅退休教师就有18500多名,是推进“校站结合”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和潜在力量,各级教育局、关工委纷纷出面做工作,请他们尽可能地到辅导站发挥作用、奉献余热。就关工系统资源和优势而言,各级各类辅导站经过多年努力,已形成布局广覆盖、硬件达“四有”、活动呈规范、育人上水平的发展态势。全市16000多名“五老”积极投身校外辅导站工作,在教育培养青少年方面,发挥着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亲情优势,既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又是教育战线教书育人的得力支撑和坚强后盾。为了培养下一代的共同目标,校站双方把两种资源有机地聚合在一起,两股优势自然地汇聚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获得了“一加一大于二”的裂变效应。

 

4、适应家长期盼、满足孩子需求的惠民实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广大学生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期望越来越强烈,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普通群众特别是留守儿童父母的精力、能力与愿望、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难以均衡。社会上名目繁多的高价补习班,让他们望而却步、力不从心,十分期待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希望孩子在校外有放心的去处、有贴心的关爱、有称心的教育辅导。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孩子们成长、成人、成才的渴望不断强烈,求知、求新、求美的兴致日益高涨,对接受丰富多彩的校外教育非常期待。事实证明,办好校外辅导站,推进“校站结合”,作为一项公益性、无偿性的社会事业,迎合了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迫切需求,为他们雪中送炭、排忧解难,不仅有效强化家庭教育上的薄弱环节,而且很好弥补社会教育的缺失,在学校教育之外,通过广大“五老”和在职教师的共同努力,开创出一片倍让家长放心的希望天地,打造着一块深受孩子欢迎的梦想沃土,为广大青少年茁壮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为千家万户办好实事、谋好福祉作出了应有贡献。淮阴区在去年良好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联合办班298个,选聘在职教师330名,学校提供场地占78%2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他们总结的“三个坚持、四个不变、五个到位”的经验成果在全市现场会上得到重点推广。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对党的事业、对群众利益、对祖国未来负责的使命意识,积极推进“校站结合”,克服视为额外负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模糊认识,打消会影响学校正常秩序、引发有偿家教的思想顾虑,化解怕难怕烦怕求人、担心安全出问题的畏难情绪,摒弃从个人利益出发、目光短浅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乐于奉献,勇于进取,真正把“校站结合”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不辜负党和人民对我们的托付与期望。    

Copyright©1990-2024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http://www.zgggw.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朝阳门内大街225号 邮编:100010    京ICP备18034403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0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