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湖北省武汉市关工委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暑期“爱心托管班”为主阵地,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月”“阳光赋能心理健康行动”与暑期关爱三大重点工作。通过爱国主义宣讲、历史文化传承、防溺安全科普、红色主题研学、心理健康赋能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与技能,更在探索中实现自我成长,赢得家长高度认可:“这个暑假,不一样!”
红色素养提升
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新维度
在第四届“党史学习月”活动中,武汉市关工委组织广大“五老”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要节点为契机,突破传统宣讲模式,通过拓展学习维度,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赋予党史学习教育全新活力与深度。
形式维度上,故事讲述拉近距离。洪山区“五老”付木兰通过“猜英雄名字”互动形式向青少年宣讲左权、杨靖宇,用鲜活细节展示抗日英烈可歌可泣的事迹;青山区“五老”胡昇串联“红色青山”奋斗史与“绿色青山”蝶变史,通过沉浸式体验拉近青少年与历史的距离;艺术化融合成为亮点,青少年在武昌区“五老”何征指导下绘红船感悟“敢为人先”的精神,洪山区青少年在“五老”组织下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激荡爱国情怀,使伟大抗战精神可感可触。
资源维度上,深挖本土精神富矿成为关键。汉阳区老战士俞汉民结合98抗洪亲历讲述抗洪精神;青山区朱克木展示区域奋斗史;新洲区“五老”深情讲述本土烈士夏文发、胡四姑的事迹。凡此种种,使“身边的故事”成为最有温度的教材,让红色基因在乡土中生根发芽。
主体维度上,强化互动参与,激发青少年主体意识。武昌区组织举办“红巷苗苗研学营”;洪山区青少年在宣讲后踊跃讨论;青山区孩子们放飞写有“报效祖国”誓言的气球。通过互动的方式,让青少年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进而成为参与者和传承者。
这一系列创新实践,通过多维度拓展,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深度与情感认同,将红色素养培育融入生动实践,为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的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阳光专业赋能
筑牢心灵安全防护墙
武汉市关工委心理健康关爱团的专业力量在暑期奔行在江城,深入全市16个区的社区托管点,累计开展37场定制化公益课程,覆盖数千名青少年,织密一张全域覆盖的“心灵防护网”。
专业力量精准送达。“关爱团”成员顶着酷暑,足迹遍布各区托管点,将专业服务精准送达。武汉市关工委副主任李丹芳在东西湖区化身“情绪雕塑家”;阮红文老师在江岸区用五彩画笔架起友谊桥梁;朱怡然老师在洪山区以“压力锅”妙喻解压;李淑颖老师在黄陂区开启情绪认知之门。将“减压沙盘”“梦想种子卡”“绘本共情课”等专业而温情的“心育”力量精准滴灌至每个角落。
定制课程破解难题。“关爱团”打造着不同的特色方案:在汉阳区,万娟老师传授“跟情绪做朋友”的实用工具;东西湖区运用“情绪小怪兽”五色识别法和“呼吸魔法”化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江岸区、新洲区则通过“无声绘画”“家庭角色定位”游戏等,有效提升青少年的人际协作与亲子理解;江夏区、武昌区聚焦自我认知,引导孩子肯定自我、制定目标。
多元形式激发活力。课程打破传统说教,用创意点燃热情:江岸区台北街道的OH卡牌探索、丹水池街道的魔术课堂“三绳奇术”;江汉区的“情绪魔方”;武汉经开区军山街道的“自信体验表”……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化身“潜意识侦探”,打破思维枷锁、勇敢表达自我。《荷花朵朵开》游戏里的欢笑、“记忆小达人”眼中的光芒,正是活动成效的最佳注脚。
“以前紧张时会肚子疼,现在学会用呼吸法放松了!”东西湖区代睿熙同学的心声道出了众多孩子的收获。这场夏日奔赴,为托管班注入了专业的“心”能量,在孩子们心田播撒了阳光的种子,筑牢了心灵安全墙。
“五老”温情守护
点亮成长陪伴引路灯
这个暑假,江城各处爱心托管班活跃着“五老”群体的身影。他们怀揣着对下一代的深情厚爱,以丰富的阅历、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在点滴陪伴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成为暑期关爱行动中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他们是红色基因的播种者。江汉区“五老”报告团精心备课,用童言童语阐释“三大精神”,引导感悟信念担当;东西湖区老兵范冠军讲述红军铁心向党的事迹,在孩子们眼中点亮“星光”。
他们是日常陪伴的守护者。在托管班的日常里,“五老”志愿者们化身孩子们可亲可敬的“临时家长”。武昌区的徐汉仙奶奶是孩子们依赖的“大管家”,耐心辅导、细致看护;黄桢老师发挥法律专长,将枯燥的安全知识变为生动游戏;党员陈洁退休不褪色,用调解邻里矛盾的耐心化解孩子间的小摩擦;军属廖云主动担任班主任,一丝不苟守护安全。
他们是安全成长的护航者。洪山区“金晖志愿者”不畏酷暑坚持网吧巡查,净化成长环境;汉阳区邀请老警官开展禁毒宣传;新洲区“五老”吴耕新更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勇救落水儿童。
他们是助学纾困的暖心践行者。武汉市关工委联合武汉市委老干部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通过实地走访、集中慰问、座谈交流等形式,关心、支持坚守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一线的“五老”骨干和青少年代表。汉阳区开展第十八届“金晖关爱助学行动”,为158名困难学子发放助学金32.1万元,并组织受助大学生代表参观区内新兴产业;江夏区关工委在法泗街举行助学金发放仪式,将爱心人士捐赠的6万元精准发放至50名留守儿童及困境学生手中,同步启动“金秋助学跟踪计划”。青山区聚焦精细化服务,推进“温暖关爱”等8项行动,为辖区内21名留守困境儿童送上爱心物资包。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守护成长是生命最美的延续。”这是众多“五老”志愿者的心声。广大“五老”以银发辉映红领巾,用无私奉献和坚定担当,将暑期变为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增值期”、安全意识的“强化期”、心灵关爱的“深化期”,在点滴陪伴中为江城青少年点亮温暖的成长引路灯。