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关工委按照省关工委工作部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深入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委《细则》为抓手,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守正创新、注重实效,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我市的经验做法相继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全国网上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全省企业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全省推进快递小哥行动工作会议和全省“两站两室”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上介绍推广。2025年,经省关工委推荐,我市有2个集体和2名个人受到中国关工委、中央文明办表彰,齐齐哈尔市关工委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突出政治引领,把握正确方向。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省委《细则》,力求学深学透,融会贯通,指导实践,努力解决问题,创新开展工作。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中,紧密结合关工委实际,搞好五个结合: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相结合;与贯彻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委《细则》相结合;与落实中国关工委工作会议和省关工委全委(扩大)会议要求相结合;与加快齐齐哈尔振兴发展发挥关工委作用相结合;与解决本地制约关工委工作开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推动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中国关工委主任顾秀莲对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批示:“市关工委在齐齐哈尔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下,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办国办《意见》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绩显著。齐齐哈尔市两办实施意见,充分体现了中办国办《意见》精神,又具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特色,强化组织、队伍建设,强化协调配合,对责任单位要求明确,是个很好的文件,希望认真抓好落实。推动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高质量发展。”省关工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省各级关工委借鉴齐齐哈尔市关工委经验,进一步抓好《意见》的落实。
二、突出班子和队伍建设,夯实组织基础。全市关工委领导班子全面优化,县(市)区常务副主任全部配齐,乡镇(街道)、社区、学校关工组织覆盖率98%以上;“五老”骨干数据库信息采集率达95%;“五好”基层关工委创建率超过80%;“五老”常态化退出和补充机制已经形成,基层组织网络不断健全,组织基础不断夯实,工作队伍不断壮大。截至9月底,全市新“五老”入列4100余人,占“五老”总数的11.8%。三年来,培训关工委负责人、“五老”骨干123期、9000多人次。全市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关工委主动作为、有关部门支持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大关工”格局更加完善。我市加强“五老”队伍建设的经验,被省关工委《双阳红》期刊连续三期转载。
三、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使命担当。三年来,全市426个“五老”宣讲团、报告团、关爱团,3000余名“五老”宣讲8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50万人次。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大手牵小手”“老少共筑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1500余场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受教育青少年46万人次。2021年市关工委汇集整理124位英烈事迹编辑出版《黑土地的红色故事》系列丛书以来,各级关工委组织“五老”通过网上网下载体讲述红色故事500余场次,收到青少年征文(读后感)3万余篇。今年9月,我们组织市关工委驻会老同志历时2年编撰的《鹤城之光——齐齐哈尔新时代人物故事》正式出版。该书展现了以栾恩杰为代表的32位新时代齐齐哈尔优秀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精神,为青少年提供了可亲可敬、可学可做的时代标杆。《中国火炬》(2025年10期)“红色读本推荐栏目”向全国青少年推介了该书。我市开展讲述红色故事活动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报道。下一步,我们要将“齐齐哈尔新时代人物故事”作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龙江故事主题活动的重要内容,并与“四大精神”学习教育活动、“中华魂主题读书活动”“十小明星活动”等活动结合起来,将区域红色资源转化为鲜活教材,让优秀人物事迹进校园、进课程、进活动,形成矩阵效应,延伸红色基因传承教育链条。
四、突出“两站两室”作用发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依托“两站两室”联合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建立“检教协作”机制,通过法治副校长宣讲、校园警务室、护学岗等方式开展“五老”护“红花”活动、防范校园未成年人欺凌和性侵害行动等。全市411所中小学、13所特殊教育学校、25所职技学校校园警务联络室都活动着“两站两室”的身影。全市各级关工委指导基层公检法司关爱工作站(所)开展校家社共育活动,建立家长学校450多个,培训家长和监护人20多万人次。1800多名“五老”参与家庭保护活动。 “两站两室”广泛参与未成年人“零犯罪”学校、社区、村屯创建活动。全省“两站两室”建设工作推进会议之后,我市与公检法司联合制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全市“两站两室”建设的意见》,相继召开全市关工委组织建设暨“两站两室”建设工作座谈会、全市公检法司暨市直机关关工组织建设和“两站两室”建设工作协调会,加大了推进落实力度。目前,全市建立“两站两室”177个。其中,公安系统102个、司法行政系统28个、法院系统32个、检察院系统15个。建华区应建“两站两室”18个已全部建成。全市驻关爱工作站(室)退休干警总数212人,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关爱工作站(室)的退休干警318人。
五、突出构建全社会关爱体系,助力困境和特殊青少年群体健康成长。全市各级关工委聚焦青少年“急难愁盼”问题,助力构建涵盖帮扶救助、情感关怀、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内容的全社会关心下一代服务体系。市政府印发了《齐齐哈尔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公布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重要实事清单》,内容涵盖教育提升、心理健康、关爱帮扶10个方面。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大格局。年初以来,全市有1.2万名“五老”志愿者开展“关爱困境儿童和特殊青少年群体”系列活动,受益青少年2万多人次,帮扶资金500多万元。各级关工组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盘活有效资源,为快递小哥提供515处“暖新驿站”等关爱服务。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五老行动”“双带”活动,累计培育“双带”人才454人,其中165人被中国关工委,省、市关工委表彰。市关工委成立了“齐齐哈尔市关心下一代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等专业服务机构,教育、卫健系统积极协调本系统具备专业技能的“五老”投身到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截止目前,全市直接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五老”达4800多人。其中具有心理健康工作经历或相关资质的“五老”838人,帮助3500多名青少年解决了心理问题。
六、突出创新创优工作方法和平台,提升工作水平和质量。开展针对性深度调研,有效推动并解决基层关工委班子建设、企业关工委建设、工作品牌创建中的困难以及人员、场地、经费保障等具体问题。注重经验性舆论宣传,充分利用主流新闻媒体、网站和各级关工委微信公众号持续推动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宣传,累计刊发关心下一代稿件350余篇,关心下一代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培育形成了一批关爱教育工作品牌,先后命名了涵盖“党建带关建”、“五老”助力乡村振兴、青少年司法保护、“五老”关爱下一代工程、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五老”关爱工作室等12个工作品牌,推广了26个工作典型(其中企业关工委8个),授予34名老同志为全市“最美五老”称号。有县级以上挂牌的青少年教育基地133个(其中省级16个、市级16个、县级101个),构建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青少年教育基地网络。成立市关工协会和县区分会,搭建全社会关爱平台,使更多的爱心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关心下一代事业之中。以推广泰来县和建华区网上关工委工作做法为突破口,在全市普遍铺开网上关工委工作,实现关心下一代工作方式提档升级。召开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理论研讨会,研讨文章汇集成册,指导基层工作实践。
七、突出关工委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青少年的能力。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和省委《细则》为抓手,不断推进关工委规范化建设。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意见>责任分工的实施方案》,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印发《关于发挥关工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建立“定期例会制度”“联席会议制度”“议事协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和“督促检查制度”的具体要求,推动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制定《齐齐哈尔市“五老”工作室综合考评办法》,突出对责任主体、活动阵地、服务项目、工作保障等基本内容的日常指导和管理。编制了《齐齐哈尔市关工委“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举措。
下一步,齐齐哈尔市关工委要按照这次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我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